本周,最大的军事新闻,无疑是印军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越境挑衅,造成人员伤亡一事。印度在加勒万河谷地区经营许久,自认为有基建和兵力的优势,因此在过去两个月不断前出骚扰,妄图蚕食我实控线地区,甚至敢于主动出击我实控区域。然而,20人死亡、近百人伤亡的惨败证明,我军在物质条件、官兵身体素质、组织度和军用设备上均优于印军,依然有能力掌握西部边疆主动权。这是综合国力的优势。
印度咎由自取导致的惨败依旧引发了区域局势的高度紧张,但目前印军在东西两线都没有军力优势,不足以支撑印军进一步的军事冒险。我军目前在西线和东线都拥有坦克火炮等技术装备上的质量优势和数量优势。如果印军继续玩弄民族主义,在高原地区继续制造紧张局势,我军完全有能力给新疆军区完成一次大的战场装备升级,彻底压制印度北方司令部。
新疆军区某团八连,印军在一线冷兵器械斗时,面对的就是这群武德丰沛的战士
印军“薛定谔”的兵力优势
6月15日晚间的冲突造成印军多达20人死亡,78人受伤,从伤亡人数来看,一个印军连被彻底歼灭,创下近年来印军最大的一次单次战斗损失纪录,引发两国边境局势高度紧张。由于印军空袭巴基斯坦先例在前,不少分析家都担心印度突然的“报复打击行动”,也让广大人民群众关心起中印边境的兵力部署情况。
印度拥有全球第二大机械化步兵力量,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坦克拥有国,装甲不可小觑
对于印军的兵力,自2017年“洞朗危机”开始,就不断有人在说什么“印度18万山地精锐部队”,“印度有高原实战经验”,“印度有坦克步战车兵器数量优势”,我军“地理条件差,前线缺乏屯兵设施”云云,渲染印军在中印边境有“兵力优势”。
作为一个军事评论员,笔者也承认,老百姓对于国防安全的关心也是不无道理的。印度陆军是南亚最大的陆军,也是世界第二大陆军,共有员额110万人。印军不仅人多,且机械化兵力庞大,技术兵器绝对数量较多。印度国内经济发展差,工业体系不全,但得益于庞大的体量,加上占财政比例极高的国防开支,还是维持了一直大军。
印军在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利用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急于出售武器缓解经济压力的时机,连续十年进口俄制装备,先后从俄罗斯购买仿制了3500辆主战坦克和2700BMP-2步兵战车。这些技术兵器给了印军赖以为生的资本,超过俄罗斯和美国,成为全球坦克步兵战车数量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机械化陆军大国。
印军啥都少,就坦克步战车多,野狼獾《国家意志》小说里,也经常有印军装甲师军官希望用装甲突击解决一切问题的桥段
不过,虽然印度军力依靠备战30年的“老本”显得庞大,但是其主要的机械化作战力量都部署在印巴边境附近。印度陆军35个步兵和装甲师中,在印巴一线和克什米尔地区部署了20个师。其绝大部分装甲师和装甲旅,约3000辆坦克,2500辆步战部署在印巴西线和克什米尔一线,对付巴基斯坦约2200辆主战坦克。
而在整个中印边境地区,印度的主力是以山地步兵为主。印度负责对付我国的单位总共是13个师,一线部队约为10个山地师、一个步兵师、2个装甲旅、一个装甲团,以及约20多个边防部队、步枪营、边境警察等准军事力量。兵力数量约为10万乘坐卡车的摩托化步兵,3个坦克团177辆坦克和两个机械化步兵营120辆步战车,13个炮兵团(团级单位)700门以上榴弹炮、重型迫击炮(其中72门为FH-77B,其余为120迫击炮或105榴弹炮)。其中,东线约为8万左右步兵,无坦克装甲车辆,西线为2万步兵和坦克装甲车辆。没有陆航、远程炮兵,缺少电子对抗力量。这些就是西域我国面临的陆地压力了。
中印边境地区主要装甲威胁,是西段T-72M1和BMP-2,并不存在T-90打15
中印边境线长,大体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其中负责中印边界西段的是我新疆军区,负责中印边界东段的是西藏军区。新疆军区应对印军的部队有两个机步师又3个边防团/营;西藏军区则有8个边防团和3个合成旅,其中一个是装备了04A型步兵战车、15式坦克的新锐合成旅。按照我机步某师装备有93辆坦克和124辆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合成某旅拥有112辆坦克和步战车计算,我军在一线约拥有267辆坦克,360辆步战车/装输,同时边防团高机动步兵营的步战车和突击炮未计入在内。我军在一线部署的步兵数量少于印军,西线和印军大致相同,但前线哨所兵力相对较少。东线兵力约为印军人数的一半以下,但是技术兵器,包括坦克、自行火炮(印军没有)、自行火箭炮多于印军,且部分单位的坦克、步战车质量高于印军。
