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疑案:在真实的史籍中,他是被宋江剿灭的吗?

大千世界 282 0

  北宋末年,曾经出现过四支农民起义军,分别是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和江南方腊,无论是从影响和规模来看,江南方腊的起义是首屈一指的,远非山东梁山的宋江可比。这四支义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起义的时间很短,刚刚打起义旗,燃起火焰,便被扑灭了,义军都是被政府军所剿灭的,与宋江的梁山英雄们沾不上边。从起义的时间来看,宋江比方腊稍早,也比方腊早些时候玩完,方腊于公元1120年十月在安徽歙县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五十二个县在内的农民政权,从起义初的一千多人,发展到后来的百多万人,而朝廷派来征剿的大军,仅统帅童贯麾下就有十五万精兵。方腊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宋政权,并严重破坏了江南富庶之地的生产力,使不堪重负的北宋朝廷,在内忧外患和各种因素作用下,最终走向了覆亡。

  在正史中,对于方腊起义所着笔墨不多,《宋史》方腊附于童贯之后,廖廖数语。童贯名列北宋“六贼”,后因征剿方腊有功,进封为太师,方腊在文中起的只是一种陪衬作用。倒是宋人方勺在笔记《青溪寇轨》中,对于北宋末年这场声势浩大的方腊起义有着详细记载,方勺引用宋人洪迈《容斋逸史》所言,宋徽宗即位后,宠信奸佞蔡京父子,任命童贯在苏杭开造作局,为皇家制作御用器具,接着采纳吴人朱勔媚上所言,命令江南进贡花石,这就是宋史上臭名卓著的花石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江南官府的各色狗腿子们借机大肆盘剥鱼肉百姓,民间卖田鬻子以贡官吏所需,天下动荡,人心思变,为方腊的大规模起义奠定了基础。

  方腊这个人也不简单,其性情豪爽,仗义疏财,深得民心,还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他借口有一次临溪顾盼,看见水中自己的影子身着官袍而类似王候将相,就让手下的弟子们趁势传播,弄得四野八乡都对他五迷六道。当时,有一个非常神秘的组织叫做吃菜食魔教,此为东汉五斗米教衍生至宋(一说为明教源头),方腊很有可能参加了该组织,并任头目,具有一定的势力范围。方腊并不象演义中所说的那样出身贫苦,而是象《水浒传》中孔太公那样,有着较为雄厚的家财,是一个小庄园主。当时,方腊有着方圆数里的漆园,而漆园所产的生漆尽数为童贯所办造作局巧取豪夺,方腊怨气满腹,加上花石纲扰民,人皆愤怒,方腊很好的利用了民间的积怨,暗中广散钱财,有意结交江湖豪杰,扶危济困,名声大起。

  等到蛰伏等待的时机差不多了,方腊杀猪宰牛,与数百名江湖豪杰歃血为盟,众人一起喝了血酒,方腊登台,开始战前总动员,其演讲词极具鼓动性,方腊高声喝道:“天下与国家,本同一理,可是我等百姓终年劳苦,少衣缺食,而政府贪婪,不恤民力,稍不如意,则鞭笞酷虐,至死不恤,你们就能心甘情愿忍受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吗?”台下黑压压的一群民众狂呼“不能”。方腊又说:“把我们剥削完了,政府拿着我们的劳动成果又奉送给我们的仇敌辽和西夏,我们的敌人靠着这种资助日益富庶,反过来变本加厉欺侮我们,耗尽国财而不能求得和平,反而使战争阴云笼罩,你们甘心吗?”众人应道:“岂有此理?”方腊流着眼泪疾呼:“今天下赋税劳役繁重,官吏鱼肉百姓,农业生产不能实现自足,我们所赖以活命的唯有山林漆竹,又被政府竭泽而渔,暴政如此,人神共怒。统治者除了声色犬马,土木甲兵和花石纲外,每年岁赂西北辽、夏银绢以百万计,皆我江南膏血,而我们却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你们该怎么办?”众人仇恨之火熊熊燃烧“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拼了”。

