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从悬梁刺股到连中三元,古代学霸是如何学习的?

大千世界 161 0

学霸是一类神奇的生物,当你在学习时,他们在学习;当你在玩耍时,他们在学习;当你在睡觉时,他们可能还是在学期。当然这样的付出也会有对应的收获,学霸之所以名为“霸”,自然是因为在学习的领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无论是学习时间,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成绩,学霸都令人叹为观止。

现代在高考的压力下学霸自然是不在少数,更有为了考试挂葡萄糖水,吃各种药物的。不过反过来看看同样被古代高考——科举折磨的古人,所谓有压力就有动力,古代的学霸也不在少数,而且操作方法可能比现代的学生们还要极端。

说到学习努力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头悬梁,锥刺股”,这些个丧心病狂的操作都是有实例的,分别来自于两个人。悬梁的是孙敬,刺股的是苏秦。

历史趣闻:从悬梁刺股到连中三元,古代学霸是如何学习的?-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先说大家更熟悉的苏秦吧,苏秦就是那个“合纵连横”中“合纵”的提出者,《战国策·秦策》中是这样描写苏秦爆肝学习的场面的: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全过程大概就是苏秦给帝王的建议一直不被采纳,他感受到了自己的缺点之后决定继续深造,发奋读书,每天半夜都在努力学习,困了就把自己戳醒,直到大腿上血流到了脚。虽然这个行为非常的危险,如果苏秦戳到了大动脉,那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合纵了,不过对自己如此狠心的学霸苏秦最后也确实悟出了合纵之道,打动了国君,甚至改写了战国的形势。

再说说悬梁的孙敬,此人也是一位政治家。《汉书》中记载了他的学霸事迹:“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这个人是日夜不休的学习,头发挂在房梁上,困了就自然拽醒。这个第一得益于古代的木质房子都有大梁,第二古人都是长头发,比较方便。这个操作现在不太好做了,可能只能头悬日光灯。孙敬虽然政治成就不如苏秦,不过也得到了“当世大儒”之名,绝对是不负他的吐血努力的。

历史趣闻:从悬梁刺股到连中三元,古代学霸是如何学习的?-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这个是学习过程极端学霸,接下来我们看看学习结果极端学霸的,当然他们的学习过程也不会轻松到哪里去。

说到这里就要提一下古代的科举制度了,大家都知道状元是第一,这个实际上是殿试第一,也就是最终考试的第一名,之前还有乡试会试等各级别考试,层层筛选才能进入最后的殿试。这三个考试的第一分别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这就是“连中三元”的由来。

如果再细致一些,实际上乡试之下还有县试、府试和院试,这三个是乡试之前的三个考试,这三个第一成为“小三元”,如果大佬学霸到六次第一,那么就是传说中的“连中六元”了。

这样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毕竟从小到大都是第一的大佬总要存在。明朝的黄观就是这么个神人。《明史》中对黄观有这么一段背景介绍:

“黄观,字伯澜,一字尚宾,贵池人。父赘许,从许姓。受学于元待制黄冔。冔死节,观益自励。洪武中,贡入太学。绘父母墓为图,赡拜辄泪下。二十四年,会试、廷试皆第一。”,

历史趣闻:从悬梁刺股到连中三元,古代学霸是如何学习的?-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史料提到黄观有多么认真学习,但是他的考试成绩实在是太过于亮眼,以至于每一个写道黄观,都要写一下他的第一名辉煌史。黄观又学霸又孝顺,是学子典范了。不过他刚正直率,曾经在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正面怼过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朱棣也不是什么好相处的主,靖难之役之后黄观的境遇可想而知。于是黄观选择了自我了断,投长江自尽,一代天骄就埋没于滚滚江水之中了。

至于连中三元的就更多了,每个朝代多多少少都有几个这样的大佬,唐朝有崔元翰、张又新两人;宋朝则是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若叟、冯京六人;金朝有孟宋献;元朝有王崇哲;明朝三人: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四人:钱檠、陈继昌、戴衢亨、王玉璧。其中,王名世和王玉璧是“武三元”,加起来一共是17个。

其实这些连中三元的大佬们后续发展自然都不会太差,只要不得罪皇帝,一般都有不少机会。但是整体反而并没有我们了解的一些名相亦或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那样有名,可见考试成绩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学霸往往还扎堆,家风底蕴影响颇大,因而一家子出学霸的不少,比如著名的“三苏”就是一家子大学霸的典范。要真单从考试来讲,宋代有一家,一年出了一个状元,一个第十,放在今天就是双胞胎共同考入清北一类的新闻,这一对兄弟是宋庠和宋祁。

历史趣闻:从悬梁刺股到连中三元,古代学霸是如何学习的?-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宋痒是哥哥,他殿试之前已经拿了两个第一,所以最后是连中三元,而弟弟据说本来应有前三的成绩,但是因为考虑到一家两位考生前三过于招摇,弟弟宋祁被迫背锅降级,成为了第十。不过民间依旧对这一对兄弟十分推崇,称二人为“双状元”,流芳千古。

有考试,有学习,就有学霸。学霸们为了最终耀眼的成绩在背后的付出可能无人能及。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成就了一位又一位令人仰望的学霸。

虽说科举或者说考试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状元也未必是最后的赢家,但是在学习上的坚持与知识的积累,给了学霸们更好的底牌。也难怪有“你爱学习,学习就会爱你”这样的说法呢。

文/特约作者 元气爆破少女乖酱

图/网络

参考资料/《战国策·秦策》、《汉记》、《明史》

标签: 历史趣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