新疆军区依然以老装备96式他呢看为主,装甲质量不占优势
尽管印度人多车少,在师旅级编制中还勉强能做到“对位”,但在师级以上,集团军级支援单位的部署上,印军有极大的劣势。印军摩步单位多,机械化程度低,且体系有缺失,缺少信息化、陆航部队和远程打击能力。而这些又恰恰是我军的长处。我军在西藏军区和新疆军区,都拥有一整套集团军级,甚至战区级的情报支援/火力打击体系。新疆和西藏加起来有两个炮兵旅12个炮兵营,装备了包括履带和车载两款155毫米自行火炮、300毫米远程火箭炮,以及在国庆阅兵中最新展示的370毫米火箭炮(尚不清楚西藏军区炮兵单位到没到货)。同时,两个军区还有陆航旅、特战旅和电子对抗旅。这些都是印军不具备的。
就拿本次在西段加勒万河谷对峙来讲,印方主体力量来自印军北方司令部,我军主体力量来自新疆军区。由于印北部军区同时要兼顾印巴边境北部的防御问题,实际负责中印边境新疆一线的单位只有驻地在列城的北方司令部第14军。此次印军死亡的20人,很多就来自这个第14军。
14军下辖步兵3师和山地步兵8师,以及独立步兵102旅、118旅、独立装甲254旅和军属炮兵旅。步兵8师不负责这个方向,步兵3师编制有一个坦克团与3个步兵旅,每个步兵旅编制4个团共3000人。
除了步兵3师以外,14军能抽调军属254装甲旅前来支援这一方向的战斗,但是由于印军的T-72M1坦克高原性能差,因此很难在加勒万地区河谷对我边防团高机动步兵营轮式突击炮和步兵战车构成优势。254旅下辖两个坦克团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团。机械化步兵团装备60辆俄制BMP-2步兵战车,坦克团装备59辆T-72M1式坦克。
254装甲旅的BMP-2是我军在本次对峙中主要面临的装甲威胁
与第3步兵师和装甲254旅相对应的,是我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和驻扎自和田地区的机步某师。边防团除了常规步兵火器以外,还装备有步兵战车和突击炮,这次对峙中,这些装甲机动兵力部署在对峙现场后方一到两公里处,发挥了重要的威慑作用。
而在边防团的后方,目前驻扎在和田的机步师下辖两个合成团,编制有96式坦克、86式步战车和自行火炮、自行火箭炮等装备。在21世纪初期,为了应对印军大量购买T-72M1坦克和BMP-2步战车,该部换装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坦克装甲装备,因此主要装备有我国二代和二代半机械化装备,属于典型的“小康”单位,其机械化质量大抵和印军相同,数量也大致和部署在一线的印军相同。
新疆军区的炮兵火力、陆航、电子战、信息化优势极大
但是,除了两个机械化步兵师以外,新疆军区还有一支装备有武装直升机和运输机的陆航某旅,一个具备丰富经验的特战某旅和一个装备300毫米远程火箭炮和05式自行火炮的炮兵旅。我军在高原的战略讲究信火结合。也正是由于这些打击力量的优势,让印军在东西两段都处于一个依托坚固据点的防守态势,装甲兵力仅仅作为防止我军机动部队扩大战线的“救火军”。
新疆军区还有一直装备良好的陆航部队,足以打破印军装甲均势
印军在西线没有数量和体系上的优势,而在战略地位更加重要的东线,印度则面临我高原信息化重型合成旅“降维打击”的风险。在2017年洞朗危机以后,我军加快了西藏军区炮兵、陆航、特战和合成旅的换装速度。在今年已经完成了西藏军区某旅的15式坦克和红箭-10等信息化装备换装。这个旅的潜在作战地域没有印军的装甲力量,因此如果东线发生冲突,将占据极大的优势。印军为了在战术上堵住这个旅的突击,往往要在预设作战地域部署数个旅,以“天炉战法”,堵住所有可能的突破口,仿制我机械化单位突入纵深围歼前线印军。
由于该旅在“信火一体”为主的拔点作战中已经“火力过剩”,甚至有富裕装甲单位去支援“友军单位”。就在近期央视放出的演习视频中,这支重型合成旅还派出了一个合成营,支援地处林芝的某合成旅。
支援友邻步兵单位的15式坦克 图源:中新网
林芝某旅传统上是一个针对山地作战的合成旅,装备卡车炮、猛士车族和山猫,用于陡峭的山地环境下应对印度山地师。因为15式坦克机动性强,通过性强,整体重量轻,传统上只有山猫上得去的地方,15式坦克也能上去,所以该旅在演习中进行了非常复古的步坦协同演练——虽然全球仅有中国一家能在海拔4000米的山地演练步坦协同。
如果印军从对巴基斯坦前线抽调单位,我军也可以依托效率远高于印度的铁路、公路运输网,向前线运送76、77集团军,做到“一锤定音”。
