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一飞冲天,中国航天还有多少“神秘”任务

大千世界 112 0

  没有问题,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 2022 年 6 月 5 日 10 时 44 分,伴随一声令下,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一飞冲天!

  

神舟十四一飞冲天,中国航天还有多少“神秘”任务-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经历了激动人心的 577 秒等待,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终于发射告捷!

  然而,对神舟十四号上三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来说,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才刚刚开始;对中国航天事业来说,留给世人的惊喜与遐想,仍有很多。比如:

  三位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里,将开展什么“神秘”的工作?为什么这次神舟十四号上天,意义重大,非同凡响?这次神舟十四号上天,有什么黑科技,值得我们拍手叫好?未来,中国航天事业还有什么“大动作”,来“撩拨”世界的心弦?

  一、神舟十四,为什么叫承前启后?

  为什么说,这次神舟十四号上天,意义重大,非同凡响?一方面,三位宇航员上天后,任务重,责任大,停留时间长。

  神舟十四号入轨后,将与空间站组合体采取了径向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方式完成对接。而三名宇航员: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陈东、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刘洋,以及首次执行任务的蔡旭哲,将在轨驻留的 6 个月里,经过 9 种组合体构型、5 次交会对接、3 次分离撤离、2 次舱段转位以及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组装建造和测试等重大且艰巨的工作。

  具体来说,神舟十四号“三人小队”,将在接下来的半年里,迎来空间站两个实验舱(问天和梦天)、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并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 —— 直到今年 12 月,完成“高强度”工作的小分队才能返回东风着陆场,堪称“天空最忙的三个中国人”。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最新消息,已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6 月 6 日 11 时 9 分成功开启天舟四号货物舱舱门,在完成环境检测等准备工作后,于 12 时 19 分顺利进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接下来,航天员乘组还将进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

  这也意味着,自 2022 年 6 月 6 日起,浩航宇宙,中国空间站将一直有中国航天员不间断驻守!

  另一方面,这次神舟十四号,更是中国航天里程碑年度的里程碑“作品”,在中国空间站从技术验证向空间站建造的转换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实际上,2022 年之所以被称为中国航天大年,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 30 个年头,更是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的关键一年。

  我们知道: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而自 2020 年以来,从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成功试飞,到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共 6 次飞行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任务目标。

  此时,空间站建造的阶段任务,就成为了下一阶段中国航天事业“攻坚”的重点。而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神舟十四号,正担负起了中国空间站建造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

  先前的 6 月 4 日,神舟十四号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就明确指出: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中国空间站,舱内可部署 25 台科学实验柜,每台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可支持单学科和多学科大量科学实验。其中,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态、生物技术和变重力科学等实验柜。而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燃烧科学、基础物理以及航天技术试验等多学科方向的实验柜。

  如今,随着问天实验舱已经在天津完成了整舱的集成总装、测试和大型试验工作,梦天实验舱已在天津完成了相应的集成总装和试验工作,正在开展地面测试:以神舟十四号为开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设完成,正式打响了第一枪!

  而空间站一旦顺利完成,依托舱内科学实验机柜、舱外试验装置和巡天空间望远镜,中国空间站将安排近百项实验研究项目,更加将极大推进中国科学各领域的长足发展。

  二、神舟十四,多少黑科技?

  而此次神舟十四号顺利上天,不仅意义重大,更有多重黑科技,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

  比如,神舟十四号的主要发电设备:太阳帆板,形状酷似一对“大翅膀”,不仅能将太阳光转变为电能,更能不惧“暗影”遮挡,持续保证神舟十四号供电的顺畅。

  实际上,在神舟十四号在轨期间,中国空间站将历经两个实验舱的发射与组装、迎接两艘飞船的到访。而随着新成员陆续加入,以及空间站组合体变轨或者姿态调整,神舟十四号太阳帆板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被遮挡。此时,如何确保神舟十四号稳定供电,就成为了一大难题。

  因此,在神舟十四号运行前期被遮挡期间,将由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一同为神舟十四号并网供电;而神舟十四号运行中后期被遮挡期间,随着空间站“三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逐渐对接,空间站能独自承担起为神舟十四号并网供电的任务。

  此外,如何实现神舟十四号在天空与空间站的顺利对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我们知道,对接机构,就是将两个航天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组合体的重要设备。而连接航天器的这条通道,也是三位宇航员必须通过的“生命管道”。

  回顾历史可知,11 年来我国空间站任务中的所有对接机构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此次,神舟十四号与空间站核心舱实施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而当对接成功后,神舟十四号前端主动对接机构和核心舱的被动对接机构之间,就会形成一条直径 80 厘米、长约 1 米的圆形通道,成为了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的必经之路。

  据了解,当对接通道打开,航天员相当于进入了一个密封舱。为了保证对接机构 100% 的密封性,对接机构框面的密封圈最为关键。此次,神舟飞船的密封圈采用了双圈设计,安装在主动对接机构的对接面的 T 型凹槽里。

  仅仅密封圈的材料,设计师前后就进行了长达 6 年的攻关,才终于解决普通材料在低温环境中的“脆变”特性,以及长期工作后材料老化等一系列问题。最终,才为航天员成功打造了一条密不透风,安全性十足的“生命管道”!

  三、明天,太空更多“中国红”!

  而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仅仅只是我们航天“蓝图”的其中一块。

  实际上,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更是我们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此前的 4 月 17 日,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就为大家清晰指明了指出了今年中国航天的任务安排:

  比如说,为了完成 2022 年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中国将计划实施 6 次飞行任务。比别是:5 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 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7 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 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随后,我们国家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而当中国的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后,大规模的科学研究,更将会力推动暗物质与暗能量、星系形成演化、物质本质规律、生命现象本质以及地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为将来我国开展载人空间探索提供深厚的科学和技术积累。

  令人感慨的是,神舟十四号顺利上天,拉开中国航天事业徐徐蓝图的序幕。令人感动的是,从 1992 年 9 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被批准实施至今,30 年转瞬即逝。

  在这 30 年中,我们见证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的巨大进化,也见证了一人一天、再到多人半年,在神秘的太空勇敢探索......

  而为了实现令人心驰神往、但艰巨复杂的中国航天梦想,中国航天人历经了漫长而持续的数年、乃至十年的研发准备工作,直到如今,当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终于得以突破,浩瀚宇宙,无尽星空,从此多了一抹鲜红!


标签: 神舟十四号 载人航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