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大千世界 159 0

  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冬季征兵,大约从11月份开始,到12月底结束。

  从2013年起,征兵时间由冬季调整到夏秋季,这次调整是继1990年我国实行冬季征兵以来,首次对征兵时间作出的重要调整。根据这一调整,内黄今年征兵是从8月份开始,到9月底结束。

  按照《兵役法》的规定,内黄与全国各地一样均实行义务兵制度,每一名适龄青年都有参军的义务。不过,因为人口基数大,不是你报个名就能参军的,必须经过体检、政审等一系列筛选,往往只有极少一部分能被录取。

  可以说,建国后,每个中国人面对征兵都是很积极踊跃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因为历史上是不乏强征兵役、买兵、抓兵等事例的。

  言归正传,下面就让小编带领大家盘点一下内黄各个历史时期是如何征兵的。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01

  夏朝时期的征兵

  夏朝时期,内黄还没有置县,当时内黄这个地方位于衮州与冀州的交界处,归夏朝附属国观扈国统治。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所以奴隶是没有参军的权利,他们只能作为杂役随军服务。夏朝军队一般是面向贵族和平民征兵的,是一种全民皆兵、临时征集的兵役制度。

  军队由“众”组成,这些“众”有亦兵亦农的双重身份,平时生产,战时打仗,战争结束,军队大部分解散,兵甲装备收归国库。

  由此可见,内黄人在夏朝想当兵至少是需要有家有田的自由民才有资格的。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02

  商朝时期的征兵

  商朝时期,内黄仍旧隶属冀州,不过因为商十代王太戊和商十四代王河亶甲先后建都于内黄亳城,一度成为商朝的统治中心,这一历史时期早于安阳殷墟。

  商朝军队征兵延续了夏朝的传统,也是以临时征集的全民军制为主体,即按军事需要,由商王临时指定人数,征集兵员组成部队。

  商代后期,这种临时征兵制有了改进,实行“按户计民,以预定其军籍”的办法,使“人有所隶之军,军有所统之将”。但这一改进并没有改变商代兵役临时征发的性质,服役者仍是亦兵亦农的身份。

  在商朝,内黄人想当兵还是很容易的,谁叫咱内黄亳城就是商朝的帝都呢,近水楼台可是能先得月。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03

  西周时期的征兵

  西周时期的征兵

  西周时期,内黄隶属卫国,其都城在帝丘(今内黄县梁庄镇大城村)。

  周朝实行分封制,卫国是姬姓诸侯国。当时“国”、“野”分治。都邑及郊区称为“国”;郊区以外的地方称为“野”。

  “国”中居民称“国人”,“野”外居民称“庶人”。征兵一般是面对国人,有“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权利和义务。而庶人只有在国人兵员不足等特殊情况下才可以当兵。

  当时作战一般用战车,每辆车上有驾车、持干、戈和拿弓矢的作战人员三名.俗称“三甲士”。在每辆战车的两侧与车后,随有徒兵,由奴隶充当。

  在这一时期,内黄人想当兵也是很容易的,谁叫卫国的都城帝丘就在内黄梁庄呢。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5张图片-大千世界


  04

  春秋时期的征兵

  春秋时期,内黄隶属晋国。晋国依然延续西周以来“国人”当兵、“庶人”不当兵的传统。

  春秋中期以后,由于“国”“野”间的较多交往和渗透,以及战争的日趋频繁,兵源问题突出,晋国于是废除了只有“国人”才能当兵的特权,扩大了征兵范围,最终“国人”、“庶人”合而为一。

  在这一时期,估计没有内黄人愿意当兵。为啥,因为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战争频繁,三天两头打仗,古来征战几人回啊。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6张图片-大千世界


  05

  战国时期的征兵

  战国时期,内黄隶属魏国。

  魏国拜吴起为将,改革军队,征兵范围进一步扩大,取消了对当兵者身份的限制,农民成为军队的主要兵源,实行郡县制之下的普遍征兵制。

  值得注意的是,魏国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常备军,军事训练也经常化,这些专业军人成为魏国军队的精锐——魏武卒。“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是当时中国相当早的重装步兵。

  魏武卒的征兵条件比较苛刻:执长戈,带长剑,衣着三层重甲,背五十支长箭与十二石弩,同时携带三天军粮,连续急行军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战斗的士兵才可以被录取。这些征兵条件足以笑傲当今的各国特种兵。

  史书记载,吴起时代,七万魏武卒天下无敌,吴起“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别是周安王十三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五十万的秦军。

  内黄历史上一直民风彪悍,说不定这些跟随吴起四处征战的魏武卒就有不少内黄老乡的身影呢。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7张图片-大千世界


