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曹操,大家兴许都能想起三国时期那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窃走天下的枭雄。曹操计策奸诈、工于谋略,在三国的历史上划下了既遗憾又不可或缺的一笔。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许多人都知道《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德、张飞的忠义、关羽的武勇,这些英雄好汉也都各自留名千古,被世人所传唱。但是一到曹操这儿,人们对他的评价就不尽相同了,有人说他是枭雄,也有人称他“曹贼”,虽说曹操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小,但为什么人们都这样抵触他呢?
首先“枭雄”严格说来也不是什么好词,在我国历史与文化领域,枭雄这个词仿佛就被曹操绑定了一般。枭雄与英雄不同,枭雄在霸业的实施上显得更加蛮横和霸气,而枭雄的野心也是生机勃勃的,只要枭雄有心,就没人能阻挡枭雄前进的步伐。
但其实,很多人对曹操“枭雄”的印象也是由于一种固定思维,现在许多人们了解历史,都会选择读一些书籍或者观看影视剧。但也正正好,书籍和影视剧中,各个都将曹操塑造得奸诈蛮横、野心蓬勃。这最关键的就是与刘备的对比了,许多读者正因为体会过刘备的仁德,在对比之下,曹操就显得狡猾无比,没有仁德之心。而谁知道,“对比”的手法在小说作者看来,只是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办法,给观众带来戏剧化的观赏体验。
曹操究竟是不是以“奸”著称?这在后世看来,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曹操这一人物形象上所加的词汇,仿佛一张刻满字的无形标签张贴在上面。虽说曹操的所作所为人尽皆知,但每个人不免都要联想到那么几个形容词,而非让他背负骂名。
说到曹操是奸雄,可能会因为他所说的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吧,但其实,后世对曹操的刻板印象还是出自罗贯中之手,正史中的曹操不仅不想着篡权汉室,还一直忠心耿耿。人们或许都认为,曹操是三国里最想做皇帝的那个,但其实并非如此,最好的例子就要说到,董卓上位专权之后,关东方面联军集结,当时反对董卓的发起者有很多,按理来说应该由最先发起人曹操担任领袖。但曹操却并没有身居上位,而是推举了袁绍领导盟军。
其实,曹操其人也十分尊重汉献帝,并非是一心想要篡权的存在。这具体表现在曹操见献帝时该有的礼节上,曹操对献帝的礼节到位,而献帝对曹操也有着一番由衷地信任。所以综合而言,曹操背负骂名,只是因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对世人影响太深刻,但其实,任何人都有着两面而是多面,曹操的形象也不止“枭雄”一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