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晚年岁月,婉拒外宾求见,只有金日成破了例

大千世界 141 0

  原标题:邓小平的晚年岁月,婉拒外宾求见,只有金日成破了例

  

邓小平的晚年岁月,婉拒外宾求见,只有金日成破了例-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文/ 窦应泰

  1976年至1997年,是邓小平人生的最后二十年,也是他做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最具闪光点的暮年岁月。近年来,笔涉邓小平的政治、军事、外交、国防等方面的记述和文章常常见诸报端。但有关邓小平晚年的退休生活,尤其是涉及这位世纪伟人的身体及疾病医治等情况的文章却殊为少见。本文系笔者采访相关当事人及参阅大量第一手回忆性史料后撰写的专稿。拟从鲜为人知的角度揭示邓小平人生的另一个侧面。

  退休后深居简出,婉拒外宾求见,极力避免公开露面

  1989年9月4日,邓小平经过认真思考,毅然挥笔,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写了一封重要的信。在这封信中邓小平郑重向党提出一个请求:辞去党和军队的所有职务,正式进入退休生活。中央政治局对邓小平的辞职信进行了多次慎重的讨论,最后在当年的11月9日中央全体会议上才同意接受邓小平辞职的申请。邓小平在信中真诚表示:“我不希望在新的政治局,新的常委会产生之后再宣布我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我多年来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他希望从这一天开始,能够真正过一个退休老人的平民生活。

  辞去军委主席后的邓小平,在北京景山后街的米粮库胡同3号,那座旧式宅院里,真正过上了退休生活。但他的心里仍然关注着他精心培育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仍然关注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邓小平让秘书每天按时读文件,按时把《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几种报纸摆放在他办公室的案头,读报成了邓小平晚年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他为国家不断腾飞的经济形势感到振奋。

  在关注和研究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同时,邓小平有时间也披阅他从前喜欢的武侠小说。尤其是香港作家金庸的作品,邓小平更是格外喜爱。几年前当金庸前来北京访问时,他还拨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这位以武侠小说名噪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在一些文艺类图书中,他尤其喜读金庸的《射雕英雄传》。

  

邓小平的晚年岁月,婉拒外宾求见,只有金日成破了例-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邓小平与金庸交谈。

  作为政治家的邓小平,退休后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利用较为充裕的时间阅读武侠小说,而且还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如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常常让邓小平百读不倦。诚如生活在他身边的女儿邓楠所言:“我爸爸有一个习惯,也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就是无论到哪儿都随身带个字典。遇到他不熟悉的字,不知道怎么读的字,他会翻一翻《康熙字典》。后来我们有了自己编的《辞海》,内容更全,他就翻看《辞海》。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他比较喜欢看地图。我们外出坐着火车,走到哪一个地方,他都会把地图翻出来看一看,我觉得他可能会回忆起战争年代,他在这儿打过仗,有过什么战役,解决过什么问题。他会有这种联想。”

  上世纪五十年代邓小平刚进京时,他一度喜欢上了京剧。尤其喜听言菊朋、马连良和余叔岩的老生戏。“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则喜听谭鑫培、谭富英的旧戏唱片。退休的邓小平也更喜欢听自己家乡的川剧,他说不看川戏没有文化。邓小平兴趣广泛,“文革”前他在工作之余,还观看过芭蕾舞、交响乐、话剧、河北梆子和河南豫剧,晚年的邓小平虽然不再像“文革”前那样频繁地看戏和看电影,可是京剧的唱片他仍然要听。

  当然,在漫长退休生活开始以后,邓小平更加持之以恒地注意锻炼身体。据在邓小平身边长期担任护理工作的郭勤英医生回忆说:“他(邓小平)坚持每天早上和晚上两次散步,特别是早晨的散步是雷打不动的。”她每天早晨都要陪同邓小平在院子里走几圈。真正做到了风雨无阻。

  

