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文鸟原产于澳大利亚,这种鸟绝对对得起“七彩”这个称号,它们身上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
七彩文鸟,图源:Nigel Jacques
然而,这种漂亮给它们带来了不幸,从1897开始,澳大利亚殖民者开始大量捕捉澳大利亚独有的物种出口到世界各地,其中也包括鸟类,而出口的鸟类中有三分之一就是七彩文鸟。
毫无意外,七彩文鸟因此被推向了灭绝边缘,它们属于梅花雀科,这个科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十分广泛,目前被描述的有134种,而七彩文鸟是其中唯一被列为“濒危”的物种。
虽然七彩文鸟非常漂亮,也非常受欢迎,但如果你见过它们的雏鸟,你绝对会被它们吓一跳,因为七彩文鸟雏鸟的嘴巴被许多人认为是世界上最恐怖的鸟类嘴巴。
图:七彩文鸟的雏鸟
它们嘴巴周围长有色彩鲜艳的乳突,同时嘴巴内部还长有黑色的斑纹,当它们张大嘴巴的时候,很容易激发我们的密集恐惧症。
七彩文鸟雏鸟的这种结构是由角蛋白组成的,和我们的指甲、头发是同一种材料,随着它们的羽毛逐渐长出来,这种鲜艳的乳突就会随之消失。
其实,很多动物会在嘴巴周围或者内部长出类似的乳突,以辅助它们进食或进行其它活动,但像七彩文鸟这样鲜艳且有趣的比较罕见。
那么,为什么七彩文鸟的雏鸟会有如此奇怪的嘴巴结构呢?这对它们会有什么帮助呢?
抵御寄生鸟类的雏鸟
虽然,对于人类而言杜鹃鸟算是益鸟,但它们有一个令人发指的行为,它们自己是不筑巢的,而是喜欢把蛋产在其它鸟类的窝中,让其它鸟帮自己孵化和抚养后代。
而且它们选择的宿主基本都是那些体型较小的鸟,所以当杜鹃鸟的雏鸟逐渐长大的时候,就会出现体型很小的鸟妈妈辛苦喂养着一只“巨婴”杜鹃鸟的超级反差现象。
事实上,不仅是杜鹃鸟有这种行为,在鸟类的世界里有很多鸟都是这么玩的,而其中深受其害的就包括梅花雀科的鸟。
在梅花雀科中,目前被描述的几乎所有物种都和七彩文鸟差不多,它们的雏鸟基本都有着非常独特的嘴巴结构。
所以,研究人员最初认为,梅花雀科雏鸟的这种行为是一种防御措施,可以让自己和寄生雏鸟有所不同,从而让自己的亲生父母认出自己,并投喂自己。
由于非洲的梅花雀科是被寄生最厉害的群体,而它们寄生雏鸟的嘴巴也都展示出和宿主雏鸟有相似的特征,这证实了这个观点。
因为进化永远不会停止,两个物种只能不停地协同进化,你有张良计,我就必须要有过墙梯,不然就会受挫,甚至是灭绝。
但是,在亚洲和澳大利亚的梅花雀科并没有发现存在寄生鸟,比如我们今天的主角——七彩文鸟,它们就是没有专门寄生它们的寄生雏鸟,甚至可能从来都没有过,但它们依然有一个奇怪的嘴巴。
其实,可预见的原因可能也是希望能够得到自己父母更多的投喂,但科学不能只是猜测,它还需要实验数据。
图:七彩文鸟的蛋
奇怪的嘴巴增加投喂的机会
对于梅花雀科的鸟类而言,它们的雏鸟是非常内卷的,这些鸟类的体型都不是很大,但是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它们就是靠多生娃来对冲掉其它的不利因素的。
所有梅花雀科一窝都会同时孵化5-10枚蛋,当这些雏鸟一起破壳而出的时候,它们的父母不一定能够把所有的雏鸟都养育大。
所以,雏鸟间的竞争从破壳那一刻就开始了,它们会想尽办法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嘴巴张得更大一点,叫声更洪亮一点,目的都是希望父母能够投喂自己更多。
但是,对于梅花雀科这样的大家庭而言,兄弟姐妹那么多,雏鸟如果只靠张嘴和叫声可能还不够的,所以它们还需要一些其它的本领。
它们嘴巴上的这些奇怪结构可能就是在这种压力下进化的,用更鲜艳、独特的嘴巴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并投喂自己更多。
目前有两个实验可以证实这一结论:
图源:Camille Gillet
一个是研究人员发现,梅花雀科雏鸟独特的嘴巴有助于父母在各种条件下找到自己,并准确投喂自己。
我们可以看到七彩文鸟雏鸟嘴巴的乳突是非常鲜艳的,这些凸起物可以反射一些特定光线,其作用就像一个机场跑道的指示灯一样,指引父母把食物投喂到自己嘴巴中。
在2005年的一项研究中,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贾斯汀·舒茨(Justin Schuetz)通过在白点上涂上黑色的方法,改变了梅花雀科雏鸟的嘴型。
实验结果表明,虽然被涂黑的雏鸟没有被赶出鸟窝,但是它们吃得比那些未着色的雏鸟少很多。
另一个是,有研究人员发现不健康雏鸟的嘴巴会比健康的雏鸟更单调,花纹和乳突也会更不明显。
由于雏鸟的这些乳突和图案成长是非常快的,每隔几天就会翻一番,父母可能会根据这些嘴型的不同去判断哪些雏鸟更值得投资——吃得多的会吃得更多。
那些长得不够快的雏鸟,基本和嘴巴被涂上黑色颜料没什么区别,它们吃得越来越少,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它们的结局就是被抛弃。
不难发现,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区别物种、健康状况、在巢中的位置,或者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七彩文鸟或者整个梅花雀科的雏鸟,它们这种奇怪的嘴巴确实在帮助它们得到父母更多的投喂。
所以,当它们趋于成熟——羽毛逐渐完善的时候,这种寻求投喂的结构也就消失了,它们不再为此投入能量。
最后
众所周知,自然界不同生物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一种生物要想生存下来,它必须更好地去适应猎物和捕食者。
但事实上,同一种生物之间的竞争也同样激烈,几乎所有生物都一样,这种竞争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