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国宰相,怕老婆,更怕大Boss

大千世界 230 0

  房玄龄怕老婆。

  有时下班后,百官纷纷散去,只有他一个人跟在唐太宗李世民身后。

  李世民以为他有要事禀报,一打听,才知道房玄龄是怕河东狮吼,不敢回家见他老婆卢氏。

  后来,李世民为了犒劳房玄龄,给他赐了几个美人。房玄龄屡辞不受,李世民知道是因为他夫人卢氏妒忌,就把她召来,说:“你要不妒而生,还是宁妒而死呢?”

  卢氏说:“妾宁妒而死。”

  于是,李世民命人送上一杯“毒酒”,卢氏二话不说,一饮而尽。一口入喉,卢氏才知道,这不是“毒酒”,而是一杯醋。

  唐太宗当然不会毒害功臣夫人,他看着彪悍的卢氏,只好说:“这样的女子我都怕,何况是房玄龄!”

  这个故事被记载于唐人笔记《隋唐嘉话》中,也是“吃醋”一词的来源。

  房玄龄辅佐李世民31年,身处朝廷中枢22年,除却中间丁忧、微谴,前后任相至少20年,堪称贞观政坛上的“不倒翁”。

  这样一位名相,可不单单是怕老婆的老实人。

  

大唐开国宰相,怕老婆,更怕大Boss-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房玄龄(579年-648年)1

  房玄龄也许终生忘不了,隋大业十三年(617年)的秋天,一支在太原起兵的军队率先进入关中。年近不惑的他,正是在那时见到了20岁的李世民。

  隋末天下大乱,房玄龄是隋朝的“副县级干部”,当过隰[xí]城县尉。当李渊起兵挺进关中时,房玄龄拄杖前往李世民的军营大门谒见,“应聘”成为李世民的记室参军,相当于秘书。

  史载,这对日后结下31年君臣情谊的牛人,“一见如旧识”,他们第一次见面就来电,跟老朋友似的。

  隰城,在今汾阳市。房玄龄从隰城前往李世民屯兵的渭北,应该会经过潼关。当时驻守潼关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渊的长子李建成,他才是李渊第一顺位的的接班人。

  房玄龄绕过李建成而投到李世民帐下,着实有先见之明,一眼就看中李世民这支潜力股,跟对了老板。

  

大唐开国宰相,怕老婆,更怕大Boss-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唐太宗画像早在隋文帝在位时,少年房玄龄就表现出远见卓识。

  房玄龄出生于清河望族房氏,他十几岁时随父亲房彦谦到长安。

  当时,世人皆以为天下太平,可以过好日子了。房玄龄却悄悄对父亲说,隋朝皇帝本无功德,现在嫡庶不分,让太子杨勇与晋王杨广相互倾轧,终究会引发内乱,不足以保全家国,现在虽然清平,但其灭亡可翘足而待啊。

  十多年后,隋朝果然乱了。

  一个人靠不靠谱,不只要看他说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

  房玄龄投靠李世民后,就表现出了职场达人的本色。唐朝统一战争中,秦王李世民征战最多、战功最高,作为他的秘书,房玄龄的工作主要是起草表章、收发文书,随李世民征战四方。

  在投奔李世民之后的短短几年间,房玄龄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就连李渊都对他赞不绝口。

  李渊称赞房玄龄说,此人堪当大任,他为我儿办事,每次都能看穿人心,我在千里之外读他的奏表,就如同跟我儿对面交谈一样。

  房玄龄是个文化人,可称李世民的“文胆”。但有意思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连房玄龄的名字都难以确定。《旧唐书》说,房玄龄名乔,玄龄是其字,他以名显于世,而《新唐书》却说,房玄龄,字乔。

  后来,史学家根据唐代神道碑的记载,才采纳《新唐书》的说法——“名玄龄,字乔”。

  