邓小平的晚年岁月,婉拒外宾求见,只有金日成破了例-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邓小平年逾九旬以后,仍然身体健硕,精神矍铄。他身边的保健医生总结说:“我觉得他(邓小平)保持自己的健康长寿,有三大法宝:一个是散步,一个是做健身操,另外一个就是游泳。自从我到首长身边,发现他长期坚持散步,风雨无阻,天气好的时候,在家里就在这个小院子里面走。1989年首长退休以后,自己编了一套健身操。这套健身操就是从头部的运动、颈部的运动、上肢的运动和下肢的运动到腰部的运动,非常有秩序地、循序渐进地进行。一般的情况下,他上午散步完以后就在这棵大松树底下做健身操,大概做十到十五分钟。作为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他就自己做操,基本上不用我们医生护士在旁边扶着,只是在他做下蹲动作的时候我们扶一扶。”

  身边人都知道,邓小平的烟瘾很大,这也是他长期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晚年的邓小平一度仍然保持着吸烟的习惯。有时他在会见外宾的时候,也要忍不住吸上几支。一次,邓小平在会见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的时候,与这位不喜欢烟的外国客人谈到了吸烟问题。阿基诺夫人说:“我不能对您说不能抽,因为我不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但是在菲律宾我们内阁开会时是不许抽烟的。”邓小平却笑着说:“要是这样那我就违反规则了。”然而1989年当负责他身体保健的医生提出吸烟的问题时,邓小平却引起了高度的注意。医生告诉老人继续吸烟可能给他身体造成的危害时,劝告说:“虽然您吸的烟是特制的,过滤嘴也很长,但仍然有害您的健康。我建议吸烟和饮酒的习惯最好改掉。”邓小平保健医生郭勤英回忆说:“首长是1989年戒的烟,当时正式地跟首长谈了一次,说以后最好尽量不要抽烟,因老年人吸烟肺功能就会逐渐减弱。对于一个每天一包烟,有长期烟史的人来说,戒烟绝不是容易的事。后来他真的一支都不抽了,戒得真是干脆。在戒烟这件事上我特别佩服老人家的毅力。不管他从前吸得多么凶,说戒就戒,而且不像其他人那样戒烟,开始要吃些瓜子,花生什么的。小平同志从来没有为戒烟吃过那些东西。”在戒烟的同时,邓小平也是决心把他多年喜欢的酒也戒了。他先是戒掉白酒改饮黄酒,1990年底邓小平把喜欢喝的黄酒也戒掉了。这两个嗜好的彻底戒掉都不是容易的事。

  

邓小平的晚年岁月,婉拒外宾求见,只有金日成破了例-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晚年坚持读书的邓小平。

  邓小平对辞去中央职务时所作的承诺,晚年真正做到了身体力行。从他表示退休后不再会见外宾一事上看,他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可是,虽然邓小平正式退休了,许多外宾来访时仍然希望能得到邓小平的接见,但邓小平都以身体原因加以婉拒。只有一次邓小平破了例。1991年10月5日,邓小平听说老朋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访华,他决定破例前往钓鱼台国宾馆与金会面。这是因为建国后,他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曾经数十次与金日成会面。他本人也应邀五次前往朝鲜进行国事访问。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金日成到访时,他还曾亲自陪同这位老朋友前往各地,期间在成都还请金日成品尝自己家乡的川菜。两人友谊甚深。根据邓小平的要求,退休后的外宾求见都一律要外交部挡驾。可这一次邓小平却同意了外交部转达的金日成见面要求。邓小平在答应会面的同时,仍然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主动提出此次会面报纸不发消息、不登照片、也不要拍电影公映。只作为老朋友间的私人会面。

  这次会面是邓小平和金日成的最后一次见面,也是邓小平今生最后一次接见外宾。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在北京隆重举行。会前江泽民等中央常委曾表示希望邓小平能出席这次大会的开幕式。可邓小平却以身体原因婉拒了。不过他在家中每天都读阅大会的简报和文件,有时也通过电视了解大会的进展情况。邓小平为中共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短短几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到了大会将要闭幕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纷纷表示希望见到退下来的邓小平。受大会的委托,邓小平收到请他出席闭幕的正式请函,在这种盛情难却的情况下,邓小平才决定破例光临大会。当邓小平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时,全场掌声雷动。江泽民等常委都希望他能给代表们讲几句话,可邓小平却说:“我已经退休了,只是个普通党员,还是不讲了。”邓小平在代表们此起彼落的掌声中绕场一周,然后他挥手告别,很快就退出了大厅。这是邓小平晚年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邓小平的晚年岁月,婉拒外宾求见,只有金日成破了例-第5张图片-大千世界


