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她是神舟12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她们撑起中国航天事业半壁江山
越来越多的女性勇敢遵从自己的内心从事艰辛的科研事业,她们在跟自己的男同事们齐头并进,为人类走入太空贡献智慧。
——遇言姐
今天我们所有人的朋友圈都被一件令人热血沸腾的事情刷屏了: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我们的3位英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心潮澎湃的遇言姐,一下午都在外网看新闻,跟前阵子祝融号登陆火星一样,评论清一色对中国的成就表示震惊和祝贺。
好笑的是,大家祝贺同时还没忘记调侃美国媒体和BBC新闻。
一个网友说:这也是威胁,那也是威胁,怎么中国无论干点啥都对美国是威胁呢?
一个网友说:一会儿说中国要崩溃,一会儿说中国是威胁,你们说话到底有准儿没有?
▲油管上的评论承包了遇言姐今晚的笑点
虽然外网上关注科技新闻的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网民,但其中一条不太友好的留言还是吸引了遇言姐的注意——
“3个宇航员中竟然没有女性。”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次航天任务最重要的负责人之一正是女性,她就是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容易。
为了了解这位名字特别的总设计师,遇言姐搜索了很多资料,但网上有关她的信息并不多,我为大家大致整理了一下。
容易于1978年出生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位地道的土家族女孩子。
地处山区,信息闭塞的恩施州在湖北属于经济落后地区。没有名师讲解,没有上好教材,容易从恩施一中考入国防科技大学,非常的不容易。
2001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容易被保送到清华读博。博士毕业后,又被分配到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始了波澜壮阔的航天事业。
在过去的15年当中,容易全程参与了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以及这次神舟十二号的发射任务。此外,她还三次担任发射现场指挥官,以及火箭逃逸体统安控负责人。
其中,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两个任务间隔仅32天,需要科研人员连续几个月住在大漠戈壁,完成高强度工作。曾有报道说,容易经常深夜加班,逢年过节也不休息。
然而,比高强度工作更严峻的是背负的责任和压力。
如此精密的工程,如此关键的岗位,必须做到绝对的万无一失,简直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容易说,2012年神舟九号发射的时候,那是她第一次发射载人飞船。眼看着宇航员们走进火箭,容易的心里抑制不住紧张。
“觉得那十分钟,还真是挺长的。”容易说。
难以想象是什么样的毅力让她扛起了这份责任。然而从大山走出来的容易,沉着果敢、临危不乱,以女性的肩膀生生扛了下来。
最令人震惊的是,承担着重任的总设计师居然还如此年轻。
78年出生的容易今年才43岁,手下团队多是80后和90后。8年前,央视《新闻调查》的报道《中国航天人比世界同行平均年轻15岁》专门写过航天人年龄的意义。
报道中说,我国航天系统是60后唱主角、70后挑大梁、80后当中坚。国外航天团体最羡慕的是,中国有一支年轻的设计师队伍,这是真正的航天希望之所在。
而容易正是这支充满希望的团队的带头人。
有新闻报道,容易高中班主任特地为她填词一首,“慧智兰心娇女,皓穹与有机缘”。这是容易的高中老师对这位杰出学生的描述。
然而,身兼重任废寝忘食地投身航天事业,让人忽略了容易其实也是一位妻子和母亲。
容易的儿子今年11岁,知道妈妈是造火箭的,特别骄傲。然而大多数时候,容易都不在他身边,他只能通过手机远程看看妈妈的样子。
2016年,天宫二号发射的那天正是中秋节,容易执行完任务才能跟儿子视频。对此,她自豪又无奈地说: “我们在火箭上花的心思,不亚于我们对孩子的关心。”
而团队中的另一位女性,创建了航天员选拔与训练体系的黄教头黄伟芬,直到女儿上四年级时都还不知道孩子在哪个班。
身为女性航天人,她们付出和放弃的比常人想象得更多。而遇言姐在搜索容易资料时,发现了一条耐人寻味的报道——
2013年的时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规定,青年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女性申报年龄为40岁,男性申报年龄为35岁,也就是说,女性申报年龄比男性放宽了5岁。这样安排是考虑到女性的生育期问题。
容易博士对这项新规定特别赞成,她说:“这是对女性科研人员的特殊爱护。”
前段时间火遍互联网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教授也说过类似的观点:“不要总是觉得两性该一模一样,这才叫公平。 我们应该看到两性的差别,再创造条件把不公平抹去。当女性在怀孕期、哺乳期,希望能有相应的政策给她们提供便利,不要给她们的从业增添不必要的壁垒。”
在遇言姐看来,这条规定一方面是对女性科研人员的爱护,另一方面更说明了女性科研人员正在依靠自己的智慧顶起中国科研队伍半壁江山。
有一部美国电影《隐藏人物》,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NASA的女性工作人员克服当时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在航天领域获得巨大成就的故事。在今日,女性不再是被男性遮蔽的隐藏人物,而是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总指挥官。
颜宁教授说过,2015年她去瑞典参加年会,惊讶地发现当地的科学家中,女性占到了一半,当地的科学界对此习以为常。
而在中国从事航天事业的年轻人里,除了总设计师容易和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还有很多90后女生,比如文昌发射场的指挥,1996年出生的周承钰,穿汉服陪嫦五发射的航天技术专家崔艺晗。
越来越多的女性勇敢遵从自己的内心从事艰辛的科研事业,她们在跟自己的男同事们齐头并进,为人类走入太空贡献智慧。
8年前,一位北大物理系毕业的年轻航天科学家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出了所有中国航天人的心声:
我们活一辈子吧,除了赚钱和享受,临终时总得有值得回忆的地方。我是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的见证人,我觉得这辈子值了。
面对宇宙的星辰大海,我们的向往是一样的。
再次致敬我们所有的航天事业工作者。
标签: 科技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