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阿里云在我国香港出现大规模中断,导致诸多依赖阿里云运行的应用和服务无法使用,造成广泛影响。
12月15日,阿里云官方发布说明,详细解释了此次中断故障的过程、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据悉,阿里云此次服务中断源于水冷系统出现故障,且长时间无法恢复正常,导致机房温度升高,现场处置不及时又导致触发消防喷淋,部分硬件遇水损坏,另外客户在香港地域新购ECS等管控操作失败,长时间无法扩容。
从当天早上8点56分首次检测到故障警告,次日凌晨0点30分所有服务恢复正常,历时超过15个半小时。
阿里云承认,此次香港Region可用区C服务中断事件,对很多客户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也是阿里云运营十多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规模故障。
按照阿里云的官方还原,此次故障发生及处理过程如下——
08:56,监控到香港Region可用区C机房包间通道温控告警,工程师介入应急处理。
09:01,阿里云监控到该机房多个包间温升告警,此时工程师排查到冷机异常。
09:09,机房服务商按应急预案对异常冷机进行4+4主备切换以及重启,但操作失败,冷水机组无法恢复正常。
09:17,依照故障处理流程,启动制冷异常应急预案,进行辅助散热和应急通风。
尝试对冷机控制系统逐个进行隔离和手工恢复操作,但发现无法稳定运行,联系冷机设备供应商到现场排查。
此时,由于高温原因,部分服务器开始受到影响。
10:30开始,为避免可能出现的高温消防问题,阿里云工程师陆续对整个机房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大数据集群进行降载处理。
期间,继续多次对冷机设备进行操作,但均不能保持稳定运行。
12:30,冷机设备供应商到场,在多方工程师诊断下,对冷塔、冷却水管路及冷机冷凝器进行手工补水排气操作,但系统仍然无法保持稳定运行。
阿里云工程师对部分高温包间启动服务器关机操作。
14:47,冷机设备供应商对设备问题排查遇到困难,其中一个包间因高温触发了强制消防喷淋。
15:20,经冷机设备商工程师现场手工调整配置,冷机群控解锁完成并独立运行,第1台冷机恢复正常,温度开始下降。
工程师随后继续通过相同方法对其他冷机进行操作。
18:55,4台冷机恢复到正常制冷量。
19:02,分批启动服务器,并持续观察温升情况。
19:47,机房温度趋于稳定。同时,阿里云工程师开始进行服务启动恢复,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完整性检查。
21:36,大部分机房包间服务器陆续启动并完成检查,机房温度稳定。
其中一个包间因消防喷淋启动,未进行服务器上电。
为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工程师对这个包间的服务器进行了仔细的数据安全检查,这里花费了一些必要的时间。
22:50,数据检查以及风险评估完成,最后一个包间依据安全性逐步进行供电恢复和服务器启动。
服务影响如下——
09:23,香港Region可用区C部分ECS服务器开始出现停机,触发同可用区内宕机迁移。
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受影响的服务器停机数量持续增加,客户业务开始受到影响,影响面扩大到香港可用区C的EBS、OSS、RDS等更多云服务。
阿里云香港可用区C的故障,没有直接影响客户在香港其他可用区运行的业务,但影响了香港Region ECS管控服务(Control Plane)的正常使用。
因为大量可用区C的客户在香港其他可用区新购ECS实例,14:49开始,ECS管控服务触发限流,可用性最低跌至20%。
客户在使用RunInstances/CreateInstance API购买新ECS实例时,如果指定了自定义镜像,部分实例在购买成功之后会出现启动失败的现象,由于自定义镜像数据服务依赖可用区C的单AZ冗余版本的OSS服务,无法通过重试解决。
此时,部分Dataworks、k8s用户控制台操作也受到了故障影响。API完全恢复可用为当日23:11。
10:37,阿里云香港可用区C的部分存储服务OSS开始受到停机影响,此时客户暂不会感知,但持续高温会导致磁盘坏道,影响数据安全,工程师对服务器进行停机操作,11:07起中断了服务,直到18:26。
阿里云在香港Region可用区C提供了2种类型的OSS服务,一种是OSS本地冗余LRS服务(通常叫单AZ冗余服务),仅部署在可用区C;另一种是OSS同城冗余ZRS服务(通常叫3AZ冗余服务),部署在可用区B、C和D。