  ◆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再次视察深圳。

  邓小平生前的最后一次视察,是1992年1月。他1月17日从北京启程前往南方视察那天,正是农历羊年的腊月十三。严冬的北京已是一派迎新春的气氛。而邓小平现在将要开始的是退休后的最后一次南行。1月19日车抵深圳,受到了中共广东省委和深圳市委负责同志的迎接。他见省长梁灵光的第一句话是:“深圳特区,我是倡导者,能不能成功,我要来看一看。”邓小平与先期到达的杨尚昆、王震等汇合,然后视察了深圳和珠海两特区。1月20日,邓小平登上深圳第一高楼——国贸53层。在这里他居高临下,俯瞰脚下的千楼万厦,发表了老人晚年最长时间的历史性谈话。他说:“深圳发展得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邓小平这篇重要的谈话,被深圳市委宣传部长陈建华全部收录下来,后整理成文稿在报纸全文发表,顷刻激起全国上下的一片欢腾,改革的春风再一次吹遍了大江南北。从此,邓小平再也不曾亲临他所钟爱的深圳特区。这次历史性的南行,以及“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成为邓小平晚年关心改革开放的一个新闻亮点。

  在邓小平的晚年,春秋夏三季,他喜欢居住在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北京。每到冬天,尤其是春节将临,邓小平一般都要到南方去居住一段时间。他人生的最后几年,邓小平往往会在上海过年。邓小平每年到上海过春节时,媒体一般都会公开报道。邓小平的一行一止,都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然而1994年春节邓小平在吴邦国等上海市委领导陪同下来到浦东大桥视察的电视镜头,却成为了邓小平退休生活的最后的公开亮相。

  帕金森氏症给邓小平晚年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邓小平晚年的另一爱好就是打桥牌。1992年元月,由邓小平倡导的“运筹与健康杯”老同志桥牌比赛,终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小平亲自参加,而且老人的牌兴不减当年,他出牌的机敏与准确,仍让所有参加这场比赛的老同志们羡慕不已。最后的冠军当然为邓小平斩获。当时的邓小平已经88岁耄耋高龄了,他认为得不得奖无关紧要,而桥牌的出牌准确性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智能。一些报道这次活动的记者认为:“从老人身上几乎看不出任何衰老的迹象。”然而生老病死毕竟是自然规律。1994年国庆节以后,邓小平的身体开始不断出现一些不如意的病状。特别是他的手,不知何因竟不断的抖颤。邓小平坚持多年的桥牌运动,也因此受到这种被称为“帕金森氏症”疾病的困扰。从前邓小平与人打桥牌时,可以从晚上七点一直打到午夜十二点,也不觉得累。后来因身体的原因,打牌的时间在不断地缩短。尤其是确诊他染上帕金森氏症后,手在打牌时抖动不停,到后来他连拿扑克牌也做不到了。有时他抽一张牌需要很长时间,只好由他的女儿代替他拿牌和抽牌,坚持到最后连坐在那里看牌也有困难时,邓小平才不得已放弃这一晚年锻炼脑子和身体的有益活动。

  

邓小平的晚年岁月,婉拒外宾求见,只有金日成破了例-第6张图片-大千世界


  ◆1992年1月2日,中国桥牌协会名誉主席万里授予邓小平第九届“运筹与健康”桥牌赛冠军奖杯。

  由于体力不支,他数十年持之以恒的晨晚散步,也不得不停止了。这让家人和守候在身边的医护人员格外忧虑。中央政治局对邓小平的疾病也尤其重视,经会议讨论决定,很快组成了一个以解放军总医院著名医生和北京其他医院著名专家为主体的医疗小组,具体负责邓小平晚年疾病的诊疗和医治。经过专家们的认真检查研究,发现邓小平的身体状况是:他的心脏没有问题,虽然年事已高,但并无一度让专家们担心的冠心病,这让所有专家们都感到欣慰。经检查认定,他的肝脏、肾脏和脾脏也都很健康。由于几年前的前列腺手术做得比较彻底,暮年时没有任何并发症,更让人们高兴的是,邓小平也没有一般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糖尿病。曾参加邓小平疾病会诊的吴蔚然教授说:“他的心脏并没有什么厉害的病,肝脏也好,也没有糖尿病,就是后来神经系统不太好。由于帕金森病影响他咳嗽,影响他吃东西,后来只能吞咽,也影响他活动。他患帕金森症的时间也长,到后来情况越来越差,再后来就是呼吸的问题了。”

