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米外,红外激光反射。
心跳特征匹配成功,确认身份。
无人机已出动,目标击毙。
这是五角大楼针对恐怖分子发布的一项新的生物识别项目Jetson,即使在200米外,隔着衣服,也能准确的辨别心跳特征,进而精准的识别出这个人是谁,识别准确度甚至超过了人脸识别。
听上去让人毛骨悚然,但这不是空想中的恐怖片。在美国打击恐怖主义技术支持办公室2018年总结手册中,明确的将它划分到COMPLETED PROJESTS,已完成的项目。
都靠心跳特征,Jetson不一样
除了人脸、指纹、虹膜、步态这些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之外,靠心跳特征识别人类个体,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用心电图(ECG)记录下每个人的心跳特征,具有唯一性,每个人的心跳特征都是不同的,因此无法伪装成他人,可以作为识别个体的要素,或者直接以此作为密码锁,类似的技术也可以用在手表、手环、门锁上,用来代替指纹识别。
这种应用场景下,通常使用的技术是靠接触式红外传感器,它能检测血流引起的红外光反射变化。
但根据MIT Technology Review报道,这个名为Jetson的项目使用的则是激光震动测量( laser vibrometry)技术,识别的是心跳引起的表面运动。
技术升级了,效果自然不同。Jetson能将识别距离拉长到200米,甚至更远的距离。五角大楼打击恐怖主义技术支持办公室(CTTSO)的Steward Remaly说:“我不想说可以从太空中发射信号触达,但完全可能实现比200米更远的距离。”
准确度也相当可观,在比较好的条件下,Jetson的准确率超过95%。在实际使用中,Jetson可能会与人脸识别或者其他生物识别等方法共同使用,以提高准确率。
甚至,隔着被识别者的常规衣物也不是问题,只要穿的不是冬天厚厚的大衣、羽绒服,平常的衬衫、夹克这类衣服都能透过。
优与劣
目前,最流行的远距离生物识别方式当属人脸识别,但人脸识别也有弊端。
根据打击恐怖主义技术支持办公室2018年发布的总结手册,现在靠人脸识别方式完成远距离生物识别,一方面受到像素的限制,远程拍摄,画面太小,需要相当高精尖的硬件设备才能拍清楚人脸信息。
另一方面,被识别者的运动状态和外部环境都会引起远程人脸识别不准确,尤其是当这个人贴上假胡子,带上墨镜,在面部佩戴各种各样饰品遮挡的时候。
但如果改用激光震动测量检测心跳特征的话,这些问题都将不复存在。
而且,心跳特征识别也有更多好处,布法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许文曜就专门从事生物识别方面的研究。
他在接受Digital Trends的采访时表示,心跳识别一方面准确度更高,超过98%;另一方面则非常不引人注目,靠非接触方式获得心跳特征,不需要被识别者做出任何操作。
而这,对于前面所述的反恐这种极端场景是十分重要的,毕竟不能指望恐怖分子走到人脸识别摄像头前刷个脸,或者肆无忌惮的出没在四处都是监控的环境里。
甚至像中国长辈们最担心的辐射问题,心跳识别也很安全,辐射只有不到智能手机的百分之一。
不过,限制条件也不是没有。
首先,Jetson项目没有专属的硬件设备,而是部署在现成的设备上,这类设备本来是用来给风力涡轮机等设备做远程振动检查的,在这类设备上增加特殊的节点,这样才能把一个肉眼看不见的激光点发射到被识别者身上。
然而,在这种条件下,大约需要30秒才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因此,恐怕这个被识别的恐怖分子,必须保持在某个特定的地方不移动。
其次,正如人脸识别需要足够的人脸数据库才能对照并确认身份,心跳特征识别同样需要心跳特征数据库。关于这一点,美国武装部队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定期收集相关的心跳特征,用以构成数据库。
其他应用
不过,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在反恐上,对于医疗场景也可以开发出大用途。
比如说,不少住院病人的心跳情况是需要保持监控的,如果医院能用上远程检测,这些病人就不用一直被捆绑在监控机器上,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活动了。
隐私挑战
但是,这项研究的公之于众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靠心跳特征来识别人类个体,虽然目前看来是仅仅用于恐怖分子,但保不准会成为一种侵犯隐私的监控工具。
有人感叹,以后想要把自己隐藏起来可能只能“掏心掏肺”了,或者犯个心脏病什么的:
《经济学人》一位记者的推特更是引起了疯狂的转发和共鸣:
发生了很大的事,社会大众几乎没有意识到它的影响。技术正在侵蚀人类社会的防御体系——匿名在现实世界游走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