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善于写词,无论是长句词,比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算是比较长的词,很多人依然能够背诵,喜欢背诵,为什么?因为写的太好,还是短句词,比如这首《采桑子·重阳》,写得绝美。
这首词作于1929年的重阳节,当时毛主席的心绪并不太好,他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在福建上杭养病,居住的院子里非常僻静,鲜有人里,所以说心情并不是很畅快。
恰逢重阳节到来,毛主席就填了这首词。秋景自古萧瑟,更何况已经到了重阳节,好多花都败了。词的开头也有几分萧瑟之感,提笔就是人生易老,感慨岁月流逝,年华渐远。
可是呢,笔锋一转,菊花开了,狼烟遍地,菊花芬芳,让人感觉非常美妙。毛主席爱菊,他在北京中南海的居所就叫菊香书屋。菊花的盛开,让人感觉到秋天的美好,似乎冲淡心绪上的不快。
到下阙,词人离开了院子,登高远眺,顿时感到秋风的苍劲,这秋风萧瑟,冷酷,不像春风那么柔美和善,不像春光万里那么喜气洋洋。可是秋景有秋景的好处,它非常壮阔,秋高气爽,像宇宙一样宏大,像江天一样寥廓。
词人从秋景,写到了人生岁月,笔端放大到整个宇宙世界,短短44个字,却蕴含了无穷思想,囊括了宇宙人生,气势恢宏,气魄雄浑。词人没有悲观,没有伤感,而是感慨秋景的壮阔,激发人生的斗志,催生干事创业的豪迈之情。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首词竟然“藏尾”,暗含了一位大将的名字,这位大将是毛主席非常器重的爱将,猜猜他是谁?请看这三句,“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末尾两个字连起来,那就是劲光,大将萧劲光是也。
据说,主席曾将这首词送给了萧劲光,萧劲光说,他是最应该接受这首词的人,因为词里头有他的名字呀。这当然不是主席的有意为之,写词是灵感的迸发,一挥而就,没有那么多刻意的埋伏,竟然把大将的名字写到了词里头,那只能说是天意,是一种机缘巧合。
十大将中,萧劲光跟毛主席的渊源非常深,1920年,毛主席在长沙创立了俄罗斯研究会,年仅17岁的萧劲光参加了这个研究会,他是毛主席真正意义上的学生。
不久,俄罗斯研究会选送萧劲光等人去苏联留学,萧劲光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从苏联回国,萧劲光来到中央苏区,因为黎川失守,萧劲光受到了错误批判,博古李德居然要杀掉他,是毛主席拦下了。
萧劲光被关押起来,毛主席专门派自己的夫人贺子珍前去探视。足见他对萧劲光非常关爱。萧劲光的名字能出现在毛主席的词中,也就不足为奇了。建国后,萧劲光授大将,当了30年的海军司令员,成就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