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慧廉(William.Edward.Soothill,威廉·爱德华·苏西尔,1861—1935),出生于英国英格兰约克郡的哈利法克斯(Halifax),英国偕我会(后改名为“循道公会”)传教士,同时也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教育家。“苏慧廉”可能是他自己取的中文名字,即音译的“苏西尔·威廉”。著名英国在华传教士,在中国温州传教26年,牛津大学中文教授,英国知名汉学家。
苏慧廉于清光绪七年(1881)十月来温州,任循道公会传教士,寓前教士李华庆嘉会里巷口所遗旧居。首先学习温州话,半年后试以温州话讲道,以后编制温州话拉丁拼音文字,并以温州方言试译圣经。为培养教徒,居宅旁设有书院,为招徕听众,曾以随身携带奎宁、阿司匹林等常用西药治疗疟疾、感冒,教人如何戒烟(鸦片),稍后试行拔牙、修正倒睫等小手术,求医者日众,社会影响日益显著。
苏慧廉1882年启程远赴温州时的形象十年八月十六(10月4日)夜,温州人民反洋教运动处于一触即发之势,苏慧廉率教徒二三十人做礼拜,见群众围集并用石块撞门,立即出外拖拉一人入室关禁,群众破门营救,放火烧毁教堂、书院及居房,该夜火烧六教堂即以此为发端。教案平息后,致力于办医院和学堂:建医疗室,请瓯海关医师劳莱(J.H.Loring)应诊,继请霍厚福(Alfred.Hogg)任专职医师(1893年末);其后约翰·定理(John Ding Ley)来温(1897年),改在杨柳巷办定理医院。学堂初设于二十三年,学生约20人,除授以圣经、英语、古文外,并以江南制造局译西书为课本。
苏慧廉着中国服装的照片二十四年,城西礼拜堂建成,苏慧廉在《重建圣殿记》中承认“近十年来,地则有四五邑,会则有七十奇,人则有三千余”,传教工作获得显著进展。二十九年,完成《新约》温州话全译本。同年秋,开办艺文学堂。三十二年,定理医院改名白累德医院。次年离温,改任山西大学堂(索庚子赔款办学)校长。回英国后任牛津大学汉学教授。欧战期间任基督教青年会宗教工作主任干事。1925年,任中国赔偿法律顾问委员会会员。1926年,任英国派遣中国威灵顿勋爵代表团团员(负责退还中国庚子赔款)。1928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1935年逝世,时年75岁。
苏慧廉在温州的郊外。出自苏慧廉回忆录,后来成为中国史料里提到他时最常见的图像1882年,根据温州方言发音规律,创编了“用拉丁字拼音代替汉字”的瓯音拼音文字。现北京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尚保存有这种拼音文字的书本和课本。
1887年,在康乐坊开办私塾,教授四书五经和圣经,为艺文小学前身。
1897年着手在瓦市殿巷赁房,开办艺文书院(温州墨池小学前身)。
1897年办定理医院,是浙南地区最早的西医院。开创了温州现代化医疗体系。1906年定理医院改名白累德医院,1949年后改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欧战期间,苏慧廉夫妇在伦敦利顿石经营一家旅馆,为赴法华工中的中国翻译提供服务1898年建成城西礼拜堂(温州城西堂)。并撰写碑文,文中有云:“中外集资成数,庀材鸠丁,昕夕董治,月圆十度,方始告竣”。碑文章法严谨,词理通顺,为西方人士中所罕见。
1903年秋,艺文学堂(温州二中海坛校区现址,原有建筑已拆除)建成,是温州的第一所高等教育学校。开学典礼上,当时的道、镇、府、县官员,经学大师孙诒让、西国有名通儒李提摩太等达官名儒毕至。
上图 中英庚款代表团合影。从左到右,前排依次是丁文江、安德生、威灵顿、王景春,后排依次是瓜特金、苏慧廉、庄士敦与胡适
1905年苏慧廉的太太创办艺文女学。
1906年山西大学堂校长(当时仅有的三所公立大学之一,另有京师大学堂和北洋大学堂)。在任期间,将《论语》翻译成英文。他的译本是牛津大学最认可的经典翻译,至今印了已三十多版。
1911年苏慧廉离华返英筹款,拟筹办“华中大学”,任校长。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此计划完全落空。他的太太几年后创办了北京培华女子中学(最有名的学生大概就是林徽因了)。
1911年在欧洲创立法国华工青年会(YMC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向德国宣战,20万华工踏上战场,青年会就是为他们服务的组织。晏阳初、蒋廷黻担任干事。晏阳初教华工识字读书,1920年代开始致力于平民教育七十余年,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
离开温州时,苏慧廉与家人和同事合影1920年受聘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在任期间翻译了《妙法莲花经》,撰写了《中国佛教术语词典》。后者至今都是佛教研究领域最好用的英文工具书。20年代以后,中国所有第一流的知识分子造访牛津都由苏慧廉接待,如蔡元培、胡适。后来苏慧廉加入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胡适和丁文江为中方代表。之后胡适与苏慧廉一起乘火车进入苏联,走遍欧亚大陆后回到英国。
1928年受邀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半年的访问学者。此项目第一个受邀者是伯希和,第一个把敦煌古卷带到西方的人,第二个是李白诗作和《聊斋志异》的译者翟理斯,苏慧廉是第三位。
苏慧廉主持扩建的温州城西教堂1929年费正清投入苏慧廉门下,苏建议他去中国调研考察,学习中文。“费正清”这个名字就是林徽因所起。
1935年5月14日夜间,苏慧廉在牛津Bloomberg Street去世,遗产不过1600英镑,他去世后,他的女儿谢福芸立刻就搬离了他们的住处,因为那里是牛津的校产(谢福芸的丈夫谢立三也是一位汉学家,曾担任英国驻温州、重庆、台湾领事,1925年就去世了,比苏慧廉还早十年)。
位于牛津玫瑰山墓园的苏慧廉的墓苏慧廉所做的事情虽多,对中国的贡献也很大,但是几乎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其实他生命的轨迹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一群重要人物的命运,如翁同苏、胡适、费正清、陈寅恪、林徽因。
牛津的墓地上,苏慧廉夫妇的名字旁刻着《圣经》上的一句话:“他们的功业长存”。
遗著有《A Mission in China》(《中国使命》)、《温州方言新约译本》、《温州话拉丁化体系》、《中国三大宗教》和《汉语学生字典》等书,前者第二、十一、十三、十四等章均记在温传教事,附摄当时的温州珍贵照片多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