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香港,不平静。
“港版国安法”公布后,特区政府雷霆行动,近期更是逮捕了反对派大头目黎智英。此外,第七届立法会宣布推迟1年选举,反对派人士借机炒作,抹黑政府打压反对派、剥夺民众投票权利,与外国干涉势力里应外合,美国更是以此为借口制裁部分政府官员。
观察者网:何老师您好,8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国务院提请的有关香港第六届立法会继续运作的议案,对于选举推迟一事,香港市民对此反应如何?想要参选人士的态度如何,对参选准备工作会产生什么影响?
何建宗:由于香港疫情比较严峻,对于选举推迟一事我并不感到意外。选举的举行有两层意义,一方面是拉票,大量人群投票和工作人员的聚集所带来的公共卫生风险,会导致疫情的进一步传播;更重要的是,选举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以立法会为例,只有四年一次机会。如期举行有三类人会受到最大影响,一是滞留在内地和外地的香港人;虽然内地疫情已经受控,但很可惜特区政府仍然对来自内地的人规定14天检疫;二是新冠肺炎的高危群体,包括长者和长期病患者,他们如果因为投票或者参与选举活动而感染肺炎,重症和死亡的机率都比其他群体要大。第三类人是正在家中或者检疫场所检疫的人士,包括很多紧密接触者,无症状感染者和外地回港人士。他们离开家或者检疫场所是违法的,这样就被剥夺了投票的权利。因此推迟选举是对市民公共健康和公民权利的保护。
从参选人的角度来看,当然会感到失望。但我关心的反而是年青政治人才发展空间的问题。去年区议会选举,建制派大败,很多年青的从政者原本打算在今年9月份立法会选举后决定未来去向,包括是否继续留在政坛。现在立法会选举推迟一年,有可能会流失部分年青从政人士,尤其是建制派阵营。这会导致未来更加青黄不接的问题。
7月3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记者会宣布将第七届香港立法会选举推迟一年。图自新华网
观察者网:特首林郑月娥稍早前表示,这是非常艰难的决定,希望社会不要有太多阴谋论。由于此次是援引紧急条例作出的决定,香港大律师公会质疑该决定不合法,剥夺香港市民的基本权利,同时反对派也宣称这是为了给建制派争取时间,降低反对派议席过半的机会等等,您对这些质疑有何看法?港府事先有过一些基层调研吗,对此会做出应对吗?
何建宗:市民对此反应普遍是支持的。大律师公会认为这个决定不合法或者说剥夺市民权利,恰恰证明是机械地理解法律条文,这是只关心选举而置公共卫生危机于不顾的表现。
特区政府的考虑肯定比一个行业公会要全面得多。人大常委会刚刚为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行职责至少一年作出决定,原来的议员、包括已经被第七届立法会选举主任裁定选举无效的4人,都可以继续任职,因此所谓“要把个别反对派人士筛选掉”的说法已经不攻自破。
当然,有反对派政客和支持者认为,政府是“怕建制派输”或者怕反对派在立法会的议席达到“35+”(注:香港立法会共70席议席,“35+”即议席过半),所以推迟选举,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投票是几百万选民自由意志的表达,如果一年以后,过半数民意还是站在反对派一边,建制派还是会输。所以,最终结果如何,取决于未来一年特区政府的施政有没有实质性的改善。
观察者网:正如您前面提到的,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香港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职,不少于一年。这一“过渡性”安排会对香港政府及社会带来什么影响,能否推动相关议案继续讨论落实,降低风险、平稳过渡?
何建宗:这一安排在政治上并非最理想,但可以达到稳定香港社会的客观效果。一方面反对派抢攻立法会议席“35+”、瘫痪政府施政,从而胁迫中央政府让步的图谋无法得逞;另一方面,有传闻说未来一年反对派议员将被大幅度DQ(注:DQ即取消议员参选资格),议会由建制派主导的局面也没有出现。
表面上一切回到几个月前的状况。但最大的分别是,国安法已经在香港实施。过去一年,反对派大量蓄意瘫痪议会运作的行为,有可能触犯香港国安法中的“颠覆国家政权罪”(严重干扰、阻挠、破坏特区政权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和“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对特区或中央政府指定和执行法律/政策进行严重阻挠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一经定罪,就会丧失议员职务和日后参选资格。实际上,过去反对派议员的这些举动,只能推迟法案通过、获取媒体关注,但并不能阻止政府提出的议案、法案和预算案地顺利通过。相信香港国安法生效后,他们会深思熟虑,自我衡量继续从事这种有破坏无建设行为的成本代价与产出效益是否合乎比例。
根据立法会主席的说法,所有议员都可以留任,不需要重新宣誓。事实上,选举主任对参选人资格的核实工作因为推迟选举这一决定被中止了,这一情形很不理想,但也没有办法。很多比这12人更激进的人士的提名都没有被确认或被取消资格。当然,从这个角度而言,即便需要DQ,只针对这四个人也未必合理。
观察者网:最近,香港选务处裁定12名泛民参选人不符合“拥护《基本法》”的参选条件,取消参选资格;随后,警方逮捕黎智英、周庭等人,理由是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如何看待这一系列行动,会产生什么影响?当然,也有声音质疑逮捕一事是否与香港国安法的“不溯及既往”有所冲突,您怎么看?
