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潜伏于敌营的特工,要做好牺牲一切的准备。这种牺牲不仅仅指自己的生命,也包括自己的名声。卧底特工身处龙潭虎穴、混迹于三教九流,时刻处于危险之中,还容易沾上各种说不明道不白的事,使自己在结束卧底生涯后也很难洗得脱,从而遭受长期的误解和冤屈。一代才女,我党优秀特工关露就是这样的例子。关露受组织派遣打入汪伪内部,又按组织要求和日方打成一片,从而让她背负了43年汉奸骂名。她后半生都在为平反而努力,最后当她真的接到一纸平反决定的时候,她却自认为生命的意义也到此为止了。关露的命运着实令人唏嘘。
关露
关露,原名胡寿楣,1907年7月出生于山西省右玉县。关露父亲是清朝举人,做过当地的知县。关露父母早丧,20岁的她离家来到上海,结识了共产党员刘道衡。在刘道衡的资助下,关露到上海法科大学法律系学习,后来又到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现南京大学文学院)学习。关露很快展现了非凡的文学天赋。1930年初,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她的故乡》正式发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当时文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当时的人们把关露和潘柳黛、张爱玲、苏青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九一八事变后,关露参加了上海妇女抗日反帝大同盟。次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加入“左联”。
很多人不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就是由关露作词的
按照这样人生的轨迹,关露应该是我党一名优秀的文化工作者。但命运仿佛是跟她开了一个玩笑,使她成为一名潜伏于敌营的卧底。1939年,32岁的关露接到密电,让她前往香港,找廖承志、潘汉年,接受秘密任务:当汪伪政权的特工首脑李士群的联络人!李士群原来加入过中共,后叛变投靠了国民党,抗战爆发后又投靠日本人,成了著名的汪伪特工机构76号的首脑。李士群有过复杂的经历,政治投机意图特别强,想脚踩多条船,为自己以后多留条路,于是就想和中共方面保持一点联系。当时我党东南地区情报工作负责人潘汉年就想利用李士群的这一点,为我党开展情报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经过秘密接触,李士群希望我党派一个联系人到他身边负责联络工作,但这个人必须是李士群的熟人。李士群提了一个人选,叫胡绣枫。胡绣枫是李士群妻子的大学同学,当年李士群被军统逮捕后,胡绣枫曾收留过李士群的妻子,因此李士群一家对她颇为感激。但是当时胡绣枫另有任务在身,实在是走不开,于是便向组织推荐了自己的姐姐关露。
关露接受了这个任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因为毕竟当时关露已经是文化界的名人了,公开出现在敌营会引起比较大的负面舆论反应。对于这样的担心,潘汉年表示,等到抗战胜利后,他能为关露证明一切。同时,潘汉年还特别嘱咐关露:“今后要有人说你是汉奸,你可不能辩护,要辩护就糟了。”关露肯定地回答:“我不辩护。”
不久后,关露以“胡绣枫姐姐”的身份到了李士群那里。关露受了李士群夫妇的热情接待。关露经常陪李士群夫人打牌,逛街,出席一些公开活动,还能自由出入汪伪特工总部76号。李士群也通过各种机会有意无意把一些情报透露给关露。关露当时可是文化界的名人,她这样“公然投敌”而且和最臭名昭著的特工头子搞在一起,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响。一些爱国人士和作家由于不知内情,就对关露颇为鄙夷,公然骂她是“汉奸作家”。
关露在李士群的工作是成功的,不但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还从中巧妙牵线搭桥让李士群和潘汉年见了面。这样我党在华东地区的情报工作局面就打开了。我党的一些重要人物,或者战略物资需要通过敌占区,往往要通过李士群的关照。
后来李士群被日本人谋杀,按理关露的联络人工作就该结束了。但是组织上又给她派了新任务,让她去接近日本人。当时日本东京要举办“大东亚文学者大会”,邀请各路文化汉奸为日本的侵略歌功颂德。作为文化名人,关露自然在受邀之列。对于这次大会,关露自己是不想参加的,一参加就更加坐实“文化汉奸”的恶名了。但是组织上却希望她参加!并希望利用关露去日本东京的机会和日共恢复中断的联系。既然是组织交给的任务,关露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前往日本的船只。果然,当她参会的报道一公布,中国舆论场就对关露发起了铺天盖地的攻击,报纸上连篇累牍地骂她“毫无廉耻,是畸形下生长起来的无耻女作家……”
