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用极少数满人,竟然统治了汉人两百多年,这五个原因很是关键

大千世界 136 0

  原标题: 满清用极少数满人,竟然统治了汉人两百多年,这五个原因很是关键

  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满清对汉地的统治不可谓不成功。从人口数量上来看,满人比汉人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可为什么满清能统治汉人二百多年呢?

  

满清用极少数满人,竟然统治了汉人两百多年,这五个原因很是关键 -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这一切,都要从满清统治者对汉地实行的政策说起。

  崇祯皇帝于煤山上吊自杀时,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清朝方面。在获取了这一重要信息后,范文程立即向统治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打着为大明复仇的旗号入主中原。入关之初的清人,对明人彬彬有礼,其表现让明朝百姓产生了错觉,认为他们的确是想要“复君父仇”。

  明人所撰的《溲闻续笔》里有这样的记载,当时清人在见到明人时,表现得十分谦卑:“中华乃佛国,我们来到这里践踏佛国的土地,本身即是罪过。”投靠努尔哈赤的明朝秀才范文程,也经常对身边的人说:“我身上长着大明的骨头,和大清的肉。”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满清统治者打造了一颗颗糖衣炮弹,以此来笼络农民与汉族的地主阶级。

  

满清用极少数满人,竟然统治了汉人两百多年,这五个原因很是关键 -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那么,这些“糖衣炮弹”的具体形式又是哪些呢?

  

满清用极少数满人,竟然统治了汉人两百多年,这五个原因很是关键 -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第一个:猫哭耗子

  崇祯帝在煤山吊死的消息可谓让所有大明朝的老百姓陷入到悲痛中,但在满清统治者听来李自成攻陷京城简直是上天赐给的绝佳良机。作为盘踞关外对中原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中原的动乱无疑是他们最想看到的。

  紧接着,满清政权就打出了为崇祯皇帝和皇后发丧的旗号。千百年来,历史重演了无数次侵略者为前朝末代皇帝发丧的桥段,但这些无一例外,全都是为了巩固新政权所制造的政治秀。当然,对于满清来说,这不仅是一场政治秀,还是能给他们带来出兵口实的战争秀。

  在入关之前,多尔衮便给吴三桂写了封信:“予闻‘流冠攻陷京师,明主惨亡,不胜发指”,表面上“不胜发指”,但心里恐怕已乐开了花。

  没过多久,多尔衮的手谕便传遍了大明:“流贼’李自成原系故明百姓,纠集丑类,逼陷京城,弑主暴尸,括取诸王、公侯、驸马、官兵财货,醋刑肆虐,诚天人共愤,法不容诛者。我虽敌国,深用悯伤。今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著礼部、太常寺备帝礼具葬。”

  从该谕令里,我们就能看出多尔衮的语言艺术了。“故明”的百姓因受压迫剥削,推翻了统治阶级,就算天人共愤,恐怕也与敌国没什么关系。皇帝驾崩,举国治丧,这本是理所当然的,可偏偏“服丧三日”这句话从多尔衮的嘴里说出来,令人觉得未免有猫哭耗子之嫌。

  不得不说,满清为了达到安抚舆情,可谓下了血本。满人厚葬了崇祯及几位后妃、公主。既然是“丧葬如制”,势必要花不少钱。这种行为顺利地赢得了大明百姓的好感,愚昧的人民还以为这群外来侵略者真的悲天悯人到为前朝皇帝哭丧,是以“官民大悦,皆颂我朝仁义声施万代云”。

  

满清用极少数满人,竟然统治了汉人两百多年,这五个原因很是关键 -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第二个:鸠占鹊巢

  满人入关以后,对明皇室及达官显贵的态度,亦是值得玩味的。

  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单看满清入关以前的南侵行为,当时早就有宗室死在满人之手。然而,在崇祯帝死后,多尔衮竟对这些故明贵族展现出宽仁的一面:“故明诸王来归者,不夺其爵”。只要归顺满清,一律保留原来的爵位。

  这样的许诺,让不少大明宗室前来投诚。六月,“故明宗室朱帅钦具启投”,第一位“识时务”的人便是朱姓贵族,这让多尔衮喜笑颜开,当即“嘉其知命来归”,封他做了保定知府。

  凡事一旦开了先河,就再也收不住了。

  没过多久,多尔衮来到了北京,第一次在中原的都城举行了早朝。在多尔衮的有意安排下,降将恭顺侯吴惟华站在了文武百官之首,让所有人看到了满清善待降将之风。

  还有一次,多尔衮下令优待明朝宗室,听闻这一消息的大学士冯铨等降臣千恩万谢。紧接着多尔衮微妙地问了一句话:“你们是不是仍在挂念旧主?”冯铨回答道:“您尚且挂念,更何况我们这些旧臣呢?”这句话从一位侵略者和降臣嘴里说出来,着实耐人寻味。

