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湖北第一个状元,誉满天下

大千世界 198 0

  原标题:他是清朝湖北第一个状元,誉满天下

  清朝时,湖北是内地十八省之一,省会位于武昌,这里是湖北巡抚和湖广总督的驻地。湖北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省份,从隋朝以来产生了15位状元。宋朝时的湖北状元宋痒连中三元,成为一时佳话。

  

他是清朝湖北第一个状元,誉满天下-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到了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湖北又出了一位状元:刘子壮。刘子壮是湖北在清朝产生的第一位状元。

  刘子壮,字克猷,号稚川,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生于1609年。刘子壮勤奋好学,很早就开始了学业,走上了科举考试的不归路。1630年,21岁的刘子壮在湖北乡试中金榜题名,成为举人。但在接下来的十几年,刘子壮多次进京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与进士功名擦肩而过。

  1644年,清军入关,改朝换代,明朝已成昨日黄花。这一刻,刘子壮对未来多少有些心灰意冷。20多年寒窗苦读,考不上进士,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

  

他是清朝湖北第一个状元,誉满天下-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过了几年,传来好消息:清朝又恢复科举考试了。

  最初,刘子壮对这个消息将信将疑。同时,他作为一名明朝遗民,多少有点家国情怀,不愿意去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以免被人耻笑。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多数都在效仿“伯夷、叔齐不吃周粟而死”的例子,刘子壮也不能当“出头的椽子”啊。

  于是,1646年丙戌科考试,刘子壮没有去。1647年丁亥科考试,刘子壮再次失之交臂。到了1649年己丑科考试,刘子壮再也坐不住了。

  这一年,刘子壮已经40岁了。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古代人的平均寿命较低,一个人到了40岁,经历了很多事情,对万事万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再也不会迷惑了。刘子壮经过反复考虑,决定进京参加会试,了结平生的夙愿。否则的话,错过了这个机会,人就逐渐衰老,精力每况愈下,再也不可能在科举考试上有所作为。

  

他是清朝湖北第一个状元,誉满天下-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当年春天,刘子壮和表弟曹本荣一起,结伴北上,进京参加会试。他们曾经同窗共读,有着深厚的友谊。

  这次,刘子壮和曹本荣的运气不错,都顺利地通过了会试。在殿试时,刘子壮将平生所学发挥得淋漓尽致,又提出“以大下为一家,则满汉皆一家”的理念,得到了顺治皇帝的欣赏,被顺治皇帝钦点为一甲第一名,这就是我们所称的“状元”了。曹本荣也考得不错,考了二甲第45名,赐进士出身,在395名参加殿试的考生中排名中等偏上。

  刘子壮和曹本荣以表兄弟的身份同科参加会试、殿试,又均金榜题名,成为了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士林佳话。

  

他是清朝湖北第一个状元,誉满天下-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有意思的是,刘子壮同榜的一甲第二名(榜眼),被他另外一名湖北老乡——来自湖北汉阳的考生熊伯龙收入囊中。湖北包揽了1649年己丑科殿试的状元和榜眼,足以让湖北人骄傲和自傲。

  刘子壮考中状元后,点了翰林,授任为从六品的国史院修撰,步入官场。国史院属于清朝内三院之一,掌记注诏令、编辑实录史书、撰拟郊祭祝文诰命册文等事。刘子壮学识渊博,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来到国史院倒也是专业对口。

  清朝入关之初,采取重用汉人知识分子的做法,来笼络人心。因此,进士出身的官员,都有很好的升迁机会。1646年丙戌科和1647年丁亥科两届状元傅以渐和吕宫,都官至大学士,位极人臣,极为风光。假以时日,刘子壮一定会在官场上有平步青云的升迁机会,就算当不了大学士,也有可能内任部院尚书,外放总督巡抚。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刘子壮在1651年充任会试同考官后不久,便奏报顺治皇帝后,辞掉官职,回到了湖北老家。这一年,刘子壮42岁,离他考上状元才过去2年,远远称不上“告老还乡”。是因为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是身体患上了重病,还是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我们已无从获悉答案。

  

他是清朝湖北第一个状元,誉满天下-第5张图片-大千世界


  1852年,就在刘子壮回到家乡的第二年,他意外去世,年仅43岁。

  关于刘子壮的考取状元和英年早逝,坊间流传着一则轶事。

  《居易录》记载:当初刘子壮进京参加会试时,住在黄冈会馆。当天夜里,有一个长得很像魁星的人从空中跳下来,称呼刘子壮为状元。刘子壮赶紧道谢,那人却说:“这是命中的定数,你不用谢我。”果然,刘子壮在殿试里高中状元。

  

他是清朝湖北第一个状元,誉满天下-第6张图片-大千世界


  刘子壮点了翰林后,又有一位神仙在梦里告诉他:“您虽然考上了状元,但官不过五品,年不过50岁。”过了一段时间,朝廷加恩,真的将刘子壮提拔为从五品。刘子壮想起了神仙的话,惶恐不安,赶紧向朝廷提出辞官——如果朝廷再将自己提拔为四品官员,那就如何是好呢?

  刘子壮回到家乡的第二年,就病逝了。他在病逝之前,已经有所预感,还吩咐家里人打开窗户,仰视天空叫道:“天乐迎我,我逝矣!”

  作为一名状元,刘子壮只当了两年官,只活到43岁,这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情。刘子壮就像一颗闪亮的流星划过天空,稍纵即逝。但是,人们没有忘记他。

  比刘子壮早两年考上进士的江西才子蒋永修如此评论:“国初楚文大家,首推稚川刘太史。”刘子壮做过国史院修撰,被尊称为“太史”。《清史稿》也说:“国之初,若熊伯龙、刘子壮、张玉书,为文雄浑博大起衰式靡。”熊伯龙是前面提到的湖北官员,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张玉书是来自江苏丹徒的官员,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多年以后,刘子壮的同榜进士、江西布政司参政周体观经过黄州时,想起了这位才华横溢的状元同年,不禁挥毫写了一首诗《拨棹杂咏》:“不见当年刘克猷,西风吹泪过黄州。旧时江路能来否,落日招魂古驿楼。”

  如果刘子壮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呢?


标签: 历史趣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