  06

  秦朝时期的征兵

  秦朝时期,内黄隶属魏郡。

  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与户籍制相结合的普遍征兵制,征兵以郡县为单位,郡守有征发一郡壮丁作战的权力,因此魏郡郡守就掌握了征召内黄一带壮丁参军的大权,郡县按户籍征发,先集中到本郡接受一年的军训,然后由中央统一征调。

  秦律对征兵的年龄、身体素质以及社会身份都有明确规定,服兵役的年龄一般为17岁至60岁,“大夫”以上爵位者享有不服兵役的特权,皇室贵族成员及多交赋税者,其个人可以不当兵。身体羸弱及有残病,或身高低于六尺(不足1米4)的人,经检查证实后也可以不服兵役。奴隶、贱民和刑徒们往往被临时征发从军,但无权当正式的“甲士”,其待遇也比普通士兵差,主要任务是修路架桥、运送军用物资等。

  这一时期,估计也没有内黄人愿意当兵。你想啊,孟姜女的老公都被拉去服兵役修长城,最后只落个“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流传千古。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8张图片-大千世界


  07

  汉朝时期的征兵

  在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内黄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建县,隶属魏郡。

  西汉初年遵循秦制,以征兵制为主,成年男子是征兵对象,年龄一般为23岁至56岁。功臣、外戚、诸侯世世免役,官吏俸禄六百石以上者也免役,还实行买爵制,如不愿服兵役,可以向官府输钱物以代役。

  西汉中期,又增加了募兵制,募兵有“勇敢士”、“应募罪人”、“奔命”等多种名称。

  西汉后期,除以征、募并行为主外,还实行以囚徒、谪发和少数民族兵为辅的混合征兵制。

  东汉初,兵役制度发生了较大演变,正卒、戌卒之役被取消,内地郡县的常备军也被废除,只保留了宫城卫士之役。一旦有战事则临时发兵,战争结束遣返归农。这样募兵成为主要兵源,招募对象为刑徒、少数民族和无业流民。他们通过从军减免罪行或谋生,渐渐成为长屯兵,带有雇佣兵性质。

  在汉朝,内黄人应该还是积极参军的。因为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不是白喊的,汉人的血性还是威震八荒的,内黄人能例外吗?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9张图片-大千世界


  08

  三国时期的征兵

  三国时期,内黄归为魏国统治。

  曹操实行以募兵为主的多种集兵方式,招募对象为降民、俘虏、亡命逃户及少数民族。

  后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采用军民屯田;为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这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以风水方法盗墓的门派。

  建安后期,社会渐趋安定,过剩人口减少,大量招募、招降已不可能,征兵制不能普遍恢复,所以一种新的兵役制度——世兵制应运而生,世兵制采取当兵世袭形式。男丁一旦参军,便终身为兵,父死子承,兄终弟及。

  这一历史时期,将星云集,英雄汇聚,但内黄人估计参兵的积极性还是不高,“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人”的辛酸又岂是一把眼泪所能涵盖的。当然,喜欢追随曹操有盗墓爱好的除外。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10张图片-大千世界


  09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征兵

  晋朝是,内黄隶司州魏郡。北魏永平初年,内黄县被废置,并入临漳,隶司州魏尹。

  两晋时实行以世兵制为主的多种征兵方式,招募对象为民丁、家奴及犯罪者。

  十六国时期,内黄为后赵所占,冉闵(今高堤乡冉村人)起于弱小,以勇猛著称,建立冉魏,颁布杀胡令,拯救数以万计的汉人,是汉族的民族英雄,被尊称为“武悼天王”,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称帝的内黄人。

  北朝初期,军队是以部落联盟为主的部落兵,部落成员即从事生产,也从事战斗。汉人不得参军,只服勤农桑,以供应军用物资。北朝中后期,战争频繁,内黄一带也惨遭兵祸,汉人也逐渐被征召为兵。

  北朝后期,出现了“府兵制”。西魏广泛招募各地汉族豪强地主从军,通过他们的从属关系,带来了大量家兵、部曲等私人武装,根据他们所带军队的众寡,授予各种不同爵位。这种使地方割据的私人武装中央化的办法,被称为“府兵制”。

  这一时期,追随内黄英雄冉闵作战的内黄子弟肯定不在少数。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11张图片-大千世界


  10

  隋唐时期的征兵

  隋开皇六年(586年),内黄县恢复建制,隶属相州。隋大业初年,内黄又被废置,地隶汲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内黄,改隶黎州。

  府兵制在隋朝起了很大变化,军府名称为骠骑府,以骠骑将军为长官。军士开始编入户籍,从事生产。隋炀帝时,府兵直接从民间征调,男子年满二十一岁即可参加府兵。

  唐朝初期,府兵制是全国军制的主体。战时出征,战事完毕,即“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府兵是义务兵,由地方官吏负责征调。内府卫士由五品以上官僚子弟充当,外府士兵则多从六品以下官僚子弟和百姓中征调,但父兄子弟不同时征发,祖父母、父母老疾而户仅一丁的,免服兵役。

  唐朝中后期,割据不断,兵募制逐渐取代府兵制,服役期限要以服役任务所需长短或距离服役地点的远近而定,服役所需资粮均由当地州县均发,如不足则自备。

  这一时期,内黄人肯定当兵的少。以何为证呢?

