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

大千世界 136 0

  原标题: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

  1904年10月,慈禧太后70大寿。

  在各地进贡的寿礼中,有几件来自苏州民间的刺绣作品受到了老佛爷的青眼。不仅大加赞赏,称其为“绝世神品”,还亲笔写了“福”“寿”二字,赐予绣女沈云芝夫妇。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按理说,慈禧太后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什么样的刺绣能让她都另眼相看?

  好奇的朋友们,可以来宝库匠心馆找一找“沈绣”,虽不能亲眼见到当年的寿礼,但至少能领略一下惊艳了慈禧的刺绣到底是怎样的艺术风格。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沈绣《大文殊兰百合》 张蕾 宝库匠心馆藏说回当年,在得到赏赐的“福寿”二字之后,沈云芝改名沈寿,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1911年,意大利为纪念统一50周年,在都灵举办万国制造工艺博览会。会上由沈寿绣成的《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以其逼真的形象、精妙的绣艺一举夺得 “世界最高荣誉奖”。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1913年,沈寿以意大利名画《荆棘冕冠》为模板,从中选取主要人物耶稣的头像部分,花费整整2年时间绣成一幅《耶稣像》。

  当年,美国旧金山举办了第一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耶稣像》再次夺得金奖。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沈绣《耶稣像》 沈寿 南京博物院藏仔细看这这两幅作品,人物形象饱满,色彩过渡变化微妙,不露针迹,不显线痕,若不是事先知道是刺绣作品,我们几乎看不出它们和油画甚至摄影作品有什么区别。

  因为其“几可乱真”的特点,这种由沈寿开创的刺绣风格被称为仿真绣,也叫沈绣。

  从历史发展轨迹来看,刺绣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向绘画无限靠近。

  中国刺绣起源于西周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绘画水平有限、社会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刺绣只是用来装饰服装和日用品的实用技艺。

  那时的刺绣跟如今差别很大,流行的是 “锁绣”。

  锁绣是中国最古老的针法,因针迹呈链状结构,图案如锁链般圈圈相套而得名,有很强的立体性,非常适宜用来表现曲线,有很强的装饰意味。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5张图片-大千世界


  锁绣示意图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6张图片-大千世界


  龙凤纹绣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但“锁绣”的针法比较繁琐,尤其表现大面积的图案时,费工又吃力。

  于是人们逐渐开始偷懒,大约从唐代开始,刺绣开始大量使用单针单线、直线平铺的平绣。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7张图片-大千世界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8张图片-大千世界


  唐代刺绣《凉州瑞像》中已经出现平绣针法 大营博物馆藏到宋代时,平绣发展成熟,和绘画一样单纯用来观赏的作品随之从刺绣中出现并独立出来。宋徽宗画院内就设有绣画专科,专门以院体工笔花鸟为画稿制作轴、卷、册等刺绣品,史称宋绣。

  从这时起,评价一幅刺绣作品高低好坏的最高标准,就变成了它到底像不像绘画。

  明代时起源于上海的“顾绣”,就因擅长绣制书画作品名闻天下,赢得了“画绣”的美誉,这在当时算是对刺绣艺术的最高认可了。

  而沈寿的仿真绣不仅仅做到了像画,其立体感和细腻程度就算跟摄影作品比起来也几可乱真,堪称刺绣界的超写实,慈禧太后能被其征服也就不奇怪了。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9张图片-大千世界


  沈寿作品《美国女优倍克像》问题是,沈绣是怎么做到“几可乱真”的呢?

  沈绣在苏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相比于湘绣、蜀绣、粤绣,身为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本就以绣工精细著称。

  沈寿又在苏绣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油画的用光用色,融合素描结构和阴阳向背原理,发明了能表现写实题材的针法,使绣品具有色彩明暗,从而达到立体逼真的效果。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10张图片-大千世界


  沈绣《海棠玉兰》 张蕾 宝库匠心馆藏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11张图片-大千世界


  沈绣《虞美人蝴蝶花》 张蕾 宝库匠心馆藏具体来说,用针上,沈绣改变了苏绣的平铺直套,而是根据绣制对象的结构、明暗,顺着形体的肌理形状旋转用针,称为旋针。

  如《耶稣像》的额头部位是横方向丝路的,鼻子是竖向的,这横竖之间的转换就需要根据肌肉生长方向用旋针,眉眼和脸颊肌肉部分更是旋成了圈。

  但旋针的绣制比一般针法难度更大,针角必须要短才能旋转自如,不露针迹。同时还要依据画面的肌理不断变化旋转的丝路。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12张图片-大千世界


  《耶稣像》局部 沈寿 南京博物院藏其次,在选线配色上,沈绣绣品为了绣制的精细,颜色过渡的自然,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案。

  沈绣的色线达到上千种,每种颜色从浅至深都有36或48个色阶,一件作品中用到的色线通常达到一两百种,例如看起来色彩并不复杂的《耶稣像》就用了110多种色线。

  此外,沈绣还创造了“拼色法”,也就是在绣制时把几种色线合为一线,穿到一个针孔里。

  这种方法类似于绘画创作的调色,能够并置得到新色,又能保留原有颜色,使画面色彩丰富多变。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13张图片-大千世界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14张图片-大千世界


  沈绣《百合缠枝牡丹》 张蕾 宝库匠心馆藏但运用拼色法,把多根丝线同穿一针有一个前提:丝线要足够细。

  为此,每根绣线都要被分成若干份,称为劈丝,技巧精湛的绣娘能把一根绣线劈成几十丝,比头发丝更细。

  一件复杂的沈绣作品,需要用这些比发丝还细的丝线,绣上几千万甚至上亿针。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15张图片-大千世界


  劈丝作为苏绣的重要分支,沈绣的工艺复杂程度在整个刺绣界也堪称顶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苏绣的最高水平,堪称“绣中绣”。

  欢迎大家来宝库匠心馆,通过沈绣第四代传人张蕾的沈绣作品,领略传承百年的绣中绣的魅力。

  

刺绣界的超写实 慈禧看了都说好!-第16张图片-大千世界


标签: 历史趣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