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顶都不简单 揭秘热映电影《八佰》中出现的三种钢盔

大千世界 362 0

  

每一顶都不简单 揭秘热映电影《八佰》中出现的三种钢盔 -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2020年8月31日《姑苏晚报》A05版

  这几天,反映抗日战争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守四行仓库故事的电影《八佰》正在热映。片中出现中日双方军人戴着的三种不同型号的钢盔。记者找到《国家人文历史》杂志主创、抗战史研究学者周渝,请他为我们解析这三种钢盔。

  比德军更早装备的德式M35钢盔

  影片中以谢晋元将军为首的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的很多官兵戴着的钢盔,独具特色的护耳和卷边设计使得它的外观有很高辨识度,细看两边还能发现透气孔、盔钉孔。一些熟悉二战历史的观众一眼就认出来,“这不是德国军队的钢盔吗?”那么二战中的德军钢盔,怎么会戴在中国抗战军人的头上呢?

  

每一顶都不简单 揭秘热映电影《八佰》中出现的三种钢盔 -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八佰》中出现的德式M35钢盔。电影宣传片截图

  周渝说,这种钢盔名叫M35钢盔,是1935年德国兵工企业在一战旧式钢盔的基础上设计出的,M35钢盔大大降低了士兵在佩戴头盔时头部的疲劳。从1935年到1936年期间德国生产了大约1400万顶。德国一下子制造这么多的M35钢盔,远远大于德军对于钢盔的需要,因此它们被大量提供给中国军队,截至1936年共出口了31.5万顶。“那个时候其实连德军都还没装备M35钢盔,所以中国军队是第一批用户。”

  这些德式钢盔不仅装备了影片中出现的88师,还有同样参加了淞沪会战的87师、36师等部队,以及教导总队、炮兵、坦克兵等特种兵部队。“这些戴着M35的军队也被人们看作是当时中国最精锐部队,加上他们装备的大多数是德国造的武器,所以被现在的军迷称为‘德械师’。”周渝说。

  随着抗日战争的进行,德式钢盔在战斗中不断耗损,慢慢被美式M1钢盔所取代。“近年来,在很多抗战题材影视剧里经常能看到M35钢盔的身影,比如《三毛从军记》《我的团长我的团》《铁血昆仑关》等。”周渝说。

  造型奇特的英国“飞碟盔”主要装备地方军

  除了大部分官兵戴着的M35钢盔,影片中由王千源和姜武扮演的地方军士兵头顶上则出现了另外一种形状扁平、很像反扣的碟子的钢盔。

  

每一顶都不简单 揭秘热映电影《八佰》中出现的三种钢盔 -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那么这顶造型奇怪的钢盔又来自何方呢?周渝告诉记者,这种钢盔是英国生产的,叫做托尼MK1/2钢盔。由于它特殊的造型,又被人们戏称为“飞碟盔”。除了英国,美国在二战爆发前也一直在生产及使用“飞碟盔”。

  当时的中国军队,从不同的渠道购买到英产或美产的“飞碟盔”配发军队,还有一部分“飞碟盔”为国内仿制。“装备‘飞碟盔’的大部分是地方军队,比如西北军和桂系军队,‘卢沟桥事变’时29军的官兵佩戴的就是这种钢盔。”周渝说。

  日制“90式铁帽”有缺陷

  在《八佰》中出现的第三种钢盔,就是日军装备的那种了。日语中把钢盔叫做“铁帽”。上世纪2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自主研制钢盔,参考了国外的多款钢盔式样,充分考虑亚洲人的头型,以及性能、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最终于1930年正式定型并装备,被命名为“90式铁帽”,即90式钢盔。

  

每一顶都不简单 揭秘热映电影《八佰》中出现的三种钢盔 -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90式钢盔盔口圆形,整体更接近钟形,前后左右对称,有着良好的被弹曲面,钢盔下缘稍宽,形成一个略微突出的帽檐,在盔顶上部有4个小气孔用来通风。但是与德国M35钢盔相比,90式钢盔有一个大缺陷就是内衬太薄。“这个内衬太薄麻烦挺大,在严寒地带最尴尬,很容易出现人的头皮和钢盔冻在一起的情况。假如强行摘盔,常常会连头皮一起扯下,成为日军中特有的‘钢盔’伤。”周渝说。

  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和新四军还有敌后游击武装大量缴获了这种钢盔。“这种按亚洲人头型设计的钢盔比较受中国人的欢迎,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解放军还使用这种型号的钢盔,并为我国自行研制生产钢盔提供了数据参考。”周渝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