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因种族歧视被下架,价值观审查有多可怕?

大千世界 270 0

  因涉嫌种族歧视,HBO下架《乱世佳人》的消息昨天在中文互联网“刷屏”,和《老友记》制片人因缺乏种族多样性道歉、谷歌弃用“黑名单”一起,被认为是美国政治正确走火入魔的“铁证”。一些网友更是直接上升到美版“破四旧”甚至《1984》的高度。

  然而,很快有人发现许多自媒体为了“搞个大新闻”,只报道了一半事实。

  

《乱世佳人》因种族歧视被下架,价值观审查有多可怕?-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实际上,并不是HBO下架了《乱世佳人》,而是华纳旗下的流媒体平台HBO MAX暂时下架了电影,在加上历史背景说明和谴责奴隶制的警示之后还会再度上线,并且不会对内容进行任何更改。

  HBO之所以明确表示不会删减原片,是因为这么做“等于声称那些偏见从未存在过。”而且,一家私营公司迫于舆论压力作出回应,与公权力一声令下全网404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有趣的是,在HBO下架之后,《乱世佳人》的DVD反而迅速登上亚马逊电影和剧集热销榜冠军。反映出美国观众对于政治正确的逆反心理。

  HBO的这一番操作,让很多人联想到华纳从2003年开始在复刻经典动画开头的“免责声明” ,连措辞都惊人地一致:

  

《乱世佳人》因种族歧视被下架,价值观审查有多可怕?-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你即将观看的卡通是他们时代的作品,其中可能描绘了一些在美国社会中常见的民族和种族歧视。这些歧视在当时和现在都是错误的。以下内容不代表华纳对于当今社会的观点,但我们仍会呈现这些作品的原貌。因为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就等于表明这些偏见从未存在过。”

  虽然这样的操作无损影视作品的完整性,也可让今天的观众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作品中的社会现象,但它绝不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否是另一种形式的价值观审查?是否剥夺了观众对于作品独立解读的权利?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将会怎样?

  “我不希望读哈姆雷特、水浒传的时候旁边有一行注释,这句台词、这段描写体现了作者的厌女症;在看乱世佳人的时候旁边有条字幕告诉观众这是种族歧视;美术馆看一幅名画的时候下面有个标签写着这是男性凝视的目光。”

  博主@西窗随记 就推演了这种做法推到极致后,艺术欣赏的“噩梦”。这种“噩梦”并非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并不只在政治正确矫枉过正的美国泛滥,也在“三观警察”到处狙击的中文互联网上演。

  在“三观党”眼中,文学作品不能违反三观道德,不能写杀人,《洛丽塔》美化恋童癖,《十日谈》和《雾都孤儿》都是文化糟粕,全员乱搞的希腊神话更是要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当然,他们并没有下架一部作品的权力和能量。

  

《乱世佳人》因种族歧视被下架,价值观审查有多可怕?-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但是在更高处的审查层面,存在着一把跟政治正确一样严苛的标尺,那就是“正能量”,钟美美的视频不就是因为不够“正能量”而被全网下架了么?

  也有人认为华纳和HBO的做法并无太大问题,但“如果一定要加说明,最好是在片尾,而不是片头。在片头前加容易让人先入为主,预设立场。”

  虽然性质不同,但这样的“免责声明”很容易让人想到曾经国内翻译文学前面“标配”的译者序,先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一番,给读者打好预防针,以免被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所蛊惑。

  

《乱世佳人》因种族歧视被下架,价值观审查有多可怕?-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有网友发现,这个传统被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保存到了现在,“50年代版《论自由》充满阶级斗争气息的序言如今居然还保留在那里。”不过,这倒不失为一个鲜明的时代印记,可以一窥当时的文化空气。

  林少华翻译的村上春树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每本书前面长达一二十页的译序,已经不只是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还涉及深度剧透及文学评论,爱之者当然不少,但直接跳过者恐怕更多。

  2000年后,除了林少华这样的“翻译名家”外,“喧宾夺主”的书前译序已经越来越少了。即便译者有话要说,也往往知趣地退居书后,让读者可以毫无阻隔地直接与作者相见。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公版书大乱斗”愈演愈烈,为了在无数版本中突出差异,制造卖点,万字解读、背景注释、人物关系图等“阅读辅助”正大行其道。对“拐杖”来者不拒的读者也往往持欢迎态度。

  但读者的接受度仍是有限度的,过度的阅读干扰终究会落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比如果麦推出的李继宏版《傲慢与偏见》导读注释本,声称是第一个详注本,加入了371条注释,引用了241本专著/期刊,并撰写了16000字的导读。

  

《乱世佳人》因种族歧视被下架,价值观审查有多可怕?-第5张图片-大千世界


  然而,对于这样苦心孤诣的“保姆级”版本,很多读者并不买账,比如豆瓣用户@榕十三 的吐槽——“注解里面充斥着作者自以为是的现学现卖,相关历史文化解释一下就罢了,偏偏还要对情节多嘴多舌屡次剧透,原本有很多值得细细咀嚼的言下之意译者非要自作聪明地点破,把读者统统当傻瓜。”

  和果麦文化选择出名著详注本一样,无论是HBO还是华纳,出于市场考虑对文艺作品进行“免责声明”,都无可指责。然而,一旦这股风气在好莱坞、出版圈蔓延开来,以至于到人人自危、争相表态的地步,就离艺术的“噩梦”越来越近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