  隋唐英雄中没有一个是内黄的,不然程咬金为何落草滑县瓦岗寨,不然史大奈为何大闹内黄陈家集,不然为何隋唐几百年历史上只出过两个内黄名人,一个叫魏征,是个谏官;一个叫沈佺期,是个诗人。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12张图片-大千世界


  11

  北宋时期的征兵

  北宋时期,内黄隶河北东路大名府魏郡。

  北宋兵源主要来自招募,大量的饥民、流民成为招收对象,而农民在相当程度上不承担兵役。身体健壮者充当禁兵,身材矮小瘦弱者充当厢兵。另外宋朝继承历代以罪人配役的方法,但罪犯主要充当厢兵,地位十分卑贱。

  这一时期,内黄人当兵的估计也不多。为啥呢?缺吃少穿,不跟着山东好汉上梁山就不错了。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13张图片-大千世界


  12

  元朝时期的征兵

  元朝建立后,内黄隶燕南河北道大名路滑州。元朝以蒙古兵为主,称蒙古军户,列名军籍者父亡子继,世代为兵。

  为防止汉人造反,一般禁止汉人参军。元朝后期,因疆域扩大、人口众多,元朝才设立汉军户,抽调二十岁以上的汉人壮丁建立“汉军”,作为戍守当地的地方军。可以说,元朝是针对汉人征兵比较苛刻的一个朝代。

  这一时期,内黄人肯定跟着朱元璋混的多谢,不然内黄沙区为啥都流传着刘伯温“八月十五枣上杆”的抗元传说呢。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14张图片-大千世界


  13

  明朝时期的征兵

  明洪武初年,内黄改隶北平布政使司大名府。永乐初年,直隶京师。

  明朝基本上继承了元朝的军户制,分老军户、新军户和垛集军户(补充军户)。元朝时期的军户在明初仍保留军籍,承应军差,成为老军户。新军户由起义农民、元朝降军、罪犯和民户组成。垛集军户士兵由民户中抽调而来,以三民户为一垛集单位,一户为正户,承应军差,其他两户为贴户,帮贴正户,若正户军亡故以贴户丁补。有明一朝针对军户规定较严,如卫军不许独身不娶,军户女子不得嫁往民户,以免人员外流。同时规定军人不许学唱、下棋、做生意等。

  这一时期,不说也罢,抑武扬文,当兵的还不如个酸秀才,谁当兵才是冤大头呢。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15张图片-大千世界


  14

  清朝时期的征兵

  清初内黄属直隶大名府。雍正三年(1725年),为方便卫河漕运,改隶河南省彰德府。

  清朝初年实行的是八旗兵制,跟内黄人没一点关系,因为征兵只针对八旗子弟。典型的兵农合一,即兵不离耕,耕为战备,其粮草、弓箭、鞍马等装备都由旗兵各家自备。后来为统一全国,设立绿营兵,完全由汉人充役。清军入关后,每夺占一地,就召本地壮丁组建一批绿营兵,设为军户,非得放免,不得脱离军籍。

  这一时期,不止是内黄人,对所有汉人都是一种民族的侮辱,剃发留长辫,不去反清复明还能干啥。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16张图片-大千世界


  15

  民国时期的征兵

  民国初年,内黄征兵由军户改为募兵,一般招募贫穷人家子弟。

  国民党当政时期,虽有兵役法,实际上征兵靠的是派兵、买兵和抓兵。按每村土地数量摊派,村里派不下去,就拿钱买兵,是在还是凑不齐,就只有围住村子抓壮丁了,所以当时曾流传一首顺口溜“娘生的,爹养的,孩子长大是老蒋的”。

  这一时期,眼泪都是一把一把的,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多少内黄人被抓壮丁到了台湾。

  

内黄历史趣事——古代是怎么征兵的 -第17张图片-大千世界


  现在想想,还是目前的征兵最好。想去参军就去报名,不想参军也没人拿枪逼你。当然了,你报名也不一定录取,因为想参军的人太多了。


标签: 历史趣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