何建宗:根据现在公布的资料,被逮捕人士是在今年6月30日国安法实施以后涉嫌犯罪被捕的,所以没有违反“不溯及既往”的原则。由于这条原则已经写在国安法第39条,如果犯罪是在法律生效以前发生,也不可能入罪。
我觉得我们要对香港的司法制度有信心,国安法的审理是由现任法官负责的。根据基本法第85和89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外来干涉,而法官基本上是终身制,只有在无力履行职责或行为不检的情况下,行政长官才可以根据终审法院首席法官任命的不少于三名法官组成的审议庭的建议,予以免职。就是说,法官不能随意被炒鱿鱼。
观察者网:那么,如果当前部分民意受到反对派影响,认为推迟选举就是没收选举、另有居心,打压反对派,为建制派争取时间等等,甚至加剧对政府、“程序正义”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一旦被反对派操作,并影响一年后新一届立法会的组成和运转,乃至未来其他选举(比如特首选举、区议会选举等等),您对此有所担忧吗?现阶段可以做些什么工作?
何建宗:香港的政治局势和政治生态在香港国安法实施以后,会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相较之下,疫情是个短暂因素。国安法第6条规定,香港居民参选或公职时应当依法签署文件确认或者宣誓拥护基本法和效忠特区;第35条则表明任何人经法院判决犯国家安全罪行的,丧失参加立法会,区议会,任何公职和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的资格。这两条可以确保各级选举包括选举委员会的成员都不能作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在此前提下,反对派中的“港独”势力和危害国家安全分子肯定会被排除出去,对于日后选举的健康发展,包括特首选举,反而是有利的。
8月10日上午,黎智英被捕。图自港媒
观察者网:无论是DQ还是逮捕,香港反对派与美国等外国势力相互应和,发表各类声明,美国更是以此为由制裁香港及内地官员,今天港媒又称香港苹果日报加印,所以普通市民对逮捕行动怎么看,或者说主流民意如何?这次逮捕行动可以说是国安法落地后的首次重大主动出击,此后的审理、判决,必然会受到各界瞩目,哪些关键问题是必须要注意的(尤其在对外说明、应对民情方面)?
何建宗:正如上面所说,香港审理国安法的法官是不受干扰、独立审判的,因此外部势力妖魔化香港国安法,并借机施加霸凌式的制裁,非常荒谬,根本站不住脚。无论是针对个别香港和中央官员,还是单方面中止逃犯引渡协议,都是毫无道理的。
这二十多年来,香港确实有不少市民被壹传媒洗脑,是他们的忠实粉丝。黎智英被捕以后,股价反而涨了接近三十倍,但此后又大幅下滑,非常不寻常,也让不少股民损失惨重。
我觉得警方对于黎智英和周庭等知名人物控以国安法的相关罪行,是要建立标志性的案例(landmark case),搜证、控告、审判、辩护、判刑以及法官判词等每个环节都会成为先例。无论是警方、律政司还是法院,只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就行,千万不要受到外界和外部势力的干扰。
观察者网:另外,再谈谈香港疫情,毕竟此次推迟立法会选举是因为疫情反弹。这些天一直关注香港确诊情况,不是很乐观。为何近一个月来,疫情会突然反弹?目前特区政府应对如何,医院、医护人员、防疫物资状况、普通民生情况如何?
何建宗:疫情反弹的最大原因,现在看来不是放松聚集,而是对豁免检疫的机组人员和船员缺乏监察。免检疫的同时免检测,是最大漏洞,导致巨大代价。过去这部分群体是无需作任何检测,可以在香港到处走动;有专家认为,这一波疫情爆发是机组人员或者船员通过出租车司机传到香港社区的。
目前特区政府执行了严厉的两人限聚令,餐厅晚上只能外卖不能堂食,鼓励公司允许员工在家办公。近日疫情开始受到控制,每日病例从100以上降到双位数。随着亚洲博览馆的轻症隔离中心落成,医疗资源可以集中在病情较重的病人身上,再加上较大范围的检测,疫情可望得到控制,不过何时能清零,很难说。
我一直提倡要科学抗疫,要兼顾抗疫和民生需要,适应“新常态”。首先,大湾区各市,包括香港和内地之间的密集人流往来是自然趋势,应尽快落实两地健康码的互认制度。早前深圳因为香港的一宗输入型病例而收紧措施,要求香港市民在检测72小时之内过关收紧至24小时,让很多迫切回内地上班、上课和家庭团聚的市民措手不及,打乱行程。
长远来说,应参照个别大城市的7+7规定,即7天酒店7天在家隔离,让市民可以人性化检疫,同时扩充酒店接待容量。
至于香港政府,更应该尽快豁免从内地来港人士的14天防疫规定。“张弛有度”是特区政府抗疫的原则,现在除了个别城市会有阶段性疫情,全国抗疫成绩有目共睹。抗疫始终是持久战,能够适时放松和收紧各种措施,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