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与杜聿明淮海战役对决后,粟裕评价杜聿明:他打逆风仗不行

大千世界 249 0

  对于近代中国而言,黄埔军校是一个不能绕开的话题。

  在抗日战争开始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这一段激流奔涌的岁月中,黄埔军校毕业的将官构成了贯穿整个战争年代的支柱。国共两党的高级指挥官都有在黄埔军校求学的经历。

  可以说,解放战争就是一次黄埔军校学长学弟们的较量,而日后改造国民党战犯的功德林,也被戏称为是黄埔学生会。

  黄埔军校

  

粟裕与杜聿明淮海战役对决后,粟裕评价杜聿明:他打逆风仗不行 -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在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是最为惊心动魄的一仗,对于我军而言,刚刚结束济南战役的我军羽翼暂未丰满,虽然已经提出了要由游击战转为正规战的要求,可我军尚未经历多次大战。

  而且此刻,中央军委更是将注意力放在东北方向,此时国军在东北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攻下锦州即可完全占领东北三省,依托东三省的军事工业快速壮大自身。

  与此同时不应在外线上进行一次太大的战役,而粟裕一开始的态度,也并非是进行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战役,而是打一场“小淮海”,即只重返苏北,击溃黄百韬。

  而对于国军来说,东北已经危如累卵,济南战役又证明了解放军已经具备攻城能力。此时的局面已经不容乐观。自古想要从南方经略中原,那么就必须控制淮河,控制淮河后控制山东和荆襄,才能够有机会向中原挺进。

  粟裕

  

粟裕与杜聿明淮海战役对决后,粟裕评价杜聿明:他打逆风仗不行 -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而今山东已失,国军必须收缩兵力防备淮河,一旦淮河被攻克,那么局面将再也无法挽回。而淮河的重点在于徐州,因此,国军没有想着反击,而是立刻组织兵力前去徐州,固守淮河流域。

  然而就是在这里,不想大打的我军一举击溃国军八十万重兵,本想固守的国军却被分割包围。之前还在东北耀武扬威的国军名将杜聿明被捉。这一战彻底打断了国军的脊梁骨,从此,国军将再无一战之力。

  而在这一战之中,粟裕和杜聿明都是黄埔名将,尤其杜聿明还是黄埔一期的老学长,经历过抗日战争,并且初期在东北成功将东北民主联军击退到松花江以北。

  然而为何粟裕会在总结淮海战役时认为杜聿明打不了逆风仗呢?

  淮海战役

  

粟裕与杜聿明淮海战役对决后,粟裕评价杜聿明:他打逆风仗不行 -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多谋寡断

  自古名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举措果断。尤其是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之下,兵力优势的时候可徐徐图之,然而兵力弱势就由不得犹豫,要么退守以求主力不失,要么果断速战分割战场击溃敌人。

  这一点粟裕在苏中的表现可作为教材,在兵力逊于李默庵的情况下果断指挥部队纵横驰骋,不恋战不犹豫,多次击溃国军。而在国军大军逼近海安之时也不犹豫将主力撤走,让国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也只收获一块地盘。

  然而这一点杜聿明做不到,杜聿明的指挥可谓是永远都慢一拍。淮海战役刚开始的时候,我军围困黄百韬兵团,此时粟裕的兵力其实并不充裕,而另一边刘邓的中野缺乏足够的重武器,在阻击黄维兵团的时候就已经显得非常困难。

  而此时的国军是有八十万重兵的优势兵力,而且被包围的黄百韬也并非是一触即溃,甚至还能坚守。此时的局势尚不明朗,杜聿明完全有可乘之机。

  杜聿明

  

粟裕与杜聿明淮海战役对决后,粟裕评价杜聿明:他打逆风仗不行 -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在固守四平的时候,杜聿明做了非常正确的决定,那就是不单单固守四平,而是抽兵向民主联军一侧攻击,在依托优势兵力击退该侧民主联军之后,再转头攻击正在围攻四平的部队,从而完成优势兵力的有效调动,始终用优势兵力对敌。这让杜聿明成功守住了四平,也让东北战局变得不利于我军。

  如果杜聿明按照他在东北战场上的时候一样,让黄百韬固守,重兵转向西南先击退中野再回头攻华野的话,淮海战役的结局就很难预料。

  因为此时的中野尚未从挺进大别山的困苦中恢复,士兵缺乏武器,战斗力不强,根本无法有效阻击。而一旦中野后撤,粟裕也必须后撤避免被分割。这样黄百韬之围解,淮海战役也打不起来。

  然而杜聿明此刻却犹豫了,他一方面担心黄百韬能否坚守够足够的时间,另一方面又担心此刻在西方的不是中野主力,犹豫来犹豫去,最终决定了交给南京决定。

  而南京选择了一个最不好的方案,那就是在徐州先聚拢兵力,彻底打乱了原本围绕铁路的布局,在收兵的过程中被中野华野来回分割,最终兵力处于优势的国军反而在各处战场都是被包围。

  黄百韬

  

粟裕与杜聿明淮海战役对决后,粟裕评价杜聿明:他打逆风仗不行 -第5张图片-大千世界


  而在黄百韬被围在碾庄之时,杜聿明的手上又多了两个兵团,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也被交给他指挥解碾庄之围。然而杜聿明也没有直接动用这两个兵团,导致这两个兵团毫无作用。最终全葬送在了徐州。

