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当年曾国藩对付太平军,手段是极其残忍的,所以他就有了一个“曾剃头”的绰号。
我们看看死在他手里的几个太平天国将领,就知道是多冷酷无情了。
1862年,英王陈玉成被叛徒出卖,解送到清营,被杀时才26岁。
1863年,翼王石达开兵败被俘,在成都公堂受审后被处死,享年32岁。
1864年,忠王李秀成被俘,虽在狱中写下万言书,但是也难逃厄运,于当年8月7日被曾国藩杀害,年仅四十一岁。
这些太平天国将领,处死他们的手法都残忍至极,无一例外,都是凌迟的酷刑。
就是对死后的太平天国首领,曾国藩也绝不放过。
1864年7月,清军在攻下天京后,进行了疯狂的屠城:
“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能静居日记》赵烈文)
这还不算,入城后到处寻找洪秀全的尸体,最后终于找到了。
面对着多年的老对手,此前从未谋面,今天终于看到对手的真面目。
在此情况下,曾国藩内心翻江倒海起了波澜,最后他做出一个丧心病狂的决定,下令将洪秀全尸体捣得粉碎,然后将肉酱混合火药,填入炮弹中,朝天空发射出去——这种做法就是要洪秀全死无葬身之处,灰飞烟灭。
但事情总有例外,北王韦昌辉的十二弟韦俊,却成了太平天国高级将领中,降清后唯一一个得到重用,并且善终之人。
韦俊早年参加金田起义,颇有功勋。
太平天国建立后,先后跟随秦日纲、石达开西征。参加攻打武昌、岳州、田家镇等战役,战功显著,封为右军主将。
1855年,随太平军西征军再次进入湖北,第三次攻克武昌后,任武昌守将。
后来在武昌保卫战中,面对湘军首领胡林翼、罗泽南的猛烈进攻,他率领太平军沉着应战,频频出击。
在汉阳的奓山,曾大败胡林翼部,1856年3月,又在一次战斗中,击毙了有“湘军之父”称呼的罗泽南。
罗泽南阵亡后,湘军产生了畏惧感,于是改变打法,决定挖掘长壕,修筑堡垒,截断城内守军粮食补给线,想要困死韦俊大军。
在此期间,发生了天京事变,北王韦昌辉被杀,太平天国内讧彻底爆发。
天京事变造成太平军内部的相互猜忌,内讧造成太平军将士的巨大损失。
北王被杀后,韦俊也受到猜忌,此时的洪秀全已经不信任他了,因此看到武昌城状况吃紧,但始终拒绝派兵增援。
在此情况下,韦俊只好放弃城池,辗转至湖北、安徽一带,和清军作战。
对于丢失武昌城,洪秀全不但没抚慰韦俊,还下令要处罚他,治他失城之罪。
在这种困境中,清廷倒是给韦俊抛来了橄榄枝,官文、胡林翼等修书劝其投降。
韦俊在走投无路中,投降了清廷。
韦俊的来降使胡林翼很高兴,毕竟这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名将。
但在曾国藩那里却过不去了,他怨恨韦俊杀了自己的老朋友罗泽南,若不是胡林翼极力为其开脱,韦俊恐难逃一刀之苦。
既然换了新主子,那就要拿出些真本事来。
在安庆保卫战打响时,韦俊亲率一军进攻枞阳,截断了安庆东路补给线,给英王陈玉成背后狠狠的捅了一刀。
拿下枞阳后,安庆战局更加危险。在论到此战的意义时,胡林翼评价到:“安庆之要在枞阳,不得枞阳,即顿兵城下一二年,贼可徜徉自如,暇则来战,不暇则游行他处,我不能谁何也?”
此战过后,韦俊被清政府封为参将,驻守安徽池州。
太平天国运动被扼杀后,天下暂时进入一个相对的平静的和平期。1865年,韦俊回老家金田省亲,他在那里给哥哥韦昌辉修建了祠堂。
他还表示要出钱为梓里做些善事,但乡亲们并不承他情,不但被无情的拒绝,还被痛骂一番。
韦俊一看,自己在老家已是无立足之地了,只好去了安徽芜湖安度晚年。
1884年,韦俊病逝,享年57岁。他由此成为太平天国唯一得到善终的高级将领。
参考资料:《清史稿》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