在此次故障中,OSS同城冗余ZRS服务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可用区C的OSS本地冗余服务中断时间较长,因不支持跨可用区切换,需要依赖故障机房的恢复。
18:26开始,存储服务器重新分批启动。
其中,单AZ本地冗余LRS服务有部分服务器因消防问题需要做隔离处理。恢复服务前,我们必须要确保数据可靠性,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进行完整性检验工作。
直至12月19日00:30,这部分OSS服务(单AZ冗余服务)才恢复了对外服务能力。
阿里云网络少量单可用区产品(如VPN、Privatelink以及少量GA实例)在此次故障中受到影响。
11:21,工程师启动网络产品可用区容灾逃逸,12:45完成SLB等大部分网络产品可用区容灾逃逸,13:47,NAT产品完成收尾逃逸。
除上述少量单可用区产品以外,各网络产品在故障期间保持了业务连续性,NAT有分钟级业务受损。
10:17开始,阿里云香港Region可用区C部分RDS实例出现不可用的报警。
随着该可用区受故障影响的主机范围扩大,出现服务异常的实例数量随之增加,工程师启动数据库应急切换预案流程。
截至12:30,RDS MySQL与Redis、MongoDB、DTS等跨可用区实例完成跨可用区切换。
部分单可用区实例以及单可用区高可用实例,由于依赖单可用区的数据备份,仅少量实例实现有效迁移。
少量支持跨可用区切换的RDS实例没有及时完成切换。
经排查,是由于这部分RDS实例依赖了部署在香港Region可用区C的代理服务,而由于代理服务不可用,无法通过代理地址访问RDS实例。阿里云协助相关客户通过临时切换到使用RDS主实例的地址访问来进行恢复。
随着机房制冷设备恢复,21:30左右绝大部分数据库实例恢复正常。
对于受故障影响的单机版实例及主备均在香港Region可用区C的高可用版实例,阿里云提供了克隆实例、实例迁移等临时性恢复方案,但由于底层服务资源的限制,部分实例的迁移恢复过程遇到一些异常情况,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处理解决。
同时在多个可用区运行业务的客户,在这次事件中依然可以维持业务运行。对于业务需要绝对高可用的客户,阿里云建议采用全链路多可用区的业务架构设计,以应对各种可能的意外事件。
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1、冷机系统故障恢复时间过长
原因分析:
机房冷却系统缺水进气形成气阻,影响水路循环导致4台主冷机服务异常,启动4台备冷机时因主备共用的水路循环系统气阻导致启动失败。
水盘补水后,因机房冷却系统的群控逻辑,无法单台独立启动冷机,手工修改冷机配置,将冷机从群控调整为独立运行后,陆续启动冷机,影响了冷却系统的恢复时长。
整个过程中,原因定位耗时3小时34分钟,补水排气耗时2小时57分钟,解锁群控逻辑启动4台冷机耗时3小时32分钟。
改进措施:
全面检查机房基础设施管控系统,在监控数据采集层面,扩大覆盖度,提升精细度,提高对故障的排查和定位速度;在设施管控逻辑层面,确保系统自动切换逻辑符合预期,同时保证手工切换的准确性,防止内部状态死锁从而影响故障的恢复。
2、现场处置不及时导致触发消防喷淋
原因分析:
随着机房冷却系统失效,包间温度逐渐升高,导致一机房包间温度达到临界值触发消防系统喷淋,电源柜和多列机柜进水,部分机器硬件损坏,增加了后续恢复难度和时长。
改进措施:
加强机房服务商管理,梳理机房温升预案及标准化执行动作,明确温升场景下的业务侧关机和机房强制关电的预案,力求更简单有效,并通过常态化演练强化执行。
3、客户在香港地域新购ECS等管控操作失败
原因分析:
ECS管控系统为B、C可用区双机房容灾,C可用区故障后由B可用区对外提供服务,由于大量可用区C的客户在香港其他可用区新购实例,同时可用区C的ECS实例拉起恢复动作引入的流量,导致可用区B管控服务资源不足。
新扩容的ECS管控系统启动时依赖的中间件服务部署在可用区C机房,导致较长时间内无法扩容。
ECS管控依赖的自定义镜像数据服务,依赖可用区C的单AZ冗余版本的OSS服务,导致客户新购实例后出现启动失败的现象。
改进措施:
全网巡检,整体优化多AZ产品高可用设计,避免出现依赖OSS单AZ和中间件单AZ的问题。
加强阿里云管控平面的容灾演练,进一步提升云产品高可用容灾逃逸能力。
4、故障信息发布不够及时透明
原因分析:
故障发生后阿里云启动对客钉群、公告等通知手段,由于现场冷机处理进展缓慢,有效信息不够。Status Page页面信息更新不及时引发客户困惑。
改进措施:
提升故障影响和客户影响的快速评估和识别拉取能力。
尽快上线新版的阿里云服务健康状态页面(Status Page),提高信息发布的速度,让客户可以更便捷地了解故障事件对各类产品服务的影响。
标签: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