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展示领导力的最后机会”,本届G7峰会抓得住吗?

大千世界 110 0

  原标题:“西方展示领导力的最后机会”,本届G7峰会抓得住吗?

  七国集团(G7)峰会将于6月11日至13日在英国康沃尔郡的小镇卡比斯贝举行。以蜿蜒绵长的海岸线为背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的领导人将进行新冠疫情暴发后的首次面对面会谈。

  气候变化是英国为此次峰会设置的关键议题之一,此外,G7领导人还将重点讨论疫苗分配和经贸复苏等问题。英媒称,如何应对俄罗斯与中国也将是G7峰会的“重头戏”。

  “世界一直期待七国集团运用我们的共同价值观和外交力量,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繁荣的地球。”英国首相约翰逊在2021年G7峰会官网上的致辞中写道。美国总统拜登9日启程赴欧前对媒体表示,此行目标是“强化联盟,向俄罗斯和中国表明,欧洲和美国关系紧密”。

  在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的新环境下,今年G7峰会释放何种信号备受关注。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副所长田德文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尽管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世界舞台,但美欧在具体议题上存在许多分歧,此次峰会可能会显得比较平淡。

  路透社7日评论称,G7国家希望借助一场关注疫苗、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的峰会,表明“西方世界还没有结束”。

  疫苗行动力度够吗?

  2019年G7峰会上,“貌合神离”的领导人们最终没有发表联合公报,而原定于2020年6月在美国戴维营举行的第46届G7峰会在几经波折之后不了了之。直到现在,第47届峰会得以召开,而美国、日本、意大利的政府首脑都已换了新面孔。

  当下摆在G7面前最为急迫的问题是制定切实举措,让更多人接种疫苗,尽快终结全球疫情。七国在完成其国内疫苗全覆盖之前,还面临向发展中国家捐赠疫苗的压力。

  “2020年的全球合作失败了,但2021年可以迎来一个新时代。在所有地方和所有人都安全之前,没有人是安全的。”上百名各国前任领导人、前任外交官等知名政要日前签署联名信,敦促G7帮助贫困地区提速接种新冠疫苗。

  拜登在前往欧洲之前曾表示,他准备公布一项“全球疫苗战略”。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9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美国将购买5亿剂辉瑞疫苗,并在未来两年内将其捐献给全球近100个国家。

  彭博社根据其获取的一份G7公报草案报道称,七国领导人将承诺在未来一年内提供至少10亿剂疫苗,使全球80%的成年人接种疫苗。同时,他们还将商议结束对疫苗出口实施不必要的贸易限制。

  作为G7峰会的东道主,英国希望在抗疫方面展现领导力。约翰逊上个月在接受加拿大广播公司(CBC)采访时表示,希望G7峰会可就“疫苗护照”互认达成协议,并拟定一项“国际流行病响应条约”。

  G7的疫苗援助令人期待,但其力度或许还不够。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的“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呼吁发达国家在今年年底之前就捐赠至少10亿剂疫苗,因为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疫苗供应的巨大缺口。

  气候治理的合与争

  除疫苗分配,气候问题也将是G7峰会议程上的核心议题之一。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的峰会上直接跳过了关于气候变化的会议,而拜登上台后的美国已重返国际气候治理,其欧洲盟友们也对拜登政府寄予了很高的期待。

  七国集团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全球总量的近四分之一。一些环保组织和机构认为,G7峰会上有关气候变化的表态和举措,将为今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气(COP26) 的成败埋下伏笔。多个环保组织已对英媒表示,他们将于峰会召开期间在卡比斯贝举行示威,要求G7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实际行动。

  5月G7成员国基本达成共识,到今年年底停止对排放碳的煤炭项目的国际融资,要求企业披露有关气候变化的金融风险,并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G7还计划将上述内容写入联合公报。

  路透社报道分析称,随着G7在放弃煤炭上加速行动,仍使用煤炭的国家将越来越孤立,可能面临更大压力。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对澎湃新闻表示,由于短期之内全部退出煤炭项目很难,故西方发达国家正为此制定时间表。“气候变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能只讲应对,不讲发展。对每个国家而言,都是有了发展才可更好应对气候变化。” 李志青说道。

  气候问题如今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争夺全球治理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在今年4月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美国作为主办方,致力于再次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领袖,拜登政府在峰会上制定的新减排目标比奥巴马政府作出的承诺还要多出一倍。

  在此背景下,此次G7峰会预计将会进一步推动全球减排行动。不过,有外媒指出,鉴于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故G7在气候问题上单独行动实际上是徒劳的。

  “气候治理的话语权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经济发展规模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李志青表示,气候议题在经济金融领域有很强的“外溢效应”,西方发达国家在此领域争夺主导权,实际上也存在分歧,“我们一方面要抓住机会,加强研究,从战略和理论高度向实际的举措推进。”

  对华阵线?