  方腊进行完战前总动员,并发布战斗檄文后,开始条理分明的阐述自己的战略思想,“只要大家能够随我揭竿而起,天下必闻风而动,不出半个月,就可云集万余人,即使守将闻知,也无关紧要,我会用计谋延缓援兵到来,至多一两个月,江南诸郡可一鼓作气拿下。即使赵官家得到奏报,但依政府办事效率,调兵遣将非半年不可,而此时大事已定,不足为虑。何况政府每年岁入西北辽夏数百万银两,政府军事开支上千万皆出于江南,我们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政府必将酷取中原,中原人民不堪忍受暴政,也会蜂拥响应起义,西北二虏知道我们造反的消息,也将趁火打劫,政府腹背受敌,虽有良将谋臣,也必将焦头烂额。我们划江而治,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天下劳苦大众必将投奔而来。”

  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方腊举众千余人以诛朱勔为名起事,见政府官吏皆杀之,而江南人民苦于赋税、造作局、花石纲三座大山压迫,各处云集响应,数月之间,方腊有部众十万余人,接连攻陷附近郡县十余个,并很快聚焦了上百万民众,天下为之大震。当时,北宋朝廷正和东北的女真人暗中达成协议,密谋攻取契丹,以取历史上被割据的燕云十六州,各种军事调配恰好正在进行当中,闻听方腊兵患,匆忙打消与女真人的联合军事行动,迅速调集精兵,以童贯为江淮荆浙总司令,移师南下,历史的阴差阳错,让北宋臃肿的官僚机构,瞬间变得高效简洁起来,方腊没有料到政府军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烈,而童贯此时也突然变得识时务起来,这位太监统帅来到苏州后,立即撤消了造作局,并雷厉风行的解散了运送花鸟鱼石的集散场所。

  童贯带领的是北宋政府军中装备最好,训练最有素,堪称当时最精锐的一支十五万人军队,与乌合之众的方腊流民队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童贯挥兵秀州(今浙江嘉兴),重兵挫败了方腊前锋,一路追击方腊到了帮源洞,当时,方腊尚有二十万之众,然与政府军力战不能取胜,且战略上已然处于被动,一路溃散,方腊率领一干残众逃到了山林之中,依靠山野岩穴与政府军苦苦周旋,从野战部队攻城战,至此变成了游击战,庞大的政府军对于逃到山林之中的方腊无计可施,但声势浩大的方腊起义,显然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起义失败已经难以避免。《宋史》和多种版本的史书都记载,方腊最后的结局是被擒受俘,后被政府砍了头示众,然而方腊究竟是被何人所擒?一直语焉不详。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道:“方腊兵败后逃到一处山凹里,却待正要去茅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而民间流传更广的一种版本是“武松单臂擒方腊”,最后擒住方腊的是打虎英雄武松。鲁智深也好,武松也好,都是小说家言,属于作者杜撰。《宋史.韩世忠传》记载,是童贯手下大将王渊的偏将韩世忠擒得方腊,这位韩世忠可是南宋抗金英雄。

  宋人洪迈考证,擒得方腊的正是韩世忠。洪迈生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是与方腊年代最为接近的宋朝人,此人还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学识渊博,著述极多,其笔记体文章结集《容斋随笔》,也为历代文人所看重,所以,此言极为可信,韩世忠时为王渊裨将,方腊退守岩穴之中后,韩世忠带领特种部队秘密潜行于溪谷之中,经询问山中村妇,得到了一条隐秘的山间小路,于是以身犯险,其间经历了无数险峰峭壁,长途奔袭,宛如神兵天降,来到了方腊潜藏的洞穴之中,经过一番殊死格斗,杀死了数十名方腊侍卫,擒获了方腊和他的妻子,以及方腊所用符印和手下心腹,并把方腊解送到童贯军中,至此,轰轰烈烈的江南方腊起义彻底被剿灭。

  值得注意的是,经此浩劫,江南损失人口数百万,往日非常富足的江淮之地从此变得萧条凋弊,为北宋王朝加速灭亡敲响了丧钟,即使南宋偏安一隅,也因江南历经战火兵燹,很长时间难复往日繁华,更别说重振军备,恢复被金人侵占的大好河山了。而擒得方腊的裨将韩世忠,当时还籍籍无名,并未发迹,后因抗击金人入侵,屡立战功,宋孝宗时,被追赠为蕲王,而这段史实则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人遗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