我军76集团军目前有三个重型合成旅、两个轻型旅和一个中型旅,其中“拂晓雄关”旅已完成我军新一代战场装备换装。另外一个旅则装备了99式坦克,也在近期西大滩地区的高原演训场亮相。这些部队投送到新疆军区以后,可以彻底压制印军远道而来的、缺乏信息化火力体系的装甲旅与机步旅。
而在东线,我军则可以将77集团军成建制投送到边境,77集团军则拥有一个装备96A型坦克重型旅,两个装备轮式机械化单位中型旅,可以进一步增加印军山地军防守压力。实际上,早在2017年洞朗对峙时期,我77集团军刚刚列装的PLC181型自行火炮就已经投入对峙一线,接受实战的检验了。此外,中部战区的机动兵力,也可以随时投入到高原作战当中。
LX-14换装全套国产新一代信息化装备的某旅,可以在西线“一锤定音”,其友邻部队也有99式坦克和96A式坦克
可以说,印军在我国东西两线都没有所谓的“兵力优势”,要说优势,目前印军只有“前线人数优势”,而我军增援部队依托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抵达前线后,印军仅有的人数优势也会丧失殆尽。这种军力上的劣势,也促成了6月19日以后印军方面迅速和解降调。
当然,以印军的“下克上”的传统,加上莫迪当局一贯的民族主义激进风格,这次冲突以后,印军肯定会继续在中印边境制造紧张局势。这对于一线的印军来讲完全不是一个好消息。我军目前陆军主要换装对象是北部战区和中部战区,而新疆军区的主要作战装备都是10年前列装的,同时编制体制也停留在了军改前。如果印军持续施压,我军完全有能力给新疆军区完成一次大的战场装备升级,就像升级西藏军区某旅一样,通过给新疆军区装甲单位合成团装备15式坦克、99A坦克等新一代战场装备,彻底在数量和质量上压制印度北方司令部。毕竟作为一个能独立自主研发列装全套机械化装备的国家,国防态势的主动权,是掌握在我们手里的。
新疆军区还有全军最后一批原汁原味的59式坦克,随着印军持续在西段施压,这些老坦克也可以“一步到位”,换装新的坦克
某些新疆军区比较熟悉的“老伙计”也许有焕发第二春的可能
雾都雄鹰部队的歼-16,虽然本文中受字数限制没有提及空军和火箭军,不过西部战区的空军优势比陆上优势要大得多
高原冷兵器械斗
对于广大的读者来讲,6月15日印方的挑衅事发突然,引起全球关注和地区局势高度紧张。边境冲突地域广、持续时间长、摩擦多,但如此大规模的斗殴确实闻所未闻。不过,随着我方和印度方面的主动降调,事件最终以印度方面单方面吃亏告终。
对于事件的整个流程,我们外交部发言人在6月19日的发言中已经整理较为清楚。不过,出于我方主动降调等原因,事情经过的细节目前没有被公开,很多读者对于事件的全貌也不是很清楚,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也应部分读者要求,简单整理一下此次事件的细节。
由于我方降调,加上印方理亏,就算是玩弄民族主义的莫迪也不得不在讲话中强调“解放军没有进入我方边境”
这两个月来,印度突然在加勒万河谷对我采取冒进策略。加勒万河是我国的传统领土,位于中印边界西段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中印两国过去对此毫无争议。加勒万河发源于我国的白石滩,流入北南走向的印度实控的什约克河,向西流入印度河,地势险峻,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附近气温常年低于零下,方圆几十平方公里除了哨站荒无人烟。尽管如此,由于印度一侧地理条件较好,印度近年来大力投资这个地区,有基建和兵力上的优势。
什约克河地区是印度长期经营的边境地带,印度一直在加勒万河谷以西以北的争议领土上围绕高地构建兵站和哨所,修建公路和桥梁,妄图利用我军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基建不强的特点,蚕食我国领土。
我国的实控线在加勒万河谷附近,印度试图在雨季前修建桥梁道路,前出据点,妄图造成既成事实。
4月份开始,印度开始在什约克河地区修建桥梁道路,并将实控线东移到我加勒万河和什约克河以东。5月6日凌晨,印度边防部队乘夜色在加勒万河谷地区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筑工事并设障,阻拦中方边防部队正常巡逻,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中方边防部队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现场应对和边境地区管控,并且多次与印度军人在河谷地区对峙。
