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学良90岁获释后接受采访,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讲出3个名字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跟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老蒋。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算是出了一个险招儿。如果老蒋乖乖就范,同意他们的四项条件,那么这次兵谏就是成功的。
老蒋被抓,接下来就是谈判。杨虎城态度比较强硬,他主张杀了老蒋一了百了。张学良却主张用温和的处理方法。他决定先放老蒋回南京,展示出自己的诚意,然后再利用舆论的压力,迫使老蒋主动同意联共抗日的条约。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亲自送老蒋回了南京。这次出行张学良认为自己是安全的,有杨虎城在西安压阵,还有他的30万东北军做后盾,他亲自送老蒋回南京应该是没问题的。
老蒋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他回到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软禁了张学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步错,步步错。张学良这一软禁就是54年。一直到1988年老蒋的儿子蒋经国去世,张学良才真正地获得了自由。
张学良被释放时已经90岁了,前来采访他的人有很多,记者也问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位记者问道:您这辈子最佩服谁?张学良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他思索片刻,讲出了3个人的名字。这三个人是谁,张学良为什么佩服他们?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位是父亲张作霖
张学良能够成为少帅,最大的功劳就是他的父亲张作霖。张作霖能够白手起家,统治东三省,跟日本人周旋数十年,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所以从张作霖的功绩来讲,张学良应该敬佩张作霖。张学良佩服自己的父亲,另外还有一个很简单的理由,那就是张学良爱自己的父亲。
张学良是张作霖的长子,尽管他从小到大都有一点不服管教,但是张作霖还是一直把他当作唯一继承人来培养。为了让张学良能都顺利的接班,张作霖可是费尽了心思。
张学良16岁就被父亲安排到军中去服役,18岁又被送到军校去学军事,毕业之后张作霖又让张学良参加围剿。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张作霖的良苦用心,他知道只有让张学良经过严酷的历练,将来他才能够服众。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给炸死了。张学良在慌乱之中,稳定了局面,掌握了东三省的军政大权,顺利的完成了权力的交接。
张学良代替父亲成为了东北王,此时此刻的他,更加明白了父亲的不容易。父亲的军事能力,父亲的人才运用,还有父亲的政治手腕是他永远都比不上的。
第二位是交情深厚的周总理
张学良跟周总理正式会面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张学良对周总理的评价一直都很高,他也一直视周总理为他一生的挚友。
张学良跟周总理的第一次会面是在延安。1936年4月9日,张学良跟周总理在延安的一个天主教堂里,进行了6个小时的谈话。他们先是谈到身边都认识的人,然后谈到当时的时局,以及彼此对中国的前途的看法,最后他们谈到各自阵营对抗日的态度。那次谈话基本上奠定了张学良"逼蒋抗日"思想方针。
第二次见面是西事变之后的第六天,张学良用专机把周总理给接到了自己的公馆,他们大致商讨了一下,联合抗日的实施问题,以及对老蒋的处理问题。周总理是不赞成张学良亲自送老蒋回南京的,为此周总理还追到了机场。不过周总理去晚了一步,飞机已经起飞。
周总理事后每次提起都是感慨万千。他还多次在会议中提出,要我党不要忘记张学良的功劳。张学良被老蒋软禁之后,周总理为了能够让老蒋释放张学良,也是奔波数年。只可惜老蒋视张学良为猛虎,一直都不肯放手。
周总理还托朋友,给失去自由的张学良送去了一封信。这封信只有,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这16个字。这16 个字,字字都透着周总理对张学良的关心。
这封信张学良收到的时候,周总理已经逝世了。张学良晚年时期一直都在叹息,他说在周总理生前,没能再见他一面,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第三位是伟人
张学良一生都没有跟毛主席见过面。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张学良在一次采访中说,他一直都有想见主席的强烈愿望。他的一个记者朋友采访过主席,他的朋友事后把采访的内容,以及他对主席的印象都详细地描述给了张学良。
张学良根据描述里的内容知道,主席是一个平易近人,对中国的前途有着独特见解的人。1936年4月份的那次会面,张学良约见的对象其实是主席,只是由于多方面的考虑,那次会面才改为了周总理。
老蒋围剿红军时期,主席跟老蒋斗智斗勇,每次都能突围成功。还有主席万里长征的壮举,张学良都是钦佩不已,如果不是阵营的不同,他真希望能跟主席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主席跟张学良没有过正式的会面,但是张学良的一举一动,主席都很关注。西安事变之后,他们也有电报上的联系。张学良对主席的印象一直都很好。他说他之前跟老蒋在一起,心里就只有打仗,但是他跟周总理跟主席接触过之后,他才发现中国还有新的出路。
张学良跟主席之间还有一点渊源,主席的儿子毛岸青还有毛岸英去苏联求学,是张学良资助的。不过张学良事先并不知道他资助的对象是谁。事后张学良自己也感慨说,他无意之间的善举竟然为主席做了一件好事。
小结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一生的转折点。扣押老蒋逼蒋抗日,这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时期,可惜他的辉煌在他送老蒋回南京的那一刻就结束了,他的自由也在那一刻葬送了。
历史上对张学良的评价一直都是褒贬不一。张学良没有看清日军的企图,他的不抵抗命令让东三省失守,从这一点来说他是历史的罪人。但是东北易帜还有西安事变,张学良做的又是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张学良的功过是非,其实谁都没有资格去评说,想要了解一个人要看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标签: 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