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心得---------鸵鸟趣闻
前两天看中央7套《科技苑》节目,讲鸵鸟养殖的技术,里面讲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野生的鸵鸟是“一夫一妻”制度,但是农民伯伯在养殖鸵鸟的时候,为了提高饲养的效率,一般把一个公鸵鸟和两个母鸵鸟关在一起,这样有一半的公鸵鸟在出生后不久就会被宰杀掉,不用白白养着浪费粮食。
一般情况下,鸵鸟们好像很享受这种“一夫二妻”的制度,三个鸟相安无事。但是农民伯伯也发现有极个别的公鸵鸟只喜欢和一只母鸵鸟在一起,如果人们强行给他配上另外一只母鸵鸟,他就会踢咬那只新来的母鸵鸟,根本不会和她交配。最后人们无奈只好让这种公鸵鸟和他喜欢的母鸵鸟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
看到这里,许多男生是不是羡慕公鸵鸟了,呵呵,如果下辈子投胎当鸵鸟的话,一定要当种鸵鸟呀,千万不要当刚出生就被“咔嚓”的倒霉蛋哟~~~
另外许多女生是不是羡慕那种痴情公鸵鸟的老婆呀,幻想着自己的老公或者男朋友也这么痴情,呵呵,实际上,根据DNA匹配的理论,每一个男生都是痴情汉,他们平时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只不过是因为没有遇到DNA高度匹配的心上人。
今天介绍这个小故事,是想讨论一下“DNA匹配”理论,也就是“第四进化理论”的普适性的问题。
大家知道,一般而言,有性生殖的物种比无性生殖的物种高等,体内受精的物种比体外受精的物种高等。
比如鱼类这种体外受精的低等动物,它们繁殖的时候把成千上万的卵子和精子撒在水中,让它们自由组合受精,孵化出来的小鱼也是自生自灭,所以DNA匹配理论对于它们来说根本没有作用。
由于是体外受精,雌性的动物没有必要主动选择合适的雄性,雄性也没有可能挑选中意的雌性交配。所以,“DNA匹配”理论只能适用于体内受精的动物。
但是由于一般的动物还要受“性选择理论”也就是“第二进化理论”的制约,而且DNA高度匹配的案例属于小概率事件,所以观察到典型的“DNA匹配”理论的例子非常困难。
比如刚才的公鸵鸟现象,对于大部分的公鸵鸟来说,人们随机选配的两只母鸵鸟很可能不是他喜欢的那种类型的,人们又没办法问问他的感受,所以公鸵鸟也乐意接受更多的母鸵鸟,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基因更广泛的传播。这是“性选择理论”在起作用。
如果人们给某个公鸵鸟选配的母鸵鸟正好基因高度匹配,那么他就会强烈排斥别的不喜欢的母鸵鸟。这是“DNA匹配”理论发挥作用。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人与自然》播出在一个岛上有一个猴群,老的猴王被新的猴王斗败之后,被赶出了猴群,猴群里大部分的雌猴子都开始向新的猴王献媚,但是有一只雌猴子却始终跟随老猴王。这只雌猴子的行为用“性选择理论”是无法解释的,但是用“DNA匹配”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
今天讨论这个鸵鸟的故事,还想深入地讨论如何选择确定“DNA高度匹配”的伴侣这个难题。
我们常说某某某和某某某比较对脾气,在一起很舒服,那么这种所谓的对脾气,很舒服完全是一种个体的主观感受,我们作为客观的观察者不好直接体验测量这种感觉,所以开展“DNA匹配”的研究特别是“性格匹配”的研究非常的困难。
还是先说说鸵鸟,我们不可能问问公鸵鸟:在这两只母鸵鸟中,你更喜欢哪一个?(当然可以架设一架红外摄影机全天候记录他们的活动,然后统计公鸵鸟分别和这两只母鸵鸟交配的次数,然后采样他们的DNA,看看基因匹配度是不是和交配的次数成比例)
只有出现DNA高度匹配的极端情况时,公鸵鸟才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别的母鸵鸟的极端行为。我强烈建议科学家应该把这种“忠男烈女”的基因采样,然后分析是不是高度匹配。
再说说我们人类,我最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星座学说和一些婚介网站都在广泛讨论什么什么样的性格和什么什么类型的性格比较合适,我在想他们凭什么这么说?
人家过得合适不合适,你怎么知道?
我个人认为要想真正破解困扰人类几千年的“性格之谜”,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要脚踏实地的进行大量广泛的科学调查和科学实验。
前面我提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大范围的转基因克隆人的试验,但是这种方法成本太高,而且万一“转基因”技术“转”出来许多怪物,科学家很容易背上反人类的骂名。
最近我又想到一个新的方法,我们首先应该问卷调查大量的已婚夫妇,看他们对婚姻是不是满意,我觉得这种调查应该从夫妇结婚以后、孩子出生2~3年时进行,效果最好。因为刚刚刚结婚的夫妇跟定回答幸福,否则他们不会进入婚姻的殿堂。但是孩子2~3岁的时候是一个重要的考验时期,这时候夫妇的新鲜感彻底没有了,男的体力开始下降了,(卅月一次用手捏),女的性欲望的满足标准提高了,(俗话说什么女人30如wolf,40如hu,50坐地能吸土),夫妇间性能力和性欲望的矛盾开始暴露。同时生完孩子后,女人的皮肤身材都会变化,同时男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在稳步提高,年轻漂亮
的女孩子的诱惑开始增多。
更要命的是,关于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两个人往往会爆发激烈的争执,因为以前别的事情都可以妥协,但是孩子的未来和前途牵扯到两个人的命根子。(这是内含适应性理论在起作用)
所以孩子2~3岁时维系婚姻的纽带开始松动,彼此的矛盾开始暴露。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夫妇如果还能够甜甜蜜蜜,如胶似漆,维系他们幸福感觉的重要因素应该是性格匹配。
所以我们调查夫妻是不是幸福,性格是不是匹配,应该从孩子2~3岁的已婚夫妇开始。
我们可以选择大量的(我个人认为最好上百万对)孩子年龄超过2~3岁的已婚夫妇,调查他们对婚姻的感受。对于认为他们的婚姻很幸福的夫妇(这种概率我估计不会超过十分之一),再进行性格测试,看他们的性格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然后采集他们的基因样本,进行深入的研究。
而且这种对婚姻幸福感受度的心理测试应该每5年一次,坚持50年,如果一对夫妇50年来一直都是幸福甜蜜,那么他们的基因和心理测试数据应该被永久保存,因为这种概率实在太小了,即使我们现在不能破译基因的密码,将来这种“完美夫妻”的样本采集的足够多了,人们终究会发现“基因———性格———幸福”的奥妙。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这种人人羡慕的神仙眷属的事例应该不少,所以我们国家进行这项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如果我们国家能够破解性格之谜,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贡献。
标签: 科技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