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历史客栈介绍过高岗的传奇故事,很多读者朋友都感慨说,没想到高岗还有这么多传奇经历,既佩服又惋惜。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高岗曾经长期跟另一个名字绑在一起,就是饶漱石,即著名的“高饶事件”。
今天,咱就来介绍一下饶漱石的传奇人生。
饶漱石1903年出生于江西临川,临川是著名的“才子之乡”,出过王安石、曾巩、汤显祖、晏殊、晏几道,还出过730多位进士,1000多位举人,秀才更是不计其数。
饶漱石的父亲饶思诚就是一位秀才,从小就对饶漱石进行严格教育,不把今天的书背完就不能吃饭,错一个字也不行,所以饶漱石从小就练出了非常惊人的记忆力,过目不忘。
饶思诚希望儿子大学毕业后能当一个中学老师,远离世事纷争,但饶漱石却说:“学当有所用,当教师自然有用,但如果不推翻这个吃人的旧制度,有多少老师也没用!”
父亲几次想说服他,却都被他说得哑口无言,最后也只好随他了。
1929年,26岁的饶漱石被派到东北,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组织了多次工人罢工运动,让资本家们恨得牙痒痒。
1930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包括饶漱石在内的很多领导被捕入狱,其中也包括抗日名将赵尚志。
反动派知道饶漱石的真实身份后,大喜过望,下令一定要从饶漱石嘴里撬出更有价值的情报。反动派对饶漱石用尽了各种办法,许以高官厚禄,又施以各种酷刑,但饶漱石始终都没有松口,连反动派也不禁称赞:“想不到世上还有如此硬骨头的人!”
不过,称赞归称赞,因为饶漱石的地位太高,作用太大,反动派容他不得,就决定枪毙。
当时的东北,还在张学良的掌控之下,组织为了营救饶漱石等人,就派人去游说张学良,张学良也听说过饶漱石的大名,就说了一句话:“杀了可惜,但放人也有难度,改为终身监禁吧。”
这个时候的张学良肯定不会想到,他自己后来会被蒋介石判处“终身监禁”。
有的狱友说:“一辈子蹲大牢,还不如一枪给个痛快的。”
但饶漱石却很高兴,说:“死了就什么都没了,只要还活着,我就能继续革命!”
有人不解,说:“你在监狱里还怎么革命?”
饶漱石看着牢房,说:“这里就是我的战场!”
在监狱里,饶漱石经常组织狱友进行抗争,甚至绝食,监狱里的条件本来就差,不吃饭更受不了了,但每次绝食,饶漱石都是第一个带头。
其实饶漱石也知道,现在外面风起云涌,每天都在发生各种事件,充满了各种可能,所以自己肯定不会坐一辈子牢,总有一天会出去!
果然,到了1931年9月18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饶漱石等人就趁着监狱混乱之机,在组织的帮助下逃了出来。
1935年,饶漱石被派到苏联留学,期间还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起草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后来又出席了在英国伦敦召开的世界反侵略大会,在海外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为八路军、新四军争取到了不少援助。
1939年,饶漱石回国,被派到东南局,担任副书记。
当时,新四军在东南地区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周围要么是国民党反动派控制的地区,要么是日伪军控制的沦陷区,饶漱石出任东南局副书记后,开始开展工作,渐渐的,地下交通站一个接一个建立,同情和支持新四军的势力也越来越多,新四军逐渐在东南地区站稳了脚跟,饶漱石功不可没。
由于新四军积极抗日,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决定消灭新四军。蒋介石下令新四军北上,而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等人突然找不到了,因为军长叶挺不是党员,新四军有些人不太听叶挺的话,这时,饶漱石站出来说:“不是党员就不能革命了吗?叶军长要是贪图荣华富贵,早就跟着蒋介石了,何必跟新四军吃苦受罪?我和叶军长站在一起,出了事一起扛!”