大唐开国宰相,怕老婆,更怕大Boss-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房玄龄画像2

  房玄龄在史书中的评价十分耐人寻味,可谓“贤良无迹”。

  这是说,房玄龄虽然被称为“贤相”、“良相”,可与强势的一代雄主李世民相比,实在拿不出什么事迹,好像高光时刻只有隋末唐初的定策之功,最大的特点是“德亦至矣”,也就是道德上没什么缺陷。

  甚至有学者批判说,房玄龄在贞观中后期无建树,庸言庸行,不过是个平庸的官员。

  贞观初年,李世民大赏功臣,却将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和侯君集等五人定为功臣第一。

  李世民的堂叔淮安王李神通不服气,说我们这帮将领在前线杀敌,立下汗马功劳,而房玄龄、杜如晦等不过是刀笔之吏,凭什么功居第一。

  面对叔父的质疑,唐太宗严肃地说:“玄龄等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踪推毂[gǔ],故得功居第一。”

  这是以汉初的功臣萧何作比喻。当年刘邦封萧何,将领们也很不服。刘邦咋说的?他跟汉初群臣说,你们懂打猎不?打猎时,追杀猎物的是狗,对狗发号施令的是人,诸君能追逐走兽,是“功狗”,萧何给你们下达指示,他是“功人”。

  刘邦说完,群臣皆不敢言。李世民说完这话,其他人也闭嘴了。

  房玄龄与另一位名臣杜如晦并称为“房谋杜断”。他们是李世民手下的创业骨干,其中,房玄龄擅长谋划,杜如晦善于做决断,都是干大事的人。

  杜如晦为房玄龄所举荐。大唐定鼎长安后,秦王府的很多幕僚跑路了,他们被调到外地,或去朝廷求个正式编制。杜如晦在秦王帐下,本来也要走。

  房玄龄得知后,急忙告诉李世民:“我知道府中幕僚纷纷离去,但是没什么好可惜的。只是杜如晦聪明识达,有王佐之才。秦王如果只想镇守一方,那就用不上他,但您若要经略天下,就非重用杜如晦不可。”

  李世民一听,恍然大悟,赶紧把杜如晦追回来,并对房玄龄说:“你要是不提醒我,我差点就要让人才流失啊。”

  杜如晦在贞观四年(630年)就染病去世了,房谋杜断实际上的合作时间并不长,他们最大的功绩是帮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之变,从他哥哥李建成手中夺取了皇位。

  唐高祖李渊在位时,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两党剑拔弩张。秦王府的一些幕僚被调离外地,这可能是李渊在平衡、分化两方势力。

  到玄武门之变前夕,房玄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得进入秦王府内。李世民身边没有贤臣辅佐,正独自惆怅。

  此时,李世民和李建成已经彻底闹掰了,箭在弦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情急之下,李世民让大舅子长孙无忌暗中将房玄龄和杜如晦召来,商讨大计。

  在骨肉相残的恐怖之中,李世民急了,甚至有些恼怒。史载,李世民还摘下佩刀交给猛将尉迟敬德,让他跟去看看,如果房玄龄不愿来,就把其首级带来。

  房玄龄等人只好穿上道士服饰,悄悄入秦王府议事,帮举棋不定的李世民下定了最后的决心。房玄龄直言说道,现在再不做,就快完蛋了,要李世民“遵周公之事,外宁华夏,内安宗社”。

  当年周公辅政,为平定叛乱,诛杀、流放周武王的兄弟管叔、蔡叔,有念及亲情吗?李世民就在一众谋臣猛将的帮助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大唐开国宰相,怕老婆,更怕大Boss-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房谋杜断。图源/影视剧照玄武门之变后,房玄龄为宰相,辅佐李世民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修订了《贞观律》,一改隋末杨广南巡北狩、修运河、征辽东的苛政,以“宽仁”治理天下,一手促成了贞观之治。

  这是房玄龄的功绩,不可抹杀。从房玄龄的为官经历来看,他最看重的是国家稳定发展。

  房玄龄与隋末学者王通有过一番对话。

  房玄龄问如何侍奉君主。王通答道:“无私。”

  房玄龄又问用人之道。王通说:“无偏。”

  最后,房玄龄说:“敢问如何教化世人?”