大东亚文学者大会合影,后排左二为关露
对于这些误解和攻击,关露牢记当年潘汉年的“不能辩护”的嘱咐,自己默默地承受了下来。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结束。由于关露的影响力大,她被军统列在了锄奸名单里。组织上也认为和日伪的秘密联系也不宜公开,所以就迅速把关露隐藏到了苏北解放区。
但是在解放区,人们还是把她当“文化汉奸”来对待,许多文化界的人对关露特别鄙夷,要求清算她的行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无法做太多的解释工作。因为组织和日伪的秘密接触本来就比较敏感的事,也容易让国民党抓住把柄。别人都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而胜利归来的关露却要默默忍受人们的谩骂。更可悲的是,由于关露的“名声不好”,她甚至无法和自己的恋人结婚。关露的恋人叫王炳南。其实他们俩在1937年就已经相恋并同居。在关露接受到李士群身边当联络人的任务时,王炳南是支持她的,还特意赠了一张照片给她,并在背后写了一句:“你关心我一时,我关心你一世。”这张照片关露一直珍藏在身边。抗战结束了,恋人重逢,两人商量起结婚的事。但是当时王炳南担任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外事委员会副书记兼中共代表团发言人,从事进行扩大中共影响的国际宣传。组织上认为关露的“汉奸”名声会对王炳南的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不同意这桩婚事。在那个年代,组织的决定是不能违背的。王炳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接受了组织的建议,给关露写了一封绝交信。面对这种局面,关露当然是痛不欲生,但她也非常理解王炳南的难处。自此以后,关露对爱情已是万念俱灰,终身再未考虑婚嫁之事。
晚年的关露
新中国成立后,关露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一拨接一拨的运动,每次关露都受波及。虽然潘汉年曾给她出具了证明材料。但1955年,潘汉年自己也被当成特务给抓起来了,关露自然是在劫难逃,被定为“汉奸文人”,关进了监狱。长期的折磨让关露的精神遭受了巨大的摧残,使她一度神经失常。
1975年,关露终于出狱,但是她的名誉依然没有得到恢复。
1982年,潘汉年得到了平反。1982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派人向已经瘫痪在床的关露宣读了平反决定:关露的历史已经查清,不存在汉奸问题。······撤销和推倒强加于关露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决定”还撤销了过去对她的审查处理报告:“关露在接受组织任务到敌伪机关期间,并未积极为党工作,而是公开地为敌人工作,起了汉奸的作用。”43年的汉奸骂名,10年牢狱,终于昭雪。也许是因为历经坎坷后卸去了心头最大的一块石头,此生已无他求。7个多月后的12月5日,关露在完成了回忆录以及她的老上级潘汉年的纪念文章之后,服安眠药自杀。陪伴关露度过人生最后一刻的,只有一个大塑料娃娃,以及王炳南当年曾送给她的那张照片。照片的背后有关露写的两句诗:“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我独痴。”
后记:
关露死后,文化部为关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身后的荣哀与生前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悼念关露的座谈会上,夏衍说了这样一句话:“解放后30年关露内心一直非常凄苦。她的死必有原因。”
国家安全部原部长贾春旺为关露的传记题词:隐蔽战线需要关露同志的这种献身精神。
关露当年的恋人——王炳南,建国后曾任外交部副部长。据说他后来说了这样一句话:让一个文化名人去做卧底是太不合适的。
关露在狱中曾留下了11首诗,其中的一首《秋夜》中有两句“换得江山春色好,丹心不怯断头台”。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