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三国分裂的始作俑者?

大千世界 137 0

  一、引言:天下大乱之前

  汉末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群雄争霸的风云时代。

  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西晋初年三国归一,在这一段不足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镜像诚如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演义》卷首词中所描绘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谁才是三国分裂的始作俑者?-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感慨一番后,作者在小说第一回的开篇即写道: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作者简洁地追溯了汉王朝帝业的来龙去脉,紧接着,一句“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自然而然将笔触就由追溯历史转向了叙述现实:“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宦官曹节等弄权,中涓自此愈横。”一针见血地道出天下即将大乱的内部原因:皇帝远贤臣,亲小人。

  而天下大乱的外部原因则是由于黄巾作乱。

  


  在内忧外患中,东汉王朝的末日日益逼近,军阀混战,诸侯割据的历史大剧由此上演,三国乱世自此拉开序幕。

  二、何进:天下大乱的始作俑者

  虽然通过小说作者的叙述和历史上既成的事实,汉朝桓、灵以后之所以会有军阀混战的乱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王朝的将领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时候,趁机培植自己的势力。

  但是不可否认,一直到黄巾起义被基本肃清的时候,汉政府仍然是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

  也就是说,黄巾起义之后,地方割据势力虽然已经抬头,但是远没有到足以成为一方军阀,割据称雄的地步。

  


  再进一步说,如果当时东汉政府能够在黄巾之乱被基本镇压之后,整肃自身,严控地方,汉末就不会乱。

  可是,东汉朝廷的统治集团并没有利用这个历史的空隙,给自己喘息的时间,反而为了争夺权力进行了更加残酷的生死角逐。

  奄奄待毙的汉王朝在血腥的角逐中彻底走向了分裂与灭亡。

  而何进,作为东汉末年以大将军掌握朝廷大权的外戚,对东汉王朝这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走向分裂与衰落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狂妄无谋的他不仅因为决策的失误,让自己死于非命,身首异处,更将刘汉政权推向了军阀混战、诸侯割据的深渊。

  

谁才是三国分裂的始作俑者?-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何进,东汉末年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妹妹入选进宫,他就是一个杀猪屠狗的普通人,根本不会对历史造成任何影响。

  但是历史给了何进机遇,让他通过自己的妹妹跻身东汉政局。

  因为外戚的身份,他先后担任了郎中、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等职。黄巾起义爆发,何进被为大将军,率兵征讨叛贼,随后建功封侯,进入东汉政权的统治中心。

  

谁才是三国分裂的始作俑者?-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汉灵帝病逝后,皇子刘辩即位,何太后临朝,早就已经位高权重的何进,又成了辅政大臣,彻底掌握了东汉政权。

  何进的权倾朝野,引起了宦官们的恐惧。

  早在汉灵帝还活着的时候,蹇硕等宦官头子对出身贫寒却能大权独揽的何进就有不满,他们不止一次地向汉灵帝说何进的坏话,并且曾一度成功地将何进赶出了京城。

  何进因此对蹇硕怀恨在心。

  

谁才是三国分裂的始作俑者?-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汉灵帝病逝,皇子辩继位,何进掌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尽办法诛杀宦官。

  但是宦官实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怎样才能将他们一网打尽呢?

  袁绍为何进出谋划策说,建议召四方勇猛之士进京,共同诛杀宦官。

  但这项建议遭到了陈琳、曹操等人的强烈反对。主薄陈琳极力劝谏说:

  “《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无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曹操也劝谏何进说:

  “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至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可是何进却听不进去陈琳、曹操等人的苦心劝谏,反而以为袁绍招四方英雄进京的计策甚妙。对此,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毛宗岗评论说:“偏是此计不妙,他偏说大妙,想何进胸中如漆。”

  


  最后,胸中无谋,但又听不进良言相劝的何进,在袁绍的敦促下,不顾群臣反对,一意孤行,召拥兵在外的董卓进京。

  宦官集团得知了这一消息,在极端恐惧中决定先下手为强,以何太后的名义将何进召入宫中,然后将他杀掉。

  


  当何进要进宫的时候,陈琳、曹操甚至包括袁绍等人都力劝他不要进宫,可是何进笑而不听,还极为自负地对众人说:

  “此小儿之见也。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

  这句话说完他就入了宫,而他刚一进宫,几乎是在转瞬之间,就丢了性命。对此,《三国演义》的作者发表议论说: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

  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三、结语:乱天下者,何进也

  宦官通过密谋杀死了何进,袁绍等人则公然率兵将宦官屠戮殆尽。

  这样,交替把持东汉政权百余年的宦官势力与外戚势力同归于尽,中央权力出现了巨大的中空,握有重兵的董卓进京之后轻而易举的坐享其成,攫取了汉帝国的最高权力。

  


  他自废汉帝,扰乱朝纲,引起了朝野上下的普遍不满。从中央到地方,或悄无声息,或声势浩大,一场轰轰烈烈的“讨董运动”就此展开。在此期间,各地方实力派都以“讨董”为名招兵买马,公开积蓄实力。

  当“讨董运动”不了了之,各系势力分道扬镳,大汉王朝彻底分崩离析,乱世天下真正开始。

  


  而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于大将军何进。

  正是由于他召董卓入京,才引发了军阀混战,而正是由于军阀混战,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极有见地指出:

  “三国之分,由于诸镇之角力;诸镇角力,由于董卓之乱国;董卓乱国,由于何进之召外兵!”

  所以,乱天下者,何进也!


标签: 历史趣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