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烂牌,平定内患:一个几乎被遗忘的明朝中兴之主
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明朝第八位皇帝,十八岁即位,在位二十三年。明宪宗最让人兴趣昂然的事,是他和比自己大十七岁的万贞儿搞“恋母情结”。在影视剧中,涉及到明宪宗时期,往往都是“成化年间,朝纲腐败,宦官当道”,东、西厂和锦衣卫飞扬跋扈,作恶多端。明宪宗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软弱昏庸,说他是中兴之主,不是扯淡么?但是,评价一个皇帝要看他在位时的功绩才客观。下面就综合几点,说说宪宗皇帝统治的情况。
接手烂牌,平定内患:宪宗从老爸英宗那里接过的江山,并不太平,积累的土地兼并问题以及接连天灾,导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突出。即位的前两年,起义遍地。例如,两广的瑶族大藤峡起义;荆襄地区流民起义;四川湖南的苗族起义等。外部也不安定,蒙古鞑靼进驻河套地区,不断侵扰周边地区;弱小的建州女真,也开始滋生事端了。内忧外患,摆在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皇帝面前的,是个很困难的局面。但宪宗指挥若定,一边平叛,一边赈灾,用人不疑,每次都能顺利渡过。在武力平叛的同时,还设法缓和与解决各方的矛盾,如设置郧阳府,彻底解决了一百多年来的荆襄流民问题。
重拾武功,对外强硬:宪宗是明朝中后期皇帝中,难得的对外强硬派,面对蒙古、女真的挑衅,并没有缩起头来。对蒙古有过主动出击的胜利,譬如,成化九年的红盐池之战,明军主动奔袭,捣毁鞑靼占加思兰部的老巢,让其退出河套地区。由于成化朝对蒙古的强硬政策,蒙古各部落始终有所忌惮,不敢妄动。对建州女真,宪宗来了个大扫荡,史称“成化犁庭”,几乎把建州女真消灭,还斩了努尔哈赤的五世祖董山,只是后来清修《明史》把这些事抹去了。在整个成化时期,明廷整饬军备,重修九边,积极御敌,有十几位官员将领,因为战功而封侯,在这后面的皇帝中都是少见的。
宽宏仁厚,任用贤能:宪宗即位以后,亲自为于谦平反,恢复官职,赐以祭文,受到大臣们的一致赞赏。在国政上,继续任用贤臣李贤,并恢复任用被先帝贬为平民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一时间,朝廷名贤俊彦云集。其时,自然灾害频繁,宪宗能够宽免赋税,减省刑罚及时赈灾,使社会逐渐安定,经济逐渐复苏。难得的是,宪宗还为叔叔朱祁钰平反了。要知道,宪宗不幸的童年大多拜朱祁钰所赐,自己的太子之位都曾被他废过,但是,宪宗宽宏大量,念代宗在“土木堡之变”后,救国有力,将自己父亲废除的朱祁钰的帝号恢复了。《明史》对其评价“恢恢有人君之度矣”充分肯定了他宽厚的一面。
三大弊政:第一个弊政,也是被认为成化朝最大诟病,就是加强了厂卫特务机构的权力,还另开了西厂,厂卫恣意横行,严重干扰了朝政正常运行。由于宪宗迷信方术和佛教,任用了不少所谓的国师法师,如奸邪李孜省、妖僧继晓等。后来,这些人在明孝宗即位时,被一网打尽。第二个弊政,是开设皇庄,与民争地,加速了土地兼并。第三个弊政,是开创了传奉官,所谓传奉官,就是不经过吏部选拔考核,由皇帝自己任命的官员,这其实是破坏了国法。
虽然成化皇帝存在很多不足,但总的来说,功大于过。朱见深去世后,庙号是宪宗。谥法:“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文武可法曰宪”。能够让国家从混乱中重新确立制度和秩序,刑罚与文治并用,以恢复国家强盛的,才能称之为“宪”。宪宗,也就是中兴之主的意思。
《明史》评价其“仁宣之治于斯复见”。可见,时人及清代对明宪宗的评价还是不错的,可是,现在大多只知“弘治中兴”,而忽略了其父朱见深的功劳,正是他为儿子明孝宗创造了一个内无大忧,外无大敌的太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