印度搞小动作,将实控线向我国这边移动,图为印度程序员修改的谷歌地球实控线
我军与印军隔河对峙
6月15日晚,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出于降调考虑,我国防部在事后的声明中,只是简单地说印军“越境发动挑衅攻击”。因此我们也只能根据印度媒体和当地地图来还原这场21世纪最大伤亡的械斗。
综合印度媒体的描述,15日晚间到16日凌晨,印军集中精干人员,渡过加勒万河谷,爬山前往我加勒万边防公路工地,试图干扰中方晚间施工作业,并试图在河对岸造成既成事实。按照印度媒体的说法,印军此次挑衅的位置,已经深入我国实控线一公里以内。印军进入工地后强行阻拦,打伤我施工人员,并毁坏施工队财产,与我施工队发生冲突。
图源:微博@红袍萤火虫
解放军附近的部队随后赶到,并与印度方面双方爆发激烈冲突,印军称解放军使用了带有铁丝网的木棍、指虎、工兵铲等攻击印媒所谓“手无寸铁”的印军,印军随后还呼叫了增援,根据印度记者晚些时候发布的报道,这些前来增援的印军包括了列城14军第三步兵师步兵,比哈尔12、16营,旁遮普3团,第3中型炮团、第8山地炮团,可以说是“精锐尽出”,这也解释了为啥解放军最终俘虏了大量团营级的校级军官。
最终印军北方司令部多个单位大量军官在行动中伤亡或者被俘虏
这两批人和我军先后战斗了6个小时,随后这群印度人被从山上赶到山下河谷附近,印媒还称解放军从高往低丢“石头”攻击在河滩上的印军,不少印军士兵最终掉进加勒万河冰冷的水中。根据印度国防部发布的消息,印军最终有3人当场死亡,17人伤重不治死亡,78人受伤,其中22人伤势严重。此外,还有多名士兵和军官被解放军扣押,这些人包括1名中校3名少校,直到6月18日才被释放返回印度。
对于我军的伤亡情况,外交部明确的回应是“威胁我军生命安全”,而不是“造成双方伤亡”。外网只有印度的自媒体或者官方媒体援引所谓“军方消息人士”报道一个又一个夸张的数字,当然印度官方也没有权威人士为这些夸张的伤亡数字背书。这场冲突是一场“足够复古”的“着甲械斗”,和冷兵器战争时代绝大部分情况一样,败军的主要伤亡都发生在溃退被另外一方追击的情况下。考虑到我军最终控制了战场,俘虏了多名印军高级军官,印军这些所谓“战果”不值一晒了。由于本次事件印军单方面出击又单方面吃亏,因此本着降调谈判的原则,我军也没有公布进一步的受伤数字,避免刺激印度人。
随着中印两国的降调,以及莫迪当局6月18日的单方面宣布胜利,本次21世纪以来伤亡数字最大的斗殴以印度方面损失近百人结束了。这次事件到目前尚未结束,印军并未在加勒万河谷地区与我军脱离接触,并且列城方面的第3步兵师和14军炮兵部队也开始向加勒万河谷地区靠拢。印空军还往拉达克地区调派米格-29、刚刚到货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武器,向我西部战区施加军事压力。
印军在拉达克地区的阿帕奇直升机
本次事件,可以定性为印军一次典型的“冒进并失败”,印度单方面挑起事端,前出对峙,吃亏以后回到原点。但相较于洞朗事件中印以“回到起点”作为终止符,印度在本次事件中可以说是“纯粹的吃亏”,不仅没有控制河谷附近高地,摧毁解放军前哨和后方基建,完成蚕食,还在没有争议的我国领土上损兵折将,不仅理亏,还严重打击了一线印军士气。此次失败暴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中印两国一线部队的组织程度和作战能力的差距,更是暴露出中印两国综合国力日益扩大的差距。
和洞朗事件一样,加勒万地区目前是有利于印度方面的。印度控制了什约克河附近较为平坦的公路,方便构建兵站、公路、桥梁、哨所、永备工事。近年来印度政府在中印边境东西两段修建66条边境公路方案,其中就有通往什约克河附近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也促成了印度本轮军事冒险。
图源:南海的浪涛
不过,尽管印度在河谷附近地区有哨所数量,部队人数上“量”的优势,但是和中方相比,印军的哨所缺乏“质”的优势。解放军新疆军区的边防团在此地构筑的哨所少,距离对峙一线远,但是哨所设施完善,运载工具多且先进,且部队素质均好于印军部队,因此在本次的对峙中占据了上风。
在高原对峙中,中印地区的械斗多,对部队的体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原氧气稀薄,对人类体能影响大,想要提高高原地区的部队体能和士气,就需要在高原哨所建立设施完善的永备据点,改善部队的生活居住条件。让部队长期在较高海拔高原环境下进行体能训练,有助于在更高海拔地区“高原习服”的形成。