  在多尔衮对中原地区的宗室进行安抚的同时,众大臣亦“迎奉上意”。吴惟华提出,要抚养那些贫困的明贵族子女,不过又要选出其中“女子有色者,得二十人送九王”。表面上要对前朝的遗族进行抚养,实则是想借此机会从里面挑出姿色不错的女子,送给诸王当禁脔,这笔买卖做得可谓十分划算。

  

满清用极少数满人,竟然统治了汉人两百多年,这五个原因很是关键 -第5张图片-大千世界


  第三个:收买人心

  前文中我们亦看出,那些早年归降满清的明臣,都得到了不错的待遇。实际上,这种对降将和大臣的优待,是在多尔衮入关之后才出现的。

  洪承畴虽在投降满清时,就保留了官职和爵位,但在满人入关后洪承畴立即被任命为大学士。此举无疑是在向所有明朝遗臣发出信号:“只要肯弃明投清,必能得到封赏。”诚然,洪承畴是个有能力的大臣,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满清对洪承畴的态度是非常值得寻味的。

  我们知道,洪承畴无疑是满清鞑虏的走狗,他在多尔衮心中的地位亦不高。这样的人,在提出沿用明朝内阁票拟旧例这种影响到政体运转的建议时,竟被多尔衮不假思索地采纳了。实际上,这就是多尔衮想要创造出“汉臣在清廷有发言权”的假象。

  汉臣在满清朝廷里拥有跻身政治核心的资格,这无疑是个笑话。所以说,满清对降臣的优待,与“刘备摔孩子”没什么区别,完全是为了收买人心。陈名夏是明朝的给事中,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在李自成进京时此人躲进了洋人的天主教堂,逃过了杀身之祸。

  后来,陈名夏又转投李自成麾下,随大顺军离京。顺治二年,反复无常的陈名夏又归顺了满清,立即得到多尔衮的启用,官职依旧是给事中,后来还升迁为吏部尚书。

  从表面上看,这种政策似乎让汉臣在清廷有了一席之地,然而却根本没改变过满清政权统治阶层的基本构成。至少,这些汉臣终身都没有希望成为八旗旗主。

  所以,在主导满清政治的,仍是原本的满族贵族。汉人在满清的朝廷里,无疑是跳梁小丑般的存在。不过,在多尔衮入关之初,这样的跳梁小丑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他们既可以解决一些不干涉统治权的现实问题,又能做出表率拉近满清与汉人之间的关系。

  

满清用极少数满人,竟然统治了汉人两百多年,这五个原因很是关键 -第6张图片-大千世界


  第四个:沿用旧制

  多尔衮的套路是配套进行的,如果说“重用”汉官让明朝旧臣对他的好感急剧攀升,那么开科取士就是对广大读书人的一次拉拢。

  《李朝实录》记载:“清人设科于皇城,赐第百余人,远近赴举者甚多云。”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在开科之后,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比之明朝只多不少(毕竟战乱时期国家无法开科)。从这段文字里也能侧面看出,多尔衮对士人的政策也是以优待和安抚为主。

  有了第一年的盛况做基础,第二年顺天府的乡试中一次性出现了三千多名秀才。既然参加了满清的科举,便说明这些秀才已做好了服务新王朝的准备。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有不少汉族士大夫的反清思想已经消失。

  当然,对于多尔衮来说,这些登科入仕的考生与那些降臣之间的没有本质区别。不论他们能力多出色,他们也永远无法获得实权。充其量像后世的纪昀一样,在皇帝身边抄抄写写,做些文书工作罢了。

  

满清用极少数满人,竟然统治了汉人两百多年,这五个原因很是关键 -第7张图片-大千世界


  第五个:安抚背后

  满清为了让大明的百姓归附,可谓是煞费苦心。虽然这一场场政治作秀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终究还是有不少忠于大明的硬骨头,他们宁愿为前朝陪葬,也不肯服务于南侵的鞑虏。

  面对这种人,满清的统治者又该如何做呢?

  杀!杀个干净,片甲不留!

  史可法组织的扬州防御战失败后,满清军队开入城中,一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令颁布下去,一切不肯剃头的老百姓一律斩首示众。

  结果,满人的屠刀在扬州城中挥舞了十天十夜。等到他们封刀时,原本繁华的扬州城已沦为血池地狱:“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

  除了少数老百姓在城池被攻陷之前逃出生天,及一些藏在废墟中未被找出的幸存者,几乎全部扬州百姓死于这场灾难。仅留下尸体的遇难者,就有八十多万!

  在接下来的“文字狱”时期,所有与“扬州十日”相关的文献均被消除。晚清时期,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已没有几人知道当初的内情。若非辛亥革命时有爱国志士将《扬州十日记》带回中国,恐怕这段历史将被满清统治者永封。


标签: 历史趣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