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曾这样赞叹过一个人:“密诏传衣带,天言出禁门。当年曾救驾,此日更承恩。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此人就是鼎鼎有名的“衣带诏”事件主人公董承。
在《三国演义》的书籍和各种改编的影视作品中,董承向来是一个鞠躬尽瘁的忠臣形象,他出场于13-24回,因为始终忠于汉室,所以不仅在危急时刻率兵救驾,还密谋诛杀曹操,意图还政于汉。最终事情泄露,被曹操所诛杀。
然而小说毕竟有作者的虚构成分在其中,董承其人不说反贼,但在历史上绝对不能说是一个忠臣。王夫之就曾说过:“董承者,与乱相终始,无定虑而好逞其意计者。”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的行为披上冠冕堂皇的外衣,说是忠于汉室,不如说忠于权势而已。
当时的汉献帝受挟制已久,即使董卓伏诛,他的部将郭汜等人依旧把持着朝政。董承表面上保护献帝,实际上也存了利用之心,他与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物都是各怀鬼胎。
《后汉书》中记载的一件事很有意思:“后手持缣数匹,董承使符节令孙徽以刃胁夺之,杀傍侍者,血溅后衣。”就是说汉献帝被郭汜等人逼迫出逃,伏皇后带着数匹绢以备不时之需,谁知董承见了立马让孙徵用刀指着皇后,威胁她交出绢布,还将皇后的侍者全部诛杀,血都溅到了伏皇后的衣裙上。
不管董承此举意欲为何,都能从中看出他的野心和冷血,对身为一国之母的皇后他一点儿都不放在眼里,对当了多年傀儡的献帝又能有多少敬畏呢。后来董承又和曹操合作,想借曹操的手除掉郭汜和李傕,这种与虎谋皮的做法很难说是一个忠臣的行为,更不用说他在后来密召曹操勤王,无异于是将汉室拱手送到了曹操手上。
难怪清代学者蔡东藩要说:“李傕郭汜,贼也;张济杨奉董承,亦无一非贼。”其实董承打的也是挟制汉献帝的念头,只不过能力不及郭、李等人,这才选择与曹操合作。结果曹操比郭汜李傕还要厉害,董承只好策划了历史上著名的“衣带诏”事件。
《资治通鉴》记载:“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与刘备谋诛曹操。”说是拿到了汉献帝用鲜血写出的、缝在衣带里的诏书,实际上“衣带诏”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还是个谜,史书中的记载也是只有董承的一面之词而已。最有可能的就是董承自己控制不住曹操了,故而把汉献帝扯来当由头,来满足他对于权力的追逐。
当然了,董承不可能敌得过一代奸雄曹操,最终在建安五年时密谋之事被曹操知晓,董承以及王子服、吴子兰等人全数被曹操诛杀。董承被杀,他的权谋之路也就画上了句号,如果他成功借曹杀郭李,又成功过河拆桥,那么历史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角可能就将换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