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巧成拙:古代政治冷笑话两则

大千世界 301 0

  一部二十四史,在某种意义上,完全是一套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政治谋略史。即使不去读二十四史原著,稍微的知道一些中国古代的事情,我们就很容易感叹:中国古人的政治手腕那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那些名垂青史的大能大贤,还是那些遗臭万年的元凶巨恶。他们在政治上的建树是现代许多政治家都望尘莫及的,他们所用的那些谋略有的时候,现在人理解起来真是天方夜谭,可它的的确确就用了那样的手段。

  韦小宝,一个在青楼楚馆长大的混混,一个丝毫不懂政治的不学无术的“市井无赖”,只凭从《大明英烈传》,《三国演义》中听来的那些算不上手段的手段,不但在高手如云的中国官场混的是如鱼得水,及时到了国外异域,在俄罗斯公主那里混的也是相当得意。凭借着自己学来的手段,他不仅成功帮助公主击败了正比,而且还能全身而退获得了“远东伯爵”的高位。在读这一段的时候,笔者不禁感叹,中国的政治智慧,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照样可以扬威异域,事半功倍啊。

  


  然而,中国古代虽然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但毋庸置疑,并不是所有的历史人物和政治人物都能如鱼得水地吸取这些政治经验运用这些政治智慧,但是凡事不懂得总结经验和运用智慧的历史人物往往还自以为自己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惊人的智慧而自鸣得意,实际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千年以后的今天,成了我们在茶余饭后的笑谈。

  我们先来说一则“偷鸡不成蚀把米”的。

  


  如果说,战国初期,所谓的战国七雄都有可能成为一统天下的主宰者,那么到了战国中后期,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就只剩下函谷关以东的赵国和函谷关以西的秦国,可是赵国长平一败时间的齿轮进入了战国末年,这个时候秦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已经是任何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时势,可是山东六国总有一些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福大厦之倾”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为了阻挡秦国的攻势,有一些人编织出了“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政治流言,力图恢复合纵,虽然在强大的舆论引导下最后一次合纵成功兴起,但是很快就在山东六国的分崩离析中销声匿迹,无疾而终了。

  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既然声势浩大的强攻硬碰不是秦国的对手,那么为什么不使用“奇计”暗中谋划削弱秦国呢?于是,在“暗行奇计”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山东六国中最弱小的韩国开始实施所谓的“疲秦计”!

  

弄巧成拙:古代政治冷笑话两则-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也许是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在长平之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中持续大旱,这个时候韩国似乎看到了削弱秦国的希望。一个奇谋开始在韩国君臣的脑中酝酿——秦国连年大旱,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何才能解决干旱问题呢?只有兴修水利!而众所周知,修建水利工程,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我们能派一名优秀的水利工程专家去游说秦王让秦国修建水利工程,那么秦国一定会为此损耗大量的国力,修建水利工程的时候,秦国肯定无暇东顾,等水利工程修完之后,秦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早已被消耗殆尽。如此,韩国就可无忧矣!

  韩国君臣敲定此计,立即就将国内最优秀的水利工程专家——郑国派往秦国。继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完成之后,在统一天下的前夕,又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峻工。如果说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那么郑国渠则把关中的盐碱地变成了千里沃野。司马迁《史记·河渠书》中这样评价郑国渠对于秦国统一天下所起到的作用:

  渠就,用注填渠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馀顷,於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弄巧成拙:古代政治冷笑话两则-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韩国君臣的本意是损耗秦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正是由于郑国渠的修建,才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积累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则“赔了夫人又折兵”的。

  


  在西周初年,楚国只是一个不满50里的小小封国,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已经成为任何一个中原大国都不能忽视的南方大国。上面提到的这句“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是某些纵横家为了说动楚国合纵而故意吹嘘的,但是这一句话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至少在当时人们的眼里楚国仍旧是一个大国、强国。然而,事实上,自从楚怀王听下了张仪的花言巧语,“赔了夫人又折兵”以后,楚国就不再是一个大国,至少不再是一个强国。

  张仪为了瓦解齐楚联盟,往说楚怀王,答应归还楚被侵占之地,条件是要楚与齐绝交。楚怀王听信了张仪的话,不听屈原等大臣的劝阻,断然与齐绝交。张仪看到计谋得逞,马上赖掉了归还侵地的诺言。楚怀王气愤异常,但又不听忠言,而轻信佞臣靳尚和夫人郑袖的话,贸然往秦赴约,结果被秦王拘禁,最后客死异国,下场凄惨。

  

弄巧成拙:古代政治冷笑话两则-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张仪的巧言善辩那是人人皆知的,在欺骗楚怀王之前,他不知一惊用他那张三寸不烂之舌,欺骗过多少诸侯。很难想象,作为一国之君楚怀王究竟要天真到什么地步才能那么轻易的就相信了话!我们也不说三岁小孩,就说是长到八九岁的小孩,也不会相信自己最好朋友的空口许诺。何况,秦国和楚国乃至齐国是此消彼长、利害交关的国与国?

  每每读到韩国“疲秦”计谋和楚怀王被张仪欺骗的故事,我都忍不住哑然失笑。在国家内忧外患的时候,不想着怎样去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国家自强振作,而是异想天开,不是很可笑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