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原标题: 瞄准“中国芯”,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仪式现场。人民网 孟植良摄
人民网北京4月22日电 (孙竞 孟植良)“强国的大厦不能建立在别人的墙基上,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
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今天正式成立。邱勇介绍,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就是要集中精锐力量投向关键核心技术主战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破解当前中国芯片“卡脖子”难题,打造自强之‘芯’,探索出一条实现中国集成电路科学原创突破的自主路径,为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集成电路,被称为电子产品的“心脏”,是所有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在学院成立仪式上表示,当今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已成为大国战略竞争和博弈的焦点,希望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努力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
“集成电路具有很强的多学科交叉特性,高端芯片更是多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工程技术交叉融合的结晶。”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主任郝跃指出,要取得重大科技突破和原始创新突破,越来越需要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需要多项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刘明谈到,要破解“卡脖子”难题,除了在装备、材料、EDA等基础领域紧追紧赶,缩短差距,还需要积极地寻求突破路径、抓住变革性创新机遇,形成竞争制衡能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不能只靠大而全,而是要建立起局部优势,形成反制能力。
自1956年设立半导体专业,清华大学在集成电路领域迄今已培养本科生 4000人以上,硕士生 3000人以上,博士生500人以上。2016–2020年,超过七成的毕业生进入集成电路产业和科研一线。2020年,清华大学按照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办法与程序,同意自主审核增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表示,集成电路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集成电路学院在国内首次提出“1 N”联合机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在教师聘用机制、有组织科研等方面积极创新,与相关院系设立交叉研究中心。
集成电路学院教授池保勇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学院将会从存储器、处理器、EDA和半导体装备等方面寻求突破,把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到产业上。此外,还将通过与国内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聘请企业界专家来学校联合授课等方式,发挥各自优势,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
记者了解到,集成电路学院的人才培养包括本科生、专业型硕士生、学术型博士生以及专项博士生等不同层次和类别。本科生培养将采用大类培养和书院培养模式,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将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主。
在师资团队方面,集成电路学院将通过兼聘、双聘等灵活务实的用人机制,建立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同时,学院还将与产业链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全方位产教融合,面向产业最先进技术和最迫切需求,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
标签: 中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