  邓小平晚年染患的帕金森氏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的顽症。如果是一般体质较差的老人,此病很可能让人过早地陷入神经和肢体的瘫痪状态,这毕竟是一种无法治愈的顽症。然而邓小平直到88岁还能在北戴河游泳,89岁还能徒步在上海浦东新建的大桥上行走,92岁尚能在北京景山后街的家中长时间散步。因而染患帕金森氏症的邓小平在向病魔挑战的过程中已经创造了奇迹。

  1996年12月12日晚,位于北京西郊的解放军总医院忽然接到中办的通知,一位重要病人将要在当天晚些时候入院。专家小组马上进行集中,他们都知道前来就医的就是他们格外关注的邓小平。当晚7点30分,几辆黑色小轿车在严冬的暮色下悄然驶进医院南楼。20年前当邓小平来此进行前列腺增生手术时,老人虽在病中却是迈着稳健的步子,自己走下车并进入电梯的。而这一次因长期饱受帕金森氏症的困扰,邓小平是被人用担架抬进电梯并进入高干病房的。其病情的危重显然不言而喻。

  

邓小平的晚年岁月,婉拒外宾求见,只有金日成破了例-第7张图片-大千世界


  邓小平入院前的几个月中,尽管身受帕金森氏症的折磨,但他仍然每天坚持多年养成的良好习惯:清晨6点起床后,坚持自己进卫生间洗漱。然后来到餐室吃简单但有营养的早餐。8点,邓小平准时走进他的办公室,机要秘书会把重要的文件和报刊,有序摆放在他的案头,再把老人需要的花镜和放大镜放在邓小平目力所及的地方。这个时候往往是邓小平一天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他可以从那些文件和报刊中,了解国内外最新发生的大事。一些重要的经济数字,邓小平会反复阅读几次并牢记心中。到上午10时他会发现医生和护士已经守候在办公室门外了。他知道雷打不动的散步时间又到了。可到了12月12日这天清晨,上述每天必做的事,忽地都戛然而止了。并不是因为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个雪天,窗外的寒风和飘飞的大雪,并不是改变邓小平惯常行动的原因。这一天他的疾病突然沉重起来。清晨时他的咳嗽声引起了身边医护人员的注意。起床后的邓小平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的症状。早点摆放在面前,邓小平不仅没有食欲,而且吞咽也极为困难。从前风雪无阻的散步,也因他身体状况不佳而被迫取消了。在这种情况下身边医生经请示中央,才决定马上把患有帕金森氏症的邓小平,紧急送进解放军总医院治疗。

  负责邓小平病房的科主任郑秋甫,在回忆当年邓小平入院时的情景和入院初期的病况时,这样说:“刚入院时,小平同志还能下床,在特制沙发上坐一两小时,并由护士喂他进食,但自1997年1月中旬持续高热后再也没有下床。……”邓小平的病情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大事。医疗小组为医治他的疾病,多次召开有各院专家参加的会诊。医生们精心设计了多种医疗救治方案,调来最好的护士,紧急调集特效药。经过专家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邓小平的病情暂时得到了缓解。眨眼1997年的元旦到了,在纷纷的落雪中,邓小平竟然在护士们的护理下能够进餐了。虽然餐量有限,可是他总算能像从前那样自己动筷子了。由于他的精神好,午餐过后邓小平又可以坐起来看电视了。有趣的是电视里当时正在播放12集系列电视片《邓小平》。当老人看到画面上出现了他自己当年在法国留学的镜头时,精神为之一振。当他看到自己身穿黑色短呢大衣,器宇轩昂的青年英姿时,脸上露出了入院以来的第一次笑容。

  

