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秀”是他的笔名。
陈庆同,字仲甫。安庆怀宁县人。
陈先生是一位风云人物,一生中有过高峰,也有过低落。
陈先生是首任总负责人。
从1921年至1927年,他连续担任了最高职务,是总负责人。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大家讨论研究后,撤销了他的总负责人的职务。不过,也有资料说,他的职务不是被撤销的,而是他主动辞去的。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陈先生被开除了党籍。蒋介石得知后,十分高兴,悬赏三万大洋捉拿他。
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五日下午,由于叛徒告密,蒋介石淞沪公共租界总巡捕房的巡捕在岳州路永吉里十一号,拘捕了患病在寓所休养的陈先生。这是他人生中第5次被捕。
17日,公共租界将陈先生正式引渡给蒋介石的部门。
之后,他被判处13年有期徒刑。
蒋介石抓了陈先生后,引起了各界的震动。中山先生的夫人联合蔡元培、杨杏佛、柳亚子、林语堂等人联名致电老蒋,要求放人。
国际知名人士杜威、罗素、爱因斯坦等人也致电蒋介石,为陈说情。内容为“陈仲甫是东方的文曲星,而不是扫帚星,更不是囚徒,请求给予释放。”
虽然各界大佬都为陈先生求情,但蒋介石还是无动于衷,坚决不肯放人。
陈先生在狱中始终保持着正气,铮铮铁骨,进行抗争,不向敌人屈服。有一次,何应钦单独面见陈先生,并向他求字,他挥毫写下“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胡适、张伯苓的具名保释下,陈先生被“减刑”了,提前获释。
陈先生出狱后,蒋介石、汪精卫等人以高官厚禄拉拢他。被他严词拒绝了。
之后,应好友邓仲纯的邀请,1939年5月,陈先生带着夫人潘兰珍搬至江津地区的鹤山坪五举乡石墙村隐居。
得知陈先生在江津隐居,蒋介石又派亲信朱家骅游说,答应供给十万大洋经费。
陈先生对此嗤之以鼻:“蒋介石杀了我许多同志,还杀了我两个儿子,我和他不共戴天!”
由于陈先生拒绝了高官厚禄,以至于他的生活清贫凄苦、穷困潦倒,他和妻子潘兰珍就通过开荒种地来摆脱困境。
开荒种地勉强度日,好在陈先生学识渊博,既善写文章,又擅长书法,书法作品如他的性格一样刚直有力,不屈不挠。于是,他就以写文章卖字赚钱。
陈先生写文章卖字赚钱,不过,他对当地百姓很好,当地穷苦百姓向他求字时,他分文不取。过年时,他义务为穷人写春联。
在江津的日子里,他的第三子陈松年是唯一陪伴在他左右的儿子。
松年夫妇在一所学校教书的微薄薪金维持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陈松年夫妇却无怨无悔,他们尽力侍奉着父亲,陪伴父亲安度晚年。
1942年5月12日,陈先生旧病复发,他为了省钱,不肯去医院治病,坚持用偏方,以蚕豆花泡水饮服。
不料,他所用的蚕豆花中,有部分已经发了霉,用开水泡过后,汁水成黑色,味道也不正,以至于他中毒昏迷。等请医生来抢救时,已经为时已晚。
1942年5月27日晚9时40分,陈先生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
陈先生两袖清风,没有留下什么财产,他的儿子陈松年买不起棺材,更无力支付丧葬费用。于是只好把老人暂时安放在一个简陋的地方。
后来,由江津名绅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出资,为陈先生置办了一具香楠木的棺材。
之后,陈先生同学会的朋友号召各界人士捐资安葬。蒋介石个人捐了一万法币,朱家骅捐了五千法币,段锡鹏、王星拱、陈立夫各两千法币,许静仁捐一万五千元。胡小石、欧阳竟吾、高语罕等学界名流也有捐款。
在各界人士的捐助下,陈松年办完了父亲的丧事。
陈先生去世后,当地日报用一版刊发了《一代人杰溘然长逝》的文章,许多主流媒体对此事也有报道。
抗战胜利后,陈松年在朋友的帮助下将祖母和父亲的灵柩用木排装上,沿江而下运回故乡安庆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