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钉钉总裁叶军在钉峰会上公开向自家产品“开炮”:
“钉钉消息太多,很烦。”
他说周围很多人讨厌DING消息。“我从来不DING人,只打电话。”
钉钉上提示消息的红点也被他归为“很烦”之列,这种烦躁估计99%的用户都有共鸣。
所幸就在钉峰会之前两周,钉钉宣布上线“一键消除红点”的功能,一举拯救了包括互联网大V三表在内的戳红点强迫症患者。
“钉钉消红点”这事在产品圈引起一场大争论。众所周知,钉钉圈到的第一波规模化DAU就是起于Ding、免费电话、考勤;撩拨强迫症的红点、Ding消息等强提醒,是拉升DAU的利器,也几乎成了钉钉的标签。
现在钉钉居然先向这个功能开刀,这到底是产品经理投用户所好呢,还是欲练什么神功的第一步?
向自己动刀子
其实刀起自己来,钉钉向来是个狠人。
在推出“一键消红点”之前,钉钉 App 悄悄地做了许多“瘦身”动作,推下班模式、专注模式等功能,更多和协作Tab页可自定义增删,上线聚合消息的智能卡片和快捷指令,干掉营销信息推送窗口,从一个功能一种操作习惯,到统一操作链路、统一+号,这样给自己产品“动刀”的事,这两年钉钉没少做。
也有两次因为“这很不钉钉”而被讨论上微博热搜。
第一次是下班模式。
今年3月,钉钉推出一项“下班模式”,用户选择开启勿扰后,可以在自己设定的时段内,关闭单聊、群聊、@消息等各类钉钉消息通知,免打扰让生活、工作更加专注。
此举当时也引发了大量讨论,一条“这个功能我等了5年”的评论点赞过千,亦有央媒下场表露对平台导向的认可。
下班模式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本质原因是印象中那个服务老板的APP,开始讨好员工。虽然开了下班模式也避免不了老板派活,但钉钉作为一个工具,它开始把选择权让渡给用户。
在大家印象中,这种做法“很不钉钉”,但却符合用户对于一个工作APP的期待。
第二次就是消红点。
也有人认为下班模式是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动作,但在8月底,钉钉又上线了 “一键消红点”,只需长按消息按钮,就可以一键清理所有消息红点。
这个功能非常有诚意,为什么这么说?
红点、弹窗都是互联网产品经理撩拨用户的关键手段,大部分软件都会利用人性这个特点来促活,屡试不爽。
面对 KPI 的压力和DAU的诱惑,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有理智和底气管住这只手。即便强调不过度设计产品,坚持不骚扰、不敢动、不迎合用户“三不原则”的张小龙,在微信上也不可避免地保留着。
对钉钉这样一个有着5亿级用户的APP来说,砍掉“满屏红点”,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内部显然要经历艰难的取舍、选择甚至battle。
“我猜今年他们的产品经理的年终绩效不与DAU挂钩,”一位产品评论人士说,“钉钉没有DAU焦虑了。”
在此之外,钉钉对功能做了阉割,一些枝蔓被陆续砍掉。今年3 月,钉钉砍掉了偏社交的如我、点点虫等产品,也砍掉了考勤机等硬件业务,把这些空间给到合作伙伴;钉钉也不再碰行业应用或业务应用,如财税、人事和OKR系统。
放弃掉这些能够快速赚钱或者攒规模的业务后,钉钉要做什么?
去年10月,钉钉提出要从做大规模到做深价值,钉钉总裁叶军说要“重视员工体验,给用户提供好工具”。
美国媒介环境学派精神领袖人物尼尔·波斯曼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中提出,“每一种工具里面都嵌入了意识形态偏向,也就是它用一种方式而不是用另一种方式构建世界的倾向,或者说它给一种事物赋予更高价值的倾向;也就是放大一种感官、技能或能力,使之超过其他感官、技能或能力的倾向”。
美国佬不说人话,我们说——产品形态代表的就是价值观,钉钉对产品形态的改变,不管是小修小补还是大刀阔斧,背后其实都是在价值取向层面革自己的命。
从“真难用”到“还算称手”的生产力工具,钉钉的眼里终于有了“人”
那么,什么样的生产力工具才是“好用”,或者至少“不难用”的工具?