邓小平的晚年岁月,婉拒外宾求见,只有金日成破了例-第8张图片-大千世界


  ◆邓小平在家中打桥牌。

  1997年元月初,邓小平的病情处于一个短暂的稳定期。医生们并没有因为他病情稳定而放松进一步探寻医治帕金森氏症的有效办法。医疗小组感到最为困难的是,邓小平就医后的饮食问题。因他吃饭时不断发出呛咳,所以吞咽更加困难,有时甚至连喝粥也很费周折。到春节前夕,邓小平的病情又加重了,他不时会出现昏睡的症状。这让医护人员非常忧虑,都期盼着奇迹的发生,他们希望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邓小平能度过北京最寒冷的严冬,等到春暖花开时节,老人的身体也许会焕发出新的生机。然而一些精心拟定的医疗方案,在医治过程中往往不如人意。邓小平的身体仍在帕金森氏症的痛苦折磨下变得更为虚弱。

  1997年春节的阵阵鞭炮声传到了幽静的医院南楼,邓小平在除夕夜静静聆听着,他似乎感受到了几分新春的喜气。多日进食不畅的老人,今晚竟不拂医生和护士们的好意,他望着放在面前的一碗热腾腾水饺,还有那些厨师特意为他烹饪的四川菜肴,仍旧没有丝毫胃口。尽管不断地咳嗽,吞咽也相当困难,邓小平还是坚持吃了一点。他明白在这难得的节日中,守候在身边专家组成员和护士们的心情。这餐年饭吃得时间很长,但他尽最大的努力,要求自己多吃几口。守候在医院南楼的警卫战士,虽然无法进病房探视重病中的邓小平,可他们还是设法用贴对联等方式,表达了战士对这位首长的由衷祝福。

  正月初一,邓小平病情开始转重。医疗小组成员放弃了休假,他们在想尽办法力求改善老人呼吸愈加困难的状况。专家们面对他呼吸功能严重衰竭的危势,积极进行抢救,坚持到2月18日(农历正月十二),经会诊决定借助机器来帮助邓小平呼吸。虽然症状有明显缓和,但邓小平毕竟已是93岁的高龄老人了,由于病体衰弱,邓小平的病况仍不容乐观。邓小平家人始终和专家们守候着,她们尊重医护人员,对医疗小组研究决定的所有医疗方案,都表示支持和理解,这让医护人员感到极大的安慰。

  2月19日,邓小平的病情短暂稳定。但望着陷入深度昏睡的老人,几乎所有参加救治的医护人员到了晚饭时,谁也不愿意离开病房。他们似乎感到将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傍晚5点过后,邓小平病情突然转危,专家们发现心电监护仪上的心率开始不断往下滑去,由60、50、40,一直滑到30……,所有人的心都被这突发的情况揪紧了。医生们立即进行紧急抢救,然而所有办法都用尽了,邓小平的病情却不见丝毫好转。老人面色开始变白,17点40分后,心电监护仪上已经变成了一条直线。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医生们仍然坚持抢救,他们希望突然出现奇迹,让病危的邓小平转危为安。可是心电监护仪上的直线忽起忽伏,并没有发生医生们盼望的好转迹象。这样一直抢救到21点零8分,心电监护仪上再次出现了那条可怕的直线,而且这条直线不再起伏,医疗组组长、阜外心血管医院院长陶寿淇与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牟善初,发现继续抢救已经回天无术,于是沉痛宣布停止抢救。一代伟人邓小平终告不治。病室内外顿时响起一阵哭泣之声。

  卓琳及子女给党中央信中的五点意见,体现了邓小平生前对后事的安排

  当夜,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沉痛宣告邓小平同志逝世。

  邓小平夫人卓琳早在邓小平逝世前,即向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和中共中央,发出一封关于邓小平身后事安排的重要信件。内称:

  江总书记并中央:

  近来小平同志病重,作为他的亲人,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我们知道,中央的同志们都很关心小平同志,也与我们一样,已开始考虑有关后事安排。

  

邓小平的晚年岁月,婉拒外宾求见,只有金日成破了例-第9张图片-大千世界


  ◆上世纪90年代全家合影。

  小平同志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生死问题的看法向来达观,关于他的后事,近年来曾对我们多有交待。为了体现小平同志一生的追求和信念,完美地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根据他的嘱托,我们提出如下意见:

  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小平同志历来主张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符合他的看法。

  二、追悼会在火化后举行。骨灰盒以中国共产党党旗覆盖,上方悬挂体现小平同志精神面貌的彩色照片,以表达庄重肃穆的气氛。

  三、家中不设灵堂。

  四、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

  五、不留骨灰。根据小平同志本人的意愿,把骨灰撒入大海。

  小平同志毫无保留地把毕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我们希望,我们为小平同志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既能体现小平同志的精神本质,又能以最朴素和最庄严的方式表达我们的哀思。

