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司马迁《史记》。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他被赞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数千年来,王公贵族、乞丐狱卒,都在这条长达7000公里的长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它也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兴衰。
丝绸之路的南方路线,从成都平原向南出发,途径四川、云南、缅甸,最终可抵达印度,进一步则可延伸至南亚、中亚、西亚和欧洲,这条交通线发挥了推动中印文明交汇的重要作用,《史记·西南夷列传》称之为:蜀身毒道。
它不仅可以通向国外,同样也引起了西方列强的窥探,清代时期,英国侵占完印度,就十分渴望占据这条交通要道,占据成此地,可窥探南疆内地,左宗棠同样意识到了这种情况严重性。
1877年,左宗棠就派出了100多名清军敢死队,牵着骆驼、马匹,带着粮草,前往的边疆修建赛图拉哨卡,赛图拉哨卡距离赛图拉镇15公里,海拔3800米,由于气候恶劣,地形崎岖,哨卡在建立完后,100多名敢死队只剩下数十人了。
不过这个哨卡总算是建立起来了,清朝每一年都会派人送粮食上山,每一年换防一次,民国时期,赛图拉设立了一个治局,成立边卡队,哨卡人数增至100人,虽说民国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电力。
但是赛图拉哨卡距离县城太远,电线根本就拉不上,驻守哨所的士兵,为了能够挺过最寒冷的冬天,他们都会在春天四处收集牛粪、晒干,在储存起来,到了冬天他们就用牛粪取暖。
他们吃得东西也十分简单,由于新鲜蔬菜、肉食一类无法长期保存,玉米面一类的食物储存的是最多的,玉米面也是他们吃得最好的一顿食物了,到换防前3个月,哨兵就会带上充足的食物,沿着设立的边卡开始巡逻,从南到北,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
就算是抗日战争,这些士兵也从不擅离职守,因为这大后方同样重要,历经14年的奋战,日本无条件投降,1946年,一个班的国军进驻赛图拉哨卡,继续坚守着任务,他们跟前人一样,靠着牛粪取暖,吃着玉米面。
第一年换防时期,六七个人开始巡视,然而他们到山脚下并没有接到换防的队伍,当时交通条件有限,周边也没有电话,他们只能返回赛图拉哨卡,虽然不知道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他们的任务是驻守边关,没有命令不能擅离职守。
就这样坚守了4年之久,1950年3月,解放军第五师第十五团进驻赛图拉哨所,他们抵达哨卡时,那一个班的国军竟然还在,国军士兵看到解放军,激动地都哭了起来说:总算是有人来换防了。
在寒暄几句之后,又看了看他们的军装,十分疑惑的问:“怎么又换装了啊!”,解放军们听到这句话,无不心酸,虽然他们不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但他们的这种精神实在让人敬佩。
这一个班的国军也被送下了山,解放军看着茫茫的雪山,也立下了同样的誓言:要为祖国守好这块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