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润之给好友写信,为何要他阅后即焚,不能被别人看到

大千世界 114 0

  原标题:毛润之给好友写信,为何要他阅后即焚,不能被别人看到

  1916年7月18日,毛润之给好友萧子升写信:

  弟于他事多恕,独于湘局实愤愤不能平于心。恐招过,不可令他人见,阅后摧烧之,幸甚。

  他给萧子升写了那么多信,为何这封叮嘱阅后即焚呢?

  原来,乃是混乱的时局,使得他不能不谨慎从事。

  我们晓得,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喧嚣的劝进声,自认天命所归,结果,刚刚称帝,很多吼着叫着让他别犹豫的人,纷纷揭竿而起,痛斥其非。

  这人生啊,便如过山车一般,搞得老袁无所适从。

  但他乃乱世之奸雄啊,不可能坐以待毙,手头的北洋军,可不是吃素的呀。

  于是,战乱纷纷,湖南处于南北军队不断攻伐之地。

  本省话事人汤芗铭,立宪派著名人物汤化龙之弟,生于1883年,1904年保送法国留学,学成归来后,成为清朝海军将领,辛亥一役,开着船去打起义军时,接到哥哥之信,迅速反正,成为武昌起义决定性人物。

  作为民国肇建者之一,他宦海浮沉,深受袁世凯重用。

  1913年,国民党武力讨袁,发动二次革命,汤被委为湖南查办使,在湘省大开杀戒,有姓名可考者,即有两万余人,因为被称为汤屠夫。

  这个词,上次出现,大概还在一甲子之前。

  那时,曾国藩被骂为曾剃头。

  护国战争中,帝制劝进的主力队员汤芗铭一看形势不对,大军压境之下,被迫宣布湖南独立,成为袁世凯的“送终汤”,给濒死的骆驼,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汤芗铭)

  

毛润之给好友写信,为何要他阅后即焚,不能被别人看到 -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但护国军并不相信他,发布驱汤檄文,与其部激战。

  汤芗铭没有办法,只好于7月4日逃往老家湖北。

  毛润之的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就的。

  主要的意思,是替汤鸣冤:

  湖南问题,弟向持汤督不可去,其被逐也,颇为冤之。

  他认为汤芗铭最大的功绩,就是稳定了民初湖南的动荡局势:

  汤在此三年,以严刑峻法为治,一洗从前鸱张暴戾之气,而镇静辑睦之,秩序整肃,几复承平之旧。其治军也,严而有纪……

  任张树勋警察长,长沙一埠,道不拾遗,鸡犬无惊,市政之饬,冠于各省。询之武汉来者,皆言不及湖南百一也。

  又说,他调矿警督办郭人漳来守卫长沙,未料那家伙竟窝里反,也夺省权,交战之后,很多学生逃散,他却下令,“不可辍课,请款即发”……

  还认为,袁世凯并不真正信任他,多次派人监视掣肘,“图远者必有所待,成大者必有所忍”,他也偷偷发展军力,虚与委蛇。

  “谓其制造民意,逢迎袁恶,污浼善类,似矣。然云、贵、广西诸省,曷无此等事哉?”

  “其杀人万数千也,亦政策之不得已耳。彼江宁冯氏(国璋)之杀人,比此谁多少”?

  也就是说,他的那些恶,在当时是普遍现象;

  但他花大力气稳定湖南,使多数百姓少受一些苦,却又并非每个实权派人物,都能做到。

  而且,那些号为“文明军队”者,“即如弟校,寸草皆为拾去。小学有湘军残械,以八人守之,彼乃尽取去,又缚八人者而欲杀之”……

  现在“赌徒猬起,淫风火炽……暴徒弹冠相庆,憾前之被压也,四捕调查,捕则杀之……此法兰西恐怖时代之现象也”……

  “士生其间,慎哉立身。弟在湘潭,逡巡不敢来省,得友报始至,诚畏之也”……

  如此混乱,两相对比,汤芗铭在时,还更好一些啊。

  但他明白,这些话,是如此不合时宜,如果萧子升没有收好,被哪个看到,难保不会被告密领赏。因此,交待他看完就烧了。

  汤芗铭后来又在政坛活跃了几十年,49之后,年事已高,以念佛译经为主业,1975年去世,享寿九十有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