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宗法而论,多尔衮其实有一儿一女。
子为继子,女为亲女。
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多尔衮死后的第二个月,因多尔衮生前无子,无人可继承他的香火,为让他后继有人,顺治皇帝遂下诏将多尔衮的同母弟豫亲王多铎第五子多尔博过继给多尔衮为子,承袭睿亲王爵。
最开始,为安抚多尔衮派系官员,防止他们狗急跳墙,威胁到自己的皇位,顺治对多尔衮和其党羽那是厚待有加。先是追尊多尔衮为义皇帝,赐庙号成宗,其丧礼完全与皇帝一般无二,而后还任命多尔衮的近侍詹岱、苏克萨哈为议政大臣。这些举措无一例外,都是为了解决因多尔衮的骤然离世,其派系可能会出现躁动的问题。
这时,在顺治的带动下,整个朝局对多尔衮都是秉持着厚待之风,只要跟多尔衮搭边的人,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赏,而作为多尔衮的继子多尔博,他就更是被厚待。
多尔博先是承袭睿亲王爵,之后其俸禄更是其他诸王的三倍,年俸达3万两以上。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随着顺治皇帝逐渐掌控朝局,反对多尔衮的官员重新站稳脚跟,一场针对多尔衮的清算也随之展开。
顺治先是下诏恢复被多尔衮贬斥的两黄旗贵族的地位,然后提升满达海、瓦克达、杰书、罗可铎等两红旗勋贵的地位,向外界表明自己对多尔衮再不是要厚待,而是要清算。其后,向外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接着又以各种理由处罚了刚林、巴哈纳、冷僧机、谭泰、拜尹图等多尔衮派系官员。
见顺治已不再厚待多尔衮,朝中的风向也开始向清算多尔衮的方向转变,原两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为活命,纷纷倒向顺治,自此多尔衮多年培植的势力顷刻瓦解。
多尔衮一派的倒台,身为多尔衮继子的多尔博自然也不能幸免。二月,多尔博被废去睿亲王爵,并罢多尔衮继子的身份,重新回归多铎一脉。
多尔博毕竟是皇族,且也不是自愿为多尔衮继子的,是顺治强制让他为其继子的,故而在清算多尔衮之时,多尔博并未受到太重的处罚,只是一切回归原样,就好像是从来都没发生一样。
或许是顺治对多尔博有些许的愧疚,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顺治特意下诏赐予多尔博多罗贝勒的爵位。依清制,铁帽子王亲王除了一个儿子可以继承其爵位,其余子嗣都需经过考核方可获得爵位,而一般情况下所获得爵位多是贝子以下的爵位,多尔博能够获得贝勒的爵位,可见顺治对他还是有些另眼相看的。
多尔博一直活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年30岁。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乾隆大开为宗室翻案之风,其中多尔衮就被翻案。乾隆认为多尔衮于开国有功,复封其为睿亲王,追谥号为“忠”,配享太庙。同时,下诏多尔博仍为多尔衮继子,并命令其子孙淳颖袭睿亲王。
到头来,多尔博还是免不了被人操纵叫谁父亲的命啊!
多尔衮这一生,虽王妃众多,活得也够久,但留着他血脉的子嗣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东莪格格。
关于东莪格格的记载,清史中只有简短的一个记载:多尔衮去世后,东莪格格被交给信郡王多尼看管。
不过,据今清学者研究,东莪成年后,很有可能下嫁到蒙古。在今呼和浩特市内有一座恪靖公主府,据《公主府志》记载,这座府邸曾经是多尔衮曾外孙女所有,多尔衮只有东莪这一个女儿,既然说她是多尔衮的曾外孙女,那就只能说明东莪最后是下嫁到了蒙古。
清朝皇族将公主或郡主下嫁到蒙古,乃是惯例。清代立国时,因力量弱小的缘故,为对抗明朝,及统治数量庞大的汉民族,他们就以互相联姻的形式将蒙古拉上自己这一条船上,或清朝皇族、宗室娶蒙古公主;或清朝公主、郡主嫁蒙古王公。据统计,有清一代,约500余位公主下嫁蒙古,由此东莪格格下嫁蒙古,这并不稀奇。
至于东莪下嫁给蒙古哪位王公!现在暂不明确。
有很大可能是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
据清史记载,从顺治八年东莪被送到信郡王府,到顺治十八年,下嫁给蒙古王公的公主中有二位身份是不明确的,一位是在顺治十三年左右下嫁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的多罗格格;另一位是在顺治十五年左右下嫁科尔沁台吉鄂齐尔的没有封号的格格。
首先,据《公主府志》所载,这位多尔衮的曾外孙女封号是和硕格格,若这个记载无误,她的父亲定是亲王,因依清制,只有亲王之女可称和硕格格。而据清史记载,科尔沁台吉鄂齐尔的子嗣并未曾获封过亲王爵,由此东莪格格很有可能就是那位嫁给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的多罗格格。
其次,据清史记载,多罗格格下嫁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之前,信郡王多尼迎娶了土谢图亲王巴达礼的女儿,也就是巴雅斯护朗的姐妹。依清朝惯例,其娶蒙古王公之女,蒙古王公也多会娶其家族之女,以此达互相联姻之意。因此,若以这个惯例,东莪格格下嫁巴雅斯护朗倒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至于东莪的去世时间和在蒙古的经历,因无史记载,所以未可知。可若是《公主府志》记载属实,料想东莪过得不会太差,毕竟是蒙古王公的王妃,生活自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