  王通回答道:“正其心。”

  当上宰相后,房玄龄在庙堂之上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中规中矩,堪称为官者的表率。

  贞观一朝,皇帝要展示从谏如流、宽容大度的胸怀,而大臣中除了魏徵等几位出了名的谏臣,其他人更多是表现出谦卑与忠诚,最典型的就是房玄龄。

  只要不瞎折腾,太平盛世就会如期而至。

  

大唐开国宰相,怕老婆,更怕大Boss-第5张图片-大千世界


  ▲[唐]《步辇图》,描绘吐蕃使臣朝见唐太宗3

  有学者发现,贞观朝敢于直谏的名臣,均非李世民的创业功臣,比如魏徵,本来是李建成的部下,还有马周,原本是乡下教书的。

  房玄龄这个功臣反而处处谨小慎微,不常掺和这些事。

  李世民曾问过房玄龄,前朝的隋文帝是怎样一个皇帝?隋唐皇室都是关陇贵族出身,论亲戚关系,隋文帝还是李渊的姨丈。

  房玄龄不敢像年轻时那么愤青,当着别人面骂隋文帝了,而是说,他老人家生前勤于政事,每次与大臣议事,日头偏西了还不休息,五品以上的官员,他都赐座让他们坐着论事,是个好皇帝。

  李世民不同意,说,你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不信任他的大臣,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我就跟他不一样,我选拔天下人才,论功行赏,让他们各司其职,有什么事宰相报告给我就行了。

  他又对房玄龄说:“你现在是宰相,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你一定要及时提出来,不可盲从啊!”

  但有一次,房玄龄真的跟唐太宗提意见,反倒把自己吓得够呛。

  一天,房玄龄在路上偶遇少府少监窦德索, 见他正在主持修缮京城的北城门。少府少监执掌百工之事,是给皇帝搞装修的。

  房玄龄不假思索地问了一句,这个城门还能使用,何必劳民伤财呢?是谁让修的?

  窦德索被他怼了一顿,回头就给李世民打小报告。

  李世民一听,闷闷不乐,跟房玄龄说:“你只要管好六部的事情就够了,我要修缮城门,与你有何关系呢?”

  房玄龄才知自己僭越了,连连谢罪,幸亏魏徵出来给他打圆场。

  魏徵上奏说,我不知道陛下为何要责备房相,他身为宰相,对朝廷内外的事都要关心,如果修缮城门是件好事,他一定会协助少府少监完成它;如果这是坏事,那他过问一下主管此事的人,也是分内的事。

  李世民听从魏徵的话,不再责备房玄龄,修缮城门的工程也停了下来。他没有忘记善于纳谏的“人设”。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御驾亲征高句丽,留下太子与尚书省长官房玄龄留守京城。

  此时,有一个男子跑来跟房玄龄告状。

  房玄龄纳闷了,问:“你要告谁?”

  那男子说,我要告你。

  房玄龄立即派人快马加鞭追上李世民,将男子的诉状呈给他。李世民一看,当场将诉状毁掉,并下令处死那个告状的人,还写信责怪房玄龄,说:“公何不自信!”言外之意是,这种事情你自己看着办,没必要请示我。

  其实,房玄龄哪里敢擅自杀死告状的人,如果他杀了那男子,就有杀人灭口的嫌疑,只有将处置权交给皇帝,才能洗清污名。

  伴君如伴虎,房玄龄表面风光,背地里处处小心,可不知熬白了多少头发。

  房玄龄怕老婆,但他老板唐太宗未必就比老婆好伺候。《旧唐书》记载,每次受到唐太宗责备,房玄龄“累日朝堂,稽颡[sǎng]请罪,悚惧踧[cù]踖[jí],若无所容”。

  一代名相,在朝堂上屈膝谢罪、手足无措,可如此一来,唐太宗也不好再苛责他。

  

大唐开国宰相,怕老婆,更怕大Boss-第6张图片-大千世界


  ▲西安小雁塔。图源/摄图网4

  房玄龄为相,另外一大贡献是监修史书。但在他的监修下,玄武门之变成了千古之谜。

  贞观十三年(639年),玄武门之变的13年后,李世民向史官褚遂良提了一个要求,爱卿你知道起居注么?我可不可以看一下啊?