然后,饶漱石又以“小姚”的名字向延安发电报,毛主席回电说:“望全军完全服从叶军长及东南局与军分会委员饶漱石之指挥,政治上由饶漱石负责,军事上由叶挺负责执行北移任务,打破顽固派之包围,胜利地转移到苏南北渡。”
那么,饶漱石为什么叫“小姚”呢?这里简单说一下。
饶漱石的姓读“ráo”,但这个字不好读,尤其是在各种方言里面,经常被念成“姚”,再加上饶漱石年纪小,大家就都叫他“小姚”。
不过,饶漱石一开始很不喜欢这个绰号,还故意留了一脸大胡子,说我现在可不小了,不要再叫我“小姚”了。
但是,有时候你越掩饰,别人就越在意,后来饶漱石也就释然了,甚至把“小姚”当成自己的笔名,发表过不少文章。
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被国民党军重重包围,很多人认为应该以死相拼,饶漱石却说:“徒死无益,应该利用希夷(叶挺的字)在国民党的关系,和顾祝同谈判,尽可能地保全新四军的有生力量。”
在饶漱石的力劝下,叶挺最终同意了,但谁都没想到,叶挺下山后就被顾祝同扣押了。
饶漱石在皖南事变中也差点被抓住,当时,他被一队国民党兵拦住去路,问他是不是新四军。饶漱石是南方人长相,经常有人把他当成海外华侨,饶漱石就灵机一动,说:“我是东南亚来的华侨,回国抗日的,参加新四军刚刚几个月,新四军的军长是谁我都不知道。”
饶漱石一边说,一边拿出金戒指和一把银元塞到国民党军头目手里。头目看他气质非凡,确实像个华侨,而且收了他的重礼,就对部下说:“抗日人人有责,我们要保护好先生下山。”说完,还给饶漱石写了一张路条,派人送到山下。
就这样,饶漱石有惊无险地逃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陈毅担任军长,刘少奇担任政委,后来刘少奇回延安后,就由饶漱石代理新四军政委。
不过,刘少奇担心饶漱石和陈毅难以共事,就把二人叫过来,语重心长地跟二人谈话,希望他们以大局为重,互相配合,不要再发生叶挺和项英那样的矛盾。
陈老总性格豪爽,待人真诚,脸上藏不住事,而饶漱石的性格则沉稳低调,遇到什么事不会轻易表态,刘少奇不担心陈毅,反而有些担心饶漱石,就对饶漱石说:“小姚,在华中局,你是领导,但在新四军,让陈毅把军事上的担子担起来,你在旁边辅助。陈毅比你大两岁,是你的老大哥,遇事多向他请教。”
饶漱石答应得很爽快,说一定做好绿叶,辅佐陈老总把新四军搞起来,还说:“我能与陈军长共事,是我此生的荣幸。”
在陈老总和饶漱石的领导下,新四军发展迅速,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已经拥有了30多万正规军队、100多万民兵队伍,根据地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河南五个省。
在解放战争时期,饶漱石担任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成为华东地区的一把手,华东野战军之所以能打那么多胜仗,也离不开饶漱石的功劳。
尤其是在淮海战役时期,饶漱石虽然不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但却肩负着更加繁重的后勤任务,包括后勤支援、兵员补充、俘虏安排、情报搜集等等,事无巨细,繁琐而复杂。
据统计,在淮海战役期间,华东地区共动员出了500多万民工,筹集出了9.6亿斤粮食,极大地保障了淮海战役的后勤供应。
因此,在淮海战役结束后,陈老总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而这其中,自然也离不开华东局书记饶漱石的功劳。
在日常生活中,饶漱石也很值得称道,不抽烟,不喝酒,也从来不参加宴请。
有一次,华东局分房子,饶漱石作为华东局一把手,却坚持最后一个分,等所有人都分到房子后,他才搬进了一座很不显眼的小房子里。
1945年,我军解放南昌后,陈赓得知饶漱石的父亲饶思诚就住在南昌,就特地登门拜访,说你们家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出来,能解决的就尽量解决。
饶思诚说,没有什么困难,只是希望能给小女儿在上海安排个工作。
当时,饶漱石还兼任上海市委书记,按理说这样的要求太容易不过了,但是饶漱石听说后,却专门给父亲写了封信,说我是上海人民的书记,不是我们饶家的书记,这样的要求以后不要再提。
当然,饶漱石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妹妹,就把她推荐去了革命大学学习,学完知识后,自力更生。
有一次,妹妹去饶漱石家里,说自己的钢笔旧了,想让哥哥给自己换一支。当时,饶漱石正在办公,就把手里的钢笔递给妹妹看。妹妹一看,原来哥哥的钢笔比自己的还要旧,哥哥却依然在用,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饶漱石对她说:“现在国家还很困难,能省就省,谁说钢笔旧了就不能用了?学习好坏跟钢笔一点关系都没有,以后要把心思多放在学习上,不要跟别人攀比。”
但可惜的是,后来因“高饶事件”,饶漱石受到了批判,地位一落千丈。
到了1965年,又因“潘汉年案”,饶漱石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
1975年3月2日,饶漱石在监狱中病逝,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