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极兔被爆整改背后:价格战持续恶化,电商快递发货价跌破1元
4月9日,有媒体援引义乌邮政管理局人士的说法称,因“低价倾销”,百世快递、极兔速递被整治,主要措施是停运部分分拨中心,已于当日执行。
同时,根据该媒体获得的一份义乌邮政管理局于4月6日下发的针对上述一家快递企业的警示函显示,“我局于3月10日、3月19日、3月23日及4月1日,多次知会你公司,同时告诫你公司不得用远低于成本价格进行倾销,但至今你公司未按照要求进行整改。要求你公司于4月9日前整改完毕。”据称,义乌邮政管理局措辞相当严厉,且直指快递公司“低价倾销”。
针对上述有关整改的说法,4月9日晚间,义乌一家极兔速递网点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不清楚那些整顿的消息,网点还在运作可以继续发货。截至目前,涉事的两家公司还未给出官方回复。
不过,南都记者近日在义乌走访时了解到,春节过后,当地快递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已经跌破1元大关。
快递价格跌破1元/单
“早在2019年6月,申通在义乌一度将电商件的价格降到了9毛/单。当时引发的价格战激烈到有些快递网点差点发不出工资。之后大家通过谈判,最终将价格提高回到2.5元/单左右。”有快递业内部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
但2020年极兔的入局后,义乌当地快递业的价格战愈演愈烈,牛年春节过后每单价格再度跌破2元大关。
南都记者近日在义乌走访时了解到,如果商家一次发3000-5000票、均重100克的快件,中通可以1.5元发全国,圆通1.2元发全国,申通1.35元,百世则是1.3元,但与其他快递相比,极兔可以做到更低。
义乌一家极兔速递的网点外面堆满了快递包裹
此前,一位极兔代理曾对媒体透露,该公司总部对义乌的很多商家给予了运费补贴,超万件的大单小件可做到1元发货。4月9日,南都记者在义乌走访时从极兔快递一家加盟商处了解到,他们网点最低发货价可以做到1.05元/单,但前一天极兔涨价了,当天快递的数量大减。而义乌的一家电商从业者向南都透露,某快递企业甚至已做到了1元以下的价格了。
义乌一家快递网点可代理极兔、中通等多个快递企业发货
根据义乌邮政管理局最新披露的数据,今年1-2月,义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10834.4万件,同比增长154.6%,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95.8%,快递业务量继续稳居全国第一。
但与快件量快速增长背道而驰的是,快递价格急速跳水,再次跌破1元大关。
南都记者从金华邮政管理局官网获悉,3月31日,金华市委副书记、市长邢志宏曾带队调研该市快递业发展,并先后走访了极兔速递、圆通速递、中外运等快递企业中转中心等场地,现场查看了企业运行和发展情况,并先后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和企业意见和建议。
“低价换市场”潜规则
南都记者此前从业内人士处了解获悉,去年7月,圆通、申通、韵达等多家快递公司下发内部通知,禁止加盟公司代理极兔业务,集体出招“封杀”,但并没有遏制住对手。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问题其实是快递企业长期以来“低价换市场”潜规则的一次集中爆发。
受益于我国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红利,快递行业近年来维持较高的增长态势,而市场竞争也逐渐激烈,低价竞争成为主流,行业平均单价从2010年的24.57元/件下降至2020年的10.55元/件,2021年1月持续下降至10.21元/件。
与之对应的是,各家快递企业通过价格战改变拓展市场份额。据悉,2020年中通的市场占有率目前继续保持领先,并首次超过20%,排名第二名的韵达和第三的圆通也在持续拓展市场份额;顺丰推出“特惠专递”产品后,市场占有率同比增长2.15%;而百世、申通首次出现市占率下滑的现象。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去年发布财报的同时表示,2020年对企业影响最大的不利因素主要来自于疫情和激烈价格竞争,实际上“价格战”也是所有快递企业这几年来所面临的共同困局。
价格战持续恶化
2021年1月份快递业务收入867.6亿元,同比增长73.3%。但根据顺丰、韵达、申通、圆通等快递公司近期公布的2021年1月快递服务业务经营简报显示,上述四家快递公司今年1月份单票收入都出现大幅跳水,降幅范围在接近20%。
其中,韵达单票收入为2.23元,同比下降22.03%;申通快递单票收入2.51元,同比下降23.94%;圆通速递单票收入2.38元,同比下降19.25%。对比来看,顺丰今年1月单票收入价格最高,达到17.26元,仍然实现同比下降12.39%。
四家快递企业2021年1月单票收入
4月8日晚,顺丰控股发布业绩预告称,2021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9亿元至11亿元,而去年同期则赚9.07亿元。顺丰给出的亏损原因之一正是同行的竞争。据悉,顺丰2月份尽管单量在猛增,单票收入却继续下降近17%,降至15.11元。
根据百世快递去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单票收入约2.27元,单票成本2.28元,测算可得单票毛利为亏损近0.01元。
由此不难看出,快递业的价格战不仅没有放缓,今年反而有继续恶化的趋势。目前,这种趋势已经引起邮政主管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