  褚遂良断然拒绝了李世民的要求,说起居注是史官记录皇帝言行善恶的,从来没有君主自行取来阅读。

  李世民最在意维护“明君”人设,怕史官说他坏话,又问了一句:“朕有不善之处,爱卿也会记载吗?”

  褚遂良说:“臣的职责就是记载史实,不敢不记。”

  在一旁的黄门侍郎刘泊接着说:“假使褚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

  李世民在褚遂良那里碰了壁,又去找老干部房玄龄,问:“国史为何不让帝王看呢?”

  房玄龄只好实在地说:“国史善恶必书,恐怕会忤逆当朝皇帝的旨意,所以最好是不要看。”

  李世民知道还是房玄龄好说话,变着法子向他套话:“朕如今想看国史,好事姑且不论,若是做过恶事,看了可引以为戒。卿可将其抄录来,让朕看一看。”

  在皇帝的旁敲侧击下,房玄龄心领神会,遂将国史修改抄录后,呈给唐太宗。

  此时,李世民终于暴露了偷看国史的目的,他看了房玄龄删改的版本后,还觉得“武德九年六月四日事”(即玄武门之变)的记载有问题,下诏要史官们继续修改,“直书”其事。

  一番来回折腾后,房玄龄“删略国史”,反而将玄武门之变的真相掩盖了。

  

大唐开国宰相,怕老婆,更怕大Boss-第7张图片-大千世界


  ▲隐太子李建成。图源/影视剧照房玄龄伴君之侧,就这样凭借着明哲保身之道与治国理政的才能,长居相位20余年。

  在所有贞观名臣中,若论权位之高与执政时间之长,可与之相比的,只有皇帝的大舅子、凌烟阁位列第一的长孙无忌。

  巧的是,房玄龄家族与长孙无忌家族的命运何其相似。

  长孙无忌在唐高宗在位时,因与武后一党争斗失败,最后被贬,逼令自缢,其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近支亲属沦为奴婢。长孙无忌是唐高宗的亲舅舅,尚且身败名裂,更不要说其他大臣了。

  房玄龄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没有亲眼看到家族的衰落。

  病重之时,房玄龄终于敢说真心话了。

  房玄龄一向反对唐太宗征伐高句丽,在病榻之上,他倾尽最后一丝力气,写了一篇奏章,劝说唐太宗不要再出兵辽东。

  高句丽后来在唐高宗年间被唐军所灭,且不说房玄龄的观点是否正确,在这一刻,他不为民族大义,也不为个人前途,只为天下苍生。这或许,是他的初心。

  在这篇《谏伐高丽表》中,房玄龄写道:

  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轊[wèi]车而掩泣,抱枯骨以摧心……且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不得已而用之……

  李世民读到这篇文章,知道是房玄龄临终所写,大为感动,对女儿高阳公主说:“此人危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的爱女,也是房玄龄的儿媳妇,她嫁给了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到了唐高宗在位时,房遗爱卷入谋反案,坐罪赐死。

  

大唐开国宰相,怕老婆,更怕大Boss-第8张图片-大千世界


  ▲房遗爱之后,房玄龄家族迅速衰落。图源/影视剧照之后,房家的儿孙死的死、贬的贬,房玄龄去世后的配享也停了。房玄龄的后代直到几代之后才再次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但均未担任要职。

  房玄龄生前如履薄冰,苦心经营数十载,却注定看不到,他去世后家族的剧变、子嗣的零落。

  原来,富贵权势,不过如梦一场。

  参考文献:

  [唐]吴兢:《贞观政要》, 中华书局,2011年

  [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宋]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09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