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对于文化的认识都是很片面的,那是因为,在我们漫长的生活当中,文化时刻在萌发,时刻在发展变化,没有人可以完全看清文化的全貌。文化很大,大到浩如烟海,同时文化又很小,小到几微不见,文化的这种属性,正与“水”异曲同工,它们都具有向下渗透传播的功用,所有类型的文化,都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从源头向下流,流经之处,皆为滋润!
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化会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因此关于解读文化的注释文化也是如此,既然想要探究其起源,我们不得不将时间轴向更久远的先前推进,这是因为只有当时的产物,才能更准确地解释时下的文化。因为某种原因,一种文化的源头,或者文化的前身,被遗失在了岁月当中,因此我们只能尽可能通过现有的资料去加以推测。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书。我们首先通过《说文解字》,来看一看什么是“文”,什么是 “化”,而何为“文化”?
【卷九】【文部】文
錯畫也。象交文。凡文之屬皆从文。無分切
文说文解字白话版
文,交错的笔画。象交叉的纹案。所有与文相关的字,都采用“文”作边旁。
我们的文字都是对物像表面特征以及抽象特征的概括描述,传说中的仓帝造字就是通过观察凤凰掉落下的画有“蹄印”的书,而产生灵感,最终成功造字的。因此文字的最初含义都是可以通过文字的形象进行理解的。通过《说文解字》对“文”的解读,我们其实可以确切的知道“文”字的生成过程,“笔画进行交错”的这种象,就是“文”,因此“文”的核心特性就是“交错”,直到今天,这一特性仍然被保留着。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的传统文化现如今在世界各地进行着传播发展,很多外国人都慢慢开始学习汉字,学习使用筷子,甚至能够唱几句京剧,这其中的原理就是在于文化“交错”的属性所致,首先中华儿女,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被分散到世界各地,接着不同区域文化间就开始交错、碰撞、融合,这时候可能有人问,为什么是外国人被我们的文化所同化,而不是我们被外国文化所同化呢?
首先,无论是我们还是外国人都有被彼此文化同化的可能,那是因为不同文化之间交错后,作为文化载体的人,会作出恰如其分的选择,这种选择会让人们感受到舒服,于是不同文化就开始了融合,在融合之后,有可能A文化的特征少一些,而B文化的特征多一些,至于为什么我们的文化在进入不同文化领域之后,好像该领域的中国特色更多一些,那只能说明一个道理:我们的文化生命力极强,极具竞争力,极其适合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所以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有!
【卷八】【部】化
教行也。从从人,亦聲。呼跨切文四 重一
化说文解字白话版
化,教化施行。字形采用“人、匕”会义。
《说文解字》中“化”的意思,更加趋近于教化,通过教育的形式进行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那么“教”何解?《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说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上面做,下面仿效,就是上行下效之象,就是“教”。明白了教化的含义,其实也就明白了“化”的意义,之所以“化”的左边是单人旁,其实也就说明了,人在文化传播中的主体地位。
基于以上内容,“文化”的含义,也就呼之欲出,文化就是通过人类之间交错,融合,相互教化的过程,这种过程就是文化现象。因“文”而“化”,“文”是“化”的前提,而“化”是“文”的结果。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文化,其实只是文化传播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现象,或者说一种具体的产物。比如说,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玉文化等等,这诸多文化无一例外地都是按照文化的原理产生出来的,只不过在文化前面加上一个具体的名词之后,这种文化才具有代表性以及专一性,它的好处在于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传播,这对于文化来说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样。
基于文化的核心定义,文化在时间中,在空间上逐渐积蓄力量,逐渐壮大体量;自人类诞生到如今,文化已经变成了一个超级巨无霸,以致于人类无法真正地看清它的容貌,只能通过片面的部分,进行揣度分析,结果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就衍生出了数量巨大的畸形文化,诸如殉葬文化、裹足文化、“围城”文化等。
通过定义,我们似乎可以捕捉到“文化”形而之上的“理”,因为“理”才成就了“文化”,但是理论往往距离我们很远,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不会对其深究,但是却与形而之下的“文化”密不可分,甚至有的人为了追寻它而走火入魔。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探讨“文化”的另一个层面,形而之下的“器物文化”。
我们知道由于文化的传播,必须要有一个载体,而最重要的载体,就是人类,至于外星人,那是另一种文明形式了,我们今天只在人类文明范畴里进行分析。
一种环境与部分人类产生交错、碰撞、融合,就会产生该环境之下的文化现象,比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大山附近的人们,会衍生出狩猎文化,而生活在大海旁边的人们,则会衍生出打鱼文化。因为环境的不同,人们的居住、饮食、农作等形式也就不同,这就会产生不同的生活文化,这里可以具体到人们吃饭时用到的碗具,北方的碗显然要比南方的碗大,并不是说北方人吃的比南方人多,而是北方以面为主食,而南方以米为主食,南方可以把米饭盛过碗沿对称山,而北方却只能把面食盛满碗。
碗,其实就是文化传播中的一种衍生品,透过它,我们能够看出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行为方式,有的地方还会把当地的特色产品,甚至传说故事描绘在碗上,这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文化传播,而载体,就是小小的一个碗。在饮食文化中,你所能看到的各类形形色色的餐具,都是文化载体,也就是文化中形而之下的器物文化。
除了饮食文化中的碗,像旅游文化中用到的观光车,婚俗文化中的大花轿,战争文化中的弓箭、火炮,首饰文化中的玉簪,葫芦文化中的葫芦,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刀叉,服装文化中的礼貌,农耕文化中的耕具等等,这都属于器物文化的范畴,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色彩,同时也为人类的文化蒙上了阴影。
深入了解文化的内核之后,你就会明白,只要存在交流融合,就会产生文化现象,无论是时事政治,还是其他诸多板块,都是文化大树的一个枝节,它是整个文明前进的源泉,也是对整个文明的总结!
标签: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