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安史之乱最大的罪人?不是唐玄宗,不是杨国忠,而是这位名将

大千世界 196 0

  “安史之乱”是大唐跌落神坛的最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从此盛唐光景不复,四方藩国朝拜、百姓安居乐业、君臣和睦相处、国家安稳祥和等等都不存在了。国家一年年的战乱,百姓一年年的流离失所,君臣一年年的相互厮杀,藩镇一年年的威逼中央反叛不止。这一切都是安史之乱带来的恶劣影响。而是谁才是造成这一切的最大的罪人呢?有人说是唐玄宗,有人说是杨国忠,其实真正的大罪人是这位名将。

  

谁是安史之乱最大的罪人?不是唐玄宗,不是杨国忠,而是这位名将 -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安史之乱的主导者是安禄山,安禄山,突厥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大唐天宝十四载,受大唐皇帝无比信任的安禄山就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已有十余年,财政、军事、任免官吏和政事等权力皆有聚于安禄山一人,俨然一副小中央小朝廷的样子,边地戎狄只知安禄山,而不是大唐皇帝是谁。

  安禄山挟裹各族精锐步骑兵十五万,浩浩荡荡从范阳出发,诈称“奉玄宗皇帝命,诛杀奸佞杨国忠,清君侧”,这样的鬼话谁信?沿路州郡长官不是弃城逃跑就是拼死抵抗。当安禄山叛乱被李隆基真正相信的时候,唐帝国高速运转起来,各方发力要绞死安禄山军。

  

谁是安史之乱最大的罪人?不是唐玄宗,不是杨国忠,而是这位名将 -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唐朝有两都,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洛阳在武则天时代充当了几十年的首都,洛阳和长安对大唐的意义和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大。洛阳一失,长安难保,大唐将会方寸大乱,分崩离析。不谈空洞的政治意义和精神意义,就单说大唐高层达官贵人的私产大部分在洛阳,洛阳一失陷,东西全没了,他们能没怨恨?能不说点丧气话?这样势必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中央政府的君臣决策。

  因而洛阳失陷是安史之乱最最关键的转折,而洛阳是怎么陷落的呢?叛乱之初,李隆基就派出久经沙场的安西名将封常清前往洛阳主持军务,严防死守,不让叛军再进一步。封常清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唐军把守虎牢关,出关野战肯定是打不过的,守住是绰绰有余,不成问题的。再不济,以封常清的军事才能守个个把月肯定行吧。

  按正常的剧情发展,安史叛乱是大唐诸公弹指间就能平定的,但封常清偏不如人愿,铤而走险,拉出新招的六万兵马野战百战精锐的叛军,将对将,兵对兵,摆开阵势开打。结果显而易见,大败。虎牢关、洛阳、陕县失守,唐军只得退守潼关——长安最后的门户。

  

谁是安史之乱最大的罪人?不是唐玄宗,不是杨国忠,而是这位名将 -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有人会问,封常清是浪得虚名的名将吗?当然不是,正因为他是名将,才会选择野战叛军。考虑有二,一是看不起安禄山,觉着这胡人不过是谄媚于上的废材,没什么军事才能;二是想抢头功,凭险据守,等待各地勤王军前来联手剿灭,封常清最多拿个二等功,算不得什么。封常清哪会愿意,他想的是此战立大功扬名立万,从此平步青云,受万人敬仰。

  基于这两个考虑,封常清做出了绝对错误的军事判断,导致惨败,引起一系列的后果:皇帝对武将失去信任,更加怀疑和防范,李隆基和李亨及后来的皇帝皆是如此,君臣离心离德,不再给予武将高度的自主权;洛阳失守,对大唐军心和民心打击甚大;皇帝李隆基陷入癫狂状态,不能做出正确判断,连续犯下临阵易帅等错误;大唐首都仅离叛军只差潼关一步之遥,说不上探囊取物,但也是难度大大降低了等。

  

谁是安史之乱最大的罪人?不是唐玄宗,不是杨国忠,而是这位名将 -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就因为封常清的一己私欲,导致大唐盛世的颠覆,变为一个吃人的世道;安史之乱也因他成为一次历史上著名的藩镇叛乱,动荡中央。

  后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造成的破坏也越大。有才无德是害才,已称不上人才。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