为此,西藏军区和新疆军区近年来为了解决部队用电、用水、取暖、医疗、吸氧、如厕等“六难”问题,建立了大量使用拥有下水道、太阳能供暖,并入国家电网的集装箱式一线哨所点位。这些哨所不仅配备有水冲式厕所、还配备有室内健身房,可以在冬天封山环境中维持体能。
驻守在海拔4900多米的塔克逊边防连官兵,休息时间在宽敞明亮的阳光温棚内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驻守在海拔4900多米的塔克逊边防连官兵,在阳光温棚内进行锻炼。
此外,为了维系体能和和部队高昂的士气斗志,前线永备据点还需要做好饮食的保障。根据公开的资料,我军边防战士每顿的伙食为两个大荤、两个半荤和有鸡蛋的素菜。大量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解放军边防士兵维持好的体型和体能,在边境冲突中发挥优势。和我军相比,印军蛋白质摄入不足,饮食淀粉比例高。同时,为了保障部队营养,避免发生缺乏维生素带来的病症,新疆军区引进生物技术、高产技术、自动控制、精准控制等科技领域成果,在边防连(哨所)试点建设库房式、集装箱式、柜式三种类型“蔬菜工厂”。
目前集装箱式蔬菜棚已经开始在边防单位普及,因为这些单位很多都接上了电网
高原环境物质条件艰巨,一旦做不好后勤,高减员率、高死亡率都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中印两国在西段冷兵器械斗多,参战方伤亡不可避免。而在高原医疗管理方面,我军很早以前就配齐了高压氧舱等防止高原症状的急救设施。2016年11月,新疆军区就已经实现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哨所官兵都吸上“床头氧”,在阿里军分区、三十里营房医疗站以及其他一些部队也都建立了高压氧舱、制氧站。对于颅脑损伤的伤员,我军有足够的车辆,必要的时候还能调动新疆军区陆航部队的直升机,及时后送并送入高压氧舱治疗,能够较好预防脑疝发生。
本次解放军基本控制了战场,也有利于我军伤员后送和救治。而且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我军也有直升机场站,方便后送危重病伤员。
此外,还有我军一贯的作风优势。我军是革命军人,训练刻苦,作风优良,官兵一体。在丰富物质条件保障下,拥有身体素质优势的我军官兵士气高昂,敢于斗争,敢于打胜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新疆高原地区普及了床头氧
反观印军,在加勒万河谷的械斗溃败以后,大量士兵受伤后被抛弃在河滩附近,在夜间暴露在零下条件下的野外。在这种情况下,高原缺氧导致供血不足引发肢体坏死,而受伤失血的情况也会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从而加速、加重失血机体休克的发生。印军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只有临时营地,无法抢救高原症状的重伤员,只能后送。周围唯一有重伤抢救能力的就只有近百公里外的102锡亚琴旅的旅部了,如果症状十分严重,那么印军只能前往列城的153陆军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但是列城到加勒万河谷至少有200公里,可以想象的是,在高原极寒天气下休克的印军,基本上撑不到列城,就半途病死了。
这种士兵人道待遇上的差距,说到底终究是综合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差距,如今我们的士兵得益于日益增长的国力、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成为了物质条件较好的哪一方。而加勒万地区印军在地理环境有优势,人员和前哨基建有准备优势的情况下,死伤惨重,确实证明印军并不适合这种高原环境下的极端冲突。而随着印军这次史无前例的挑衅,我国将加快中印边境西段地区的基础建设步伐。
实际上,我国早在去年9月份就启动了大量针对河谷地区的配套设施建设,而印军此次越境挑衅也并未影响中国公路的进展。可以预见的是,解放军后续将开启和洞朗地区一样的“基础设施大建”,保障我加勒万河谷高地能有永备哨所和更好的巡逻环境,防止印军再利用较好的地理条件肆机挑衅。在中印边境打富裕仗的解放军,将继续在这个地区扎根,保障我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印度酝酿已久的蚕食行动,换来的将是西部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