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国的航天大年,是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的决战决胜之年,又恰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意义非凡。
6月5日,也就是明天上午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载着三位航天员再次飞向天宫空间站。
6月4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5日10时44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他们全部为第二批航天员。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
4月16日,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神州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平安归来的喜悦还未散尽,一个半月后,神舟十四号又将启程。
据发布会介绍,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四号乘组3名航天员将迎来空间站两个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并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于12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这意味着从明天起,中国空间站将会一直有航天员入驻,不会像神舟十三号和神舟十四号之间有一个多月处于无人驻守状态。
神舟十三号乘组共在轨飞行18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神舟十三号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完美收官。
4月17日,也就是神州十三号乘组顺利返回的次日,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根据任务安排,2022年我们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共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这6次任务分别是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他们也将在轨驻留6个月时间;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其中,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也已选拔完成,目前正在开展任务训练,这三名航天员将在轨和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完成轮换以后(据悉六位航天员将共同生活、工作5~10天),同样在轨工作和生活6个月。
神舟十四号责任重大
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分别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主要任务目标是全面突破和掌握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的关键技术。
自2020年以来,先后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共6次飞行任务,均取得圆满成功,圆满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阶段任务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新华社报道,今天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其中,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
据悉,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舱内可以部署25台科学实验柜,每台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可以支持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问天实验舱配置了与核心舱一样的航天员生活设施,这里包括3个睡眠区、1个卫生区和厨房等设施,可以保障航天员生活,它还可以与核心舱一起来支持两艘载人飞船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的生活。
林西强说,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态、生物技术和变重力科学等实验柜,能够支持开展多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空间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遗传、衰老等响应机理研究,以及密闭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并通过可见光、荧光、显微成像等多种在线检测手段,支持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多层次生物实验研究,还支持开展不同重力条件下生物体生长机理的对比研究。
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燃烧科学、基础物理以及航天技术试验等多学科方向的实验柜,支持开展重力掩盖下的多相流与相变传热、基础燃烧过程、材料凝固机理等物质本质规律研究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实验研究。
同时,在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的基础上,将建立世界上第一套由氢钟、铷钟、光钟组成的空间冷原子钟组,构成在太空中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最高的时间频率系统,开展引力红移、精细结构常数测量等前沿的科学研究。
此外,还在舱外安排了材料舱外暴露试验装置和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用于开展舱外实验项目。
后续,还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研究设施,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巡天号空间望远镜是中国天宫空间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将是中国首个设置于地外空间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其视场可达到哈勃望远镜的300倍。
依托上述舱内科学实验机柜、舱外试验装置和巡天空间望远镜,在空间站建造阶段,共安排了近百项实验研究项目。
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后,还将实施较大规模科学研究,预期将有力推动暗物质与暗能量、星系形成演化、物质本质规律、生命现象本质和人在太空的响应变化规律,以及地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突破,为未来我国开展近地以远的载人空间探索提供深厚的科学和技术积累。
在4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透露,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在地面的研制进展顺利。
其中,问天实验舱已经在天津完成了整舱的集成总装、测试和大型试验工作,整装待发;而梦天实验舱目前已在天津完成了相应的集成总装和试验工作,正在开展地面测试,后续还将完成整舱热试验、回归测试等试验工作,正按计划推进。
为什么是这三位航天员?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左起:蔡旭哲、陈冬、刘洋
6月4日上午11时,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在问天阁与媒体记者见面,这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的首次亮相。
先看一下他们的简历:
陈冬,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6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刘洋,女,汉族,籍贯河南林州,河南郑州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78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2年6月,执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蔡旭哲,男,汉族,籍贯河北深州,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76年5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训练基地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作为中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刘洋随神舟九号驻留太空13天。在今天的媒体见面会上,刘洋深情地说,2012年6月28日,神舟九号飞船即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离并返回地球。在回到飞船前,她转身对着天宫一号郑重敬礼,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还会再回来!”如今,她的愿望实现了。
这次的三位航天员年龄相仿,都是75后。选拔延续了航天员系统统筹规划、新老搭配、继承与发展的原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一方面是要分析每次任务的特点,每个人的特点跟任务的匹配性,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心理相融性、飞行经验、年龄等各方面因素,最后来综合确定。因为陈冬也飞过神十一任务,神十一任务他们飞了33天。我们认为还是比较长的一个时间,然后也有组合体飞行的这个经验,刘洋也有组合体飞行的经验,然后我们认为这三名航天员年富力强,来执行神十四任务是最合适的人选。”
据悉,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意义,三位航天员将要面临的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中最复杂也是最艰巨的一次任务。神舟十四号乘组将在轨驻留6个月,经过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2次舱段转位以及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的组装建造和测试等工作。
所以对航天员的要求也特别严苛,尤其要非常细致认真,而这正是陈冬、刘洋、蔡旭哲的共同点。
据黄伟芬介绍,陈冬作为指令长始终是特别自信,然后处事雷厉风行,很果敢,非常非常细致,经常会在训练中和实验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是属于那种比较有主见的人;刘洋是非常有亲和力的人,很朴实,沟通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这是她很突出的一个特点;蔡旭哲很聪明,对学习和领悟的能力是比较强的,他也是对新事物、新知识接受也比较快。
“他们三个都是属于比较善于学习思考的人。”黄伟芬说。
她还透露,神州十四号将创造多个首次——首次进驻两个实验舱,我们首次在问天舱进行太空授课,我们要首次完成三舱的组装建造等等,首次利用气闸舱、小机械臂、大小机械臂的组合臂来进行出舱活动。
而这也给航天员带来了挑战。黄伟芬说:“随着空间站的建成,这个组合体越来越复杂,出问题的概率就增加。通过推演故障预案的学习、实操的训练和演练,然后对应急故障这一方面的故障处置能力进行了强化的训练,就是一旦在出现这些紧急应急的工况的时候,他能够沉着冷静有效地进行处置。”
还有10多个小时,让我们锁定6月5日10时44分。预祝神舟十四号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