  在5月举行的G7外长会议上,俄罗斯与中国已经成为核心议题。据俄新社报道,彼时七国外长讨论俄中问题所花费的时间是讨论其他问题的三倍。而在即将到来的G7首脑会谈中,这仍然将是无法回避的焦点。

  而且,作为今年G7轮值主席国,英国邀请了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领导人一同参会,受邀四国中三个是亚洲国家,用意可见一斑。

  “拜登政府可能还是希望G7在应对俄中方面可以展开更多的沟通和合作,希望把G7作为一个应对中国的首要阵线。”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明昊告诉澎湃新闻。

  日媒称,此次G7联合公报预计将提及“台湾海峡”。韩国方面也获取到了类似的涉华信息,但其迅速与之撇清了关系。据《环球时报》6月10日报道,韩国青瓦台发言人9日举行吹风会,针对G7峰会后发表的共同声明中可能包含牵制中国的内容,发言人表示,该声明是G7成员国之间讨论的正式文件,外部受邀国家不参与。

  据彭博社报道,G7还计划在峰会期间推出“清洁绿色倡议”(Clean Green Initiative),其主旨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框架,支持其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知情人士称,G7希望将这一战略框架推广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方案”。

  赵明昊指出,“清洁绿色倡议”的关键问题是由谁出资、需要多少资金投入,以及倡议实施的重点区域在何处,“在实施区域方面,各国还存在分歧。”

  G7国家在涉华议题上的分歧显然不限于“清洁绿色倡议”,它们在对华立场上并不完全一致。《卫报》10日报道指出,“中国”一词最终可能不会出现在G7联合声明中,因为欧洲国家并不愿意挑起它们所担心的“新冷战”。

  田德文认为,在涉华议题上,G7表态可能会比较有“原则性”,未必会推出更多对抗性的举措。田德文分析称,拜登上台意味着“美国的欧洲化”,同时也会推动“欧洲的美国化”,这种变化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美欧在对华政策的原则上愈发趋于一致,对俄中表现出更加强硬的立场,但这种表态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它们很难和中国“脱钩”。

  6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答拜登参加G7峰会是其“打造联盟制衡中国计划的一部分”的问题时表示,鼓吹对抗肯定是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当今时代潮流和各国共同心愿。拉帮结派搞集团政治和“小圈子”的做法不得人心,注定没有出路。

  “我们希望有关国家能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客观理性看待中国,为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多做一些实事。”汪文斌说道。

  G7影响力的变与不变

  “再见吧,G7。你曾经主导世界,但如今你只是世界越来越小的一部分。你难以忍受自身地位的衰落,于是你责怪中国,但你的失败只能怪自己。” 英国知名学者、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5月5日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过去,G7在重塑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5年,在石油危机和货币市场动荡的背景下,G7召开首届峰会,在汇率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以缓解危机。

  上世纪70年代,七国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约80%,如今这一占已比降至约40%。

  近一年多来,新冠疫情的冲击又对G7的传统优势领域和软实力造成了影响。但这是否意味着G7影响力已衰弱?

  “民主发达国家构成的这一集团的影响力依然较大。” 赵明昊认为,决定G7影响力和领导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西方国家之间的“内聚力”,在危机背景下,假使这些西方发达国家愿意加强合作,那么G7的影响力非但不会减弱,反而会增强。与此同时,现在新兴国家的内部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准确看待G7的影响力。”

  近年来,为增强G7实力,英美两国都曾提出过“扩容”的想法,但因争议颇多而被搁置。2020年5月,约翰逊政府曾提出组建包括G7成员国在内的“民主十国联盟”(D10),然而应和寥寥。

  田德文表示,倘若G7仍然寄希望于通过构建民主国家同盟、制定“印太战略”等方式来应对中国,遏制新兴市场国家,对世界经济变化过程进行干预,虽然这才短期内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最终会造成“双输”的结果,而且“不可持续”。

  G7峰会在即,相比承诺与口号,更需要的是行动。“G7峰会是西方展示领导力的最后机会”,《金融时报》日前以此为题发表评论称,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危机给G7展示领导力提供了独特机会,这样的机会可能不会再有。


标签: 热点新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