不如先来看看长期被吐槽“难用”的钉钉文档吧。两年前,钉钉上的文档是基于WPS的在线编辑能力,与其说是在线文档,不如说是给Word加了一个在线编辑。体验并不好,卡顿、吃字、格式一堆问题。
实际上,文档是一种需要重投入的产品。2020年新冠疫情来临后,钉钉的兵力基本上投入到保在线办公与上课,错过了文档等产品的研发窗口期。
很长一段时间,“难用”“鸡肋”是其用户普遍槽点。横向比较,有人说钉钉发力文档、会议晚了,在文档的体验上,落后于小众平台Notion、飞书,在会议上落后于Zoom、腾讯会议。
但事实证明,不尽然。钉钉在2021年底推出的创新产品钉闪会套件,创造了一种新的会议体验,它把文档、会议纪要、待办、日程、项目等功能all in one,参会者可以一边开会,一边在线写文档,同步生成会议视频和文字纪要,形成参会人的待办和任务。
钉闪会推出后,不到半年时间获得超过100万家客户,包含蕉内、喜马拉雅、上海三菱电梯、浙江大学等。
钉钉文档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例如用一个“/”连接各类元素,包括日程、流程图、地图等内容,人、任务、评论等元素;比如一把小剪刀,将一份文档转变成PPT等等。
简洁的界面,斜杠插入万物的快捷,双向链接和块编辑的写作感受,有了像写代码一样写文档的舒爽感。一些体验打动了大型国企的领导,上海三菱电梯总裁甚至对内提出要求——画脑图,不要给写PPT,花时间在思考不要在包装。
在社交平台上,部分用户开始将之与Notion、Confluence等垂直产品的体验作比较;有多数知识团队开始注意到,认为比Notion略差,但也区别不大了,甚至有团队调侃“不像是钉钉做出来的产品”。很多媒体人也开始一边吐槽,一边真香地用钉闪会采访,用钉钉文档写稿。
其实不仅是文档,砍掉了枝蔓的钉钉,总算腾出手来花了更多精力和资源提升办公协同软件的核心功能:会议、IM、项目、协作页……
比如视频会议,在视觉、界面、布局、操作路径等花了不少功夫,如长按空格键解除静音,共享屏幕时自动隐藏工具栏和小窗,隐去非必要的会中提示等等,这些细枝末节改变的组合,带来了变化,在钉钉开会有了沉浸、快捷、打扰少的感受。
比如协作页,过去是一贯的堆砌一堆功能,现在改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信息流:我的下一场会议、下一个日程、刚刚打开过的文档、需要处理的待办。用一个页面,清晰明了得的看到个人将要进行以及处理过的事。
顶层设计也得挨刀
提升单一产品的体验还不够,这个产品可能还是个功能堆积怪。试图做到清爽甚至好用,顶层设计和基础路径必须挨一刀。
此前叶军在公开场合分享过一个故事:
“(钉钉有一个问题是)被我说的最狠的,就是你不管点到哪个界面,右上角符号竟然都不一样,有加号、有点点点、有螺丝、还有不认识的符号……我专门拉了一个 P9 成立一支团队全方位排查,把整个右上角改成一样的风格,最重要是要用户一看就懂。”
虎嗅从阿里内部人士了解到,钉钉以前是个 PO 制的团队,就是业务负责人制,只对自己的业务指标负责。
每个项目团队做自己的东西,今天做个考勤,明天做个财务,后天健康打卡,再过两天做个审批流,反正每家每户完成自己的 DAU指标,久而久之功能越积越多,成了大而全的复杂APP。
所以拉 P9 来,就是要做顶层设计。
于是,过去两年,钉钉对APP的操作链路也动了刀,围绕能两步的不要三步、操作流不中断、主界面不跳离、界面逻辑要一致,统一对各项功能的操作链路进行治理。
比如在首页的“+”号里,可以一步创建所有高频应用,比如写文档、打电话、建日程;比如各功能模块进入后,查找、创建等功能变得一样。
据钉钉内部人士透露,2021年起,钉钉一号位的OKR向全员开放,大家发现第一个O(目标)变成了做好产品体验,提升用户口碑。
在钉钉内部,有一条曾被不少产品经理吐槽的评审理念,“心智大于功能大于KPI”。以前是为了某个KPI,做出某种产品功能,最后丢了心智。
在这个导向下,产品上线前先讲明白用户心智,要什么不要什么,再去做功能。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一些新产品由于用户槽点占比高,就会被干掉、不允许上线。
App Store的钉钉更新日志显示,2022年前8个月,钉钉做了超过300项功能体验的更新。实际上,过去20个月钉钉至少做了1600多项体验更新,钉钉正在试图找回与它的用户规模相称的用户口碑。
这也是为什么,忽然周围人都在说,钉钉居然变好用了。
标签: 钉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