  以上当否,请予考虑。

  卓琳暨子女

  邓林 邓朴方

  邓楠 邓榕

  邓质方

  1997年2月15日

  关于邓小平骨灰是否保留一事,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就主张死后不保留骨灰。邓小平也曾是此事的极积支持者。1955年邓小平在中央这份重要的文件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陈云1959年2月10日,曾为身后骨灰问题再次上书中共中央,陈云在信中说:“前几年有一次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上自愿签名死后火葬,那一次我未出席会议所以没有签字。我是赞成火葬的,特补此信,作为我的补签字。”当年,邓小平闻讯对陈云此举表示赞赏。并在死后捐献遗体医学解剖的问题上也与陈云同志不谋而合。

  据邓小平的子女们回忆说,邓小平生前曾就他死后的骨灰如何处理一事,在餐桌上与家人多次聊天。有人主张他死后骨灰应埋在果树下。但邓小平却很快否认,他幽默地说:“如果那样一来,谁还敢吃水果。”听到有人说最好撒到大海,邓小平诙谐地笑了:“那样最好,那样最好。”对于邓小平的骨灰,他的女儿邓榕表示:“我父亲这个人是一个乐观的人,同时他也是非常唯物主义、非常达观的一个人。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他非常达观,也非常开明。在我们家里,生死问题从来不是一个禁忌的话题。在饭桌上,大家开玩笑,经常就能谈到这个问题,我父亲也不忌讳谈他将来去世的这个问题。他从来都胸怀坦荡地跟我们讲,将来要是我死了,你们不要给我建墓碑,也不要保留我的骨灰。他喜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他认为他是属于这个大自然的。那么在他过世以后,我们也应该让他回归大自然。我觉得让他回归到大自然,就真的是完成了他的心愿,也是一种最高的境界。”

  

邓小平的晚年岁月,婉拒外宾求见,只有金日成破了例-第10张图片-大千世界


  ◆北京长安街,群众自发悼念邓小平。

  尽管邓小平在生前已有不留骨灰和不设灵堂等遗嘱,可是,解放军总医院,是邓小平走完93年漫漫长旅的最后驿站。这里的医生和护士们,都与这位德高望重的卓越革命家和领导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在2月20日,也就是邓小平去世的翌日清晨,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小礼堂,自发地为他举行了一个简短的送别仪式。邓小平的遗体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老人在花丛中安然长眠了。所有为他生前医治疾病的医护人员,都含泪走过老人身边,人们洒泪为邓小平送行。2月24日上午,治丧委员会按计划在八宝山火化邓小平的遗体。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和荣毅仁等,亲往医院护送邓小平的遗体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

  1997年2月25日上午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青纱垂挂,白花若雪。在一阵阵哀乐声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为邓小平举行的追悼大会庄严隆重。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在悼词中缅怀了邓小平轰轰烈烈的战斗一生,江泽民在致悼词时三次哽咽。

  关于邓小平骨灰如何安放一事,中共中央对此十分重视。经过认真讨论研究,中央决定尊重邓小平生前对身后事的安排。早在1989年9月4日,邓小平就曾对中央负责同志表示了身后丧事从简的意见,他说:“我死后丧事也要简化,拜托你们了。”中央注意到,在邓小平病逝的四天前,卓琳率子女联名写给中共中央的信中,特别提到了邓小平对死后骨灰的处理意见及捐献眼角膜等事宜的安排。这实则就是邓小平对身后事的一种郑重遗嘱。中央根据上述原因,最后同意邓小平家属将其骨灰撒向大海的要求。中共中央决定3月2日为撒邓小平骨灰的日子,同时委派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随同卓琳及其子女,一齐乘专机飞往事前确定的区域。当天上午11时半,胡锦涛等中央负责同志,随卓琳及子女亲属们,护送党旗覆盖的邓小平骨灰前往预定的撒灰区域。当专机升空后,直向大海的方向飞去。在海天相接的地方,胡锦涛和卓琳及其子女们,共同手捧着这位世纪伟人的骨灰和着五彩缤纷的花瓣,撒向邓小平向往的浩瀚大海,实现了他人生的最后愿望。


标签: 名人轶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