  虽然说粟裕的神出鬼没在战役开始给了杜聿明当头一棒,然而整个局面并没有完全倾向于我军,而我军在包围黄百韬的时候就已经是殊死一搏的状态。中野主力完全用来阻击黄维,华野只剩下一纵不在,其他所有部队都在碾庄包围黄百韬。

  杜聿明只是在反应上处于下风,兵力上仍旧是上风。可就是这一点点问题,居然让杜聿明大伤脑筋举棋不定,作为一位将领就已经不再称职。相比于在苏北谈笑风生从容歼敌的粟裕,杜聿明的指挥就是贻笑大方了。

  局势不利之时举棋不定,前思后怕,这样的将领如何打得了逆风战呢?看了杜聿明的指挥,粟裕如此评价真是一点都不错。

  粟裕

  

粟裕与杜聿明淮海战役对决后,粟裕评价杜聿明:他打逆风仗不行 -第6张图片-大千世界


  越级指挥

  除了杜聿明自己的问题之外,杜聿明无法打逆风战的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南京蒋介石的越级指挥。国共两党军队的最高指挥权都在最高层,中共在西柏坡的中央军委,而国军则在蒋介石身边。也就是说,淮海战役背后最高的指挥官分别是两党的最高领导人。

  我们自然都知道毛主席用兵如神,作为中国五千年来最为优秀的战略家,毛主席的眼光格外独到。在东北局势不利的时候要求部队让开大道占领两厢,使民主联军保证主力不失。同时果断离开延安,让胡宗南的计划破产。除此之外,毛主席是能够听意见的。

  起初毛主席并不支持粟裕留在中原,尤其是在中野并未完成调动敌人主力的情况下,中央军委希望粟裕能够在东面过江调动敌军。也就是让粟裕也和中野一样调动敌军,给东北减轻压力。

  粟裕一开始答应,最后突然变卦又不想过江,他面对毛主席解释了很久,最终毛主席没有怪粟裕抗命,最终还是执行了折中方案:在江北击溃几支敌人后过江。

  毛主席

  

粟裕与杜聿明淮海战役对决后,粟裕评价杜聿明:他打逆风仗不行 -第7张图片-大千世界


  由此能够看出,毛主席对于将领是非常信任的,而且他只会改变大战略的方向,至于各个战场如何去打完全交给将领自己决定。这让我军各级指挥官格外自由,花招频出。

  然而这一点在国军就完全反了。

  首先蒋介石完全不具备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在战术上也完全不配。蒋介石第一次指挥军队北伐的时候就差点殒命,幸亏陈赓拼死相救。

  而在赤水更是差点被穷途末路的红军击毙在贵州。抗日战争中在1944年还指挥军队打出了大溃败。这样的军事指挥官完全不称职,根本就不配和人才济济的中央军委抗争。

  如果只是这样就算了,蒋介石还特别喜欢越级指挥部队。当下面的部队按照战略目标制定好方案后,蒋介石总喜欢突然打个电话调走一个师或者是几个师,让整个计划被彻底打乱。

  由于他是最高指挥官,将领们也不敢抗命。而他的拙劣指挥先是在金沙江放走了红军,接着在缅甸害死了戴安澜。可他还是不改自己的习惯,仍旧不断地喜欢指挥。

  戴安澜

  

粟裕与杜聿明淮海战役对决后,粟裕评价杜聿明:他打逆风仗不行 -第8张图片-大千世界


  而杜聿明本身也没有抗命的勇气和能力,他在黄埔一期中表现平平,完全就是以蒋介石马首是瞻。而在淮海战役中,哪怕是他提出了最好的解决方案,也不敢自己决定,还是由南京决定,而南京给出的方案葬送了整个淮海战场八十万军队。

  最有意思的是,在淮海战役兵败如山倒的时候,杜聿明这个时候关闭了电台带部队逃跑,这就是完全不想听蒋介石的指挥。然而蒋介石硬是用飞机空投手谕,命令杜聿明不许撤退原地修整与孙元良汇合重新回到战场。

  都到了这个时候,杜聿明还是不敢抗命,就在原地等待。就是这几天,让华野追上了杜聿明,将他的部队包围全歼。

  由此可见,国军内部存在巨大的问题,蒋介石的将领们不是凭借能力登上位置,而是看谁更听蒋介石的话。面对本就不利的战场,杜聿明被蒋介石如此掣肘都不敢反对,生怕失去自己的位置。在这样一个畸形的军事集团下的杜聿明,又怎么有空间在劣势的时候表现在自己的指挥艺术呢?

  杜聿明

  

粟裕与杜聿明淮海战役对决后,粟裕评价杜聿明:他打逆风仗不行 -第9张图片-大千世界


  总结

  一个完全屈于蒋介石的玩偶,多谋而寡断的指挥官,怎么可能应付得了足智多谋的战争鬼才粟裕呢?

  粟裕对杜聿明的看法完全没错,杜聿明根本就无法打劣势战,蒋介石的掣肘让他执行不出自己的计划,而南京的计划又完全不对,这样的杜聿明要如何进行劣势下的翻盘?倒不如说,不是杜聿明打不了劣势战,而是整个国民党军队都无法打。

  一支封建时期的旧军阀部队,在拥有现代化组织和坚定信仰的人民军队面前不过是螳臂当车的蝼蚁,注定会被新时代的力量碾成尘埃


标签: 历史趣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