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杀政治兴起之后,似乎通过暗杀可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且被很多人所提倡。那么,暗杀政治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呢?
牺牲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干掉一些关键人物,换取更多人的性命或者更长久的和平,似乎买卖划得来。但相对于暗杀的刺客来说就有点不人道了,毕竟他要做出最坏的打算,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做出牺牲。如果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想苟且偷生或者出卖主子,也就被人们所唾弃了。一般来说,刺客也是一种职业,要挣钱的。谁要是雇佣刺客就要出足够的钱,钱数不够或者刺客不愿意就达不成协议,刺杀活动也就不能成行。想雇佣刺客的人一定会估摸对方的力量,然后找最合适的刺客来完成任务,当然也有雇佣刺客给对方一定的警告并不要了对方性命的行为。
刺客也分能力大小,当然也就有了排名,有了价格差距。最好的刺客要得到重金才会出行,或者受人之托,摆脱不掉,也可以去做任务。而雇用刺客的人会给刺客保证,保证照顾他的妻儿老小,料理他的身后事。如此一来,刺客才会专心于本职工作,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辞。
刺客的价值或许在于以微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政治目的。从成本上来说,算是大大节省了政治成本,不然“伏尸百万,血流千里。”就成了政治灾难了。荆轲刺秦,不成功则成仁,勇猛异常,只因为受了燕太子丹的托请,以为刺秦就可以挽救燕国,继而挽救天下苍生。还有太子光派专诸刺杀王僚,任务成功了,专诸死于非命,算是尽职尽责。如此还不算,太子光做了吴王阖闾之后,继续追杀王僚的儿子庆忌。庆忌逃到了卫国,也没能幸免。尝惯了暗杀政治甜头的吴王阖闾继续买通刺客,派要离刺杀庆忌。要离不负使命,刺杀了庆忌,算是对王僚家斩草除根了。此外还有聂政刺杀韩傀,张良买通大力士刺杀秦始皇等等。刺杀的意义在于斩首,并且成功夺权。或者只是为了干掉君主或王侯,然后让后继者改变政策。
民国时期也有很多刺杀活动,国民党左派廖仲恺遭刺杀,民主爱国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遭到刺杀,袁世凯也遭到过刺杀,孙中山照样遭到过刺杀,连作家鲁迅也曾经遭到过威胁,那么,刺杀活动猖獗的背后是不是隐藏了什么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当然有。民国时期的爱国人士要干掉屠杀革命者的官员,无可厚非;国民党组织军统和中统特务机构进行活动,专门屠杀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就显得卑鄙无耻了。干掉官员其实并不可取,因为干掉一个还会有新来的,政策不会变动多少,即使干掉皇帝,也不过换一个新皇帝而已,制度照样不会改变,而行刺的成本相对于打仗来说要小得多,但相对于没有改变多少的制度来说,行刺就算是无效的了,行刺的成本也北大大浪费了。如果国家组织特务机构进行刺杀活动,那么这种统治就成了白色恐怖统治,不但浪费纳税人的钱,而且还会给人们造成心理阴影,也为政权被推翻埋下了祸根。
暗杀政治为什么不明着来?因为明着来不行,会造成不好的政治影响,也会连累很多主子。事实上,暗着来的刺杀大部分也受到了追究,雇用刺客的主子也就受到了清算。从长远来看,刺杀君主或官员不可取,刺杀民主爱国人士和人民群众就更不可取了,虽然能够控制一时的言论,但时间长了就容易造成政权的崩溃,得不偿失。
如果一个政权提倡暗杀政治或者民间提倡暗杀政治,并且强调这种价值观,那么这个政权一定是个独裁政权,也一定要“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到“川壅而溃”的时候,也就“伤人必多”了。短期内,暗杀政治似乎是有效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提倡暗杀政治的原因。毕竟,提倡的暗示政治的政客们也就只看到了眼前,看不到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