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谈“不买骨灰盒不给火化”:只见利益不见公益

大千世界 244 0

 

 3月底,有文章反映温州市殡仪馆存在骨灰盒强买强卖现象,“自带骨灰盒受到百般刁难”。近日,新京报记者实地采访了五家丧属,两家丧属明确表示馆内强制购买,“那没办法的,这个是他硬性捆绑的。”记者在切开殡仪馆所售200元骨灰盒后发现,板材为密度板而非所称的“松木”。有附近商户表示,馆内骨灰盒是自行定价,同类产品高出成本数倍。目前,温州市民政局回应称,已成立调查组调查核实。

  殡仪馆对骨灰盒搞“强买强卖”、丧户自带骨灰盒受刁难,这类现象的是非判断早就有答案——不仅涉嫌垄断,也与殡葬服务的公益底色相违背。

  2018年,民政部公布《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国家建立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制度。并且要把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强化公益导向作为修订重点。而强制购买,哪里有公益属性可言?

  事实上,温州市殡仪馆的殡仪服务项目与收费标准中,也并不包括骨灰盒。也就是说,从具体规定审视,骨灰盒本就不在基本服务中,买与不买,完全是遗属自由,殡仪馆方面无任何强制权力。

  目前温州市殡仪馆方面也极力否认存在强制行为。可不管是从记者针对此事的调查,还是从网友的反馈看,明面上无强制,实际上是否有各种“软强制”和刁难的情况,当地有关部门确实需要严肃调查。

  透过个案,殡葬服务领域中的强制购买现象值得有更多讨论。应该说,随着这些年殡葬服务改革推进,诸如殡仪馆强制遗属购买骨灰盒的乱象,在制度层面其实早已说“不”。但正如一再出现的相关新闻所示,现实中的殡葬服务背地里是否又是另外一番运作状态,确实不可大意。

  殡葬改革的公益方向早就明确。但改革的红利与制度善意,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可能被打折、损耗,有被“潜规则”消解之虞,这同样是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事关殡葬改革的实际成效,也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