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媒体: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徐镜人离世,网友:也算是为人民服务了
新苏商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并确认,北京时间7月10日,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在新疆出差途中因病不幸离世,享年77岁。
徐镜人是中国知名企业家,曾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创业企业家”、“泰州市突出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并光荣当选第十届、第十一届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中国医药行业佼佼者——扬子江药业集团的缔造人,徐镜人是中国医药行业也是江苏企业家的标杆人物。
回顾徐镜人传奇坎坷的一生,可以说的故事有太多太多。
从小作坊做起,敢“赌”敢拼
徐镜人曾是一名军人,1966年从部队退役后,他决定进入医药行业,揣着募集而来的几千块钱,在泰兴县口岸仪表厂创办了一个小作坊式的制药车间,这也就是扬子江药业集团的前身。
这家制药厂于1971年诞生之时,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厂里只有六间平房、几口大缸、几台简易的设备和数名工人。“缺钱、缺人、缺技术、缺设备。”在老职工鞠明生的回忆中,当时没有国家拨款,也没有银行贷款。在这样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徐镜人硬是铆着一股不服输的闯劲,身兼数职,自己既当厂长,又当泥瓦工、建筑工、搬运工。带着老职工东拼西凑,他还跑到河南安阳第二制药厂学习制药工艺,带回生产菌种。也正是这样,徐镜人的小小制药厂初具规模。
1981年,“国务院国发179号”文件规定,“严禁乡镇一级开办制药厂”,一个县只能保留一个药厂,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的药厂须关停,制药厂面临关厂的危机。所幸彼时厂里生产的板蓝根冲剂已小有名气,在徐镜人的坚持和协调下,制药厂改为县办,名为“泰兴药厂口岸车间”,化险为夷。这次改变既是面对危机的权宜之策,也为制药厂迈向新一步打下基石。
很快,作为一家制药厂,扬子江迎来了又一次机遇。
1988年上海爆发严重乙肝,近30万人确诊。也就是在这时,民间开始流传“板蓝根”可以防治甲肝、甚至治疗乙肝的说法,徐镜人因此接到一笔400万包板蓝根的大订单。虽然那时的工厂一个月仅能产出5万包板蓝根,但是他“赌”了一把,接下了这笔生意,加班加点搞生产,最终按时向订货方交出了385万包板蓝根,虽然没有达到约定的数字,但差距并不大。这笔订单让徐镜人收获了“板蓝根大王”的称号,也让扬子江这个默默无闻的小药厂初露锋芒。
蓄之愈久,其发必速。从1971年创办到1988年,历时17年,扬子江复合增长率达50.19%;从1981年到1988年,产值和利税连续八年翻八番。在成立和发展的第一个17年里,扬子江药业如一只蛰伏的鹰,为自己未来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没上市的“巨无霸”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在1988年到2005年的这第二个17年里,徐镜人带领着扬子江从销售过亿到实现产销双双过百亿,逐渐成长为全国医药行业龙头企业。
尽管扬子江已在医药领域取得了如此卓然的成绩,但掌舵的那个人却相当低调,甚至是神秘。在扬子江进入公众视角的几十年里,徐镜人在外界的曝光度和扬子江的名气比起来,相当之低。在很多的会议和演讲中,他所说的也只有寥寥数语,所谈也是以行业为主,很少涉及扬子江自身。“整个发言过程中,他甚至很少抬头”,有媒体如此形容。
在公司的经营理念方面,徐镜人是十分谨慎的。他有一个“三不原则”:不搞兼并联合、不盲目上市、不搞自己不熟悉的产业。曾经有人劝他搞房地产,徐镜人以“不熟悉”为理由拒绝,他说,自己要看准了一个目标走到底,把实体做得有尊严。
在这样看似“古板”的经营策略下,徐镜人带领着扬子江走过了稳扎稳打的50年,这其中掩藏的是老一辈人对中国医药行业的热爱、执着与守望。
扬子江药业集团总部的上空,始终飘扬着一面写着“求索进取,护佑众生”字样的厂旗;每一年的建党节歌赛时,扬子江都会流转着“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歌声,这既是扬子江的企业理念,也是徐镜人的赤子丹心。
抗击非典、汶川大地震、天津港大爆炸、盐城龙卷风等种种灾难中都可以看到扬子江默默作出的贡献。
为村庄捐款、建桥、捐厂,每一年也都能见到徐镜人慰问乡亲的身影。
成立至今,扬子江现有员工10000余人,产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徐镜人的家乡地——泰州,有这样一句调侃的说法:“泰州有一半人都在靠扬子江‘吃饭’。”这句话虽然夸张,但也证明了乡亲们对徐镜人为家乡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的肯定和感激。
当务之急:稳住大局、继续前进
徐镜人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徐浩宇生于1972年,毕业后选择从扬子江最基层的销售办科员做起,一步步积累经验和实力,获得集团内外广泛好评,并晋升至公司副董事长一职。
然而,儿子徐浩宇和父亲的经营理念有些不同。在徐浩宇看来:“企业做产业是做加法,做资本则是做乘法,上市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一代与老一代理念不同在所难免。
2021年4月15日,市监总局对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垄断协议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罚款7.64亿元。对于扬子江而言,这个处罚更是警醒。处理好现有问题,引领扬子江药业这个千亿巨头调整战略、稳住大局、继续前进,是当下最该关注的事情。
只是从今往后,在泰州的街头、在中国的医药舞台上,再也看不到那个戴着眼镜、神情刚毅、步履缓慢而坚定的老人了。
标签: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