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英国一名外交官在重庆见义勇为搭救了一名落水女子,赢得许多中国网民的称赞。
然而,美国《纽约时报》在报道此事之余,却将中国人批判了一番。
在这篇题为“英国外交官因在中国下河救人而获赞扬”的报道中,《纽约时报》记者在前几段介绍了事件的经过,并提到虽然中英两国关系最近有些紧张和摩擦,但这名英国外交官的行为却赢得了中国网民的称赞。

之后,该报的记者开始从一个更有“批判性”的角度去分析此事。如下图所示,该报记者先是将中国国内网络上个别指责旁观者为什么不施救的声音,重点突出了出来。

而后,该记者一度想从一个比较理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这可能是因为中国“旱鸭子”比较多,并引用了我们《环球时报》英文报2年前一篇报道称,这可能是因为中国文化不太重视培养人们游泳的技巧。
说实话,如果《纽约时报》真朝着这个方向探讨,耿直哥是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毕竟,根据被该报引用的我们英文版2018年那篇报道的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彼时统计发现,溺水是中国1-14岁儿童所面临的最主要的伤亡因素。
可遗憾的是,该报记者并没有从这么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问题,而是奇怪地开始抨击起中国人“冷漠”来,称因为害怕被讹诈,近些年中国发生了很多起旁观者不愿意对身陷险境的人施救的事件。
该报记者还宣称,虽然中国在2017年出台了见义勇为法,但人们的态度转变“缓慢”。

然而,这一对中国社会的负面描述,却和《纽约时报》开头几段报道的英国外交官搭救落水女子的情节产生了矛盾。因为该报明确提到了当时旁观者中有人在呼救,有人还找来了木棍和救生圈,还有一群人把他和落水女子拉了上来。

从现场视频来看,在女子落水后,虽然那名英国外交官立刻下水搭救,但岸边的国人也一直在协助救援。


这种前后矛盾的报道,或许与参与撰写这篇报道的三名记者中,有的记者常年对中国持有非常偏颇的偏见有关。
最后,《纽约时报》记者未能提及的是,近些年中国还出现过不少好心人在搭救这种落水者时,自己不幸溺亡的情况。这都说明,与其借这么一个事情就上纲上线地对中国人进行批判,将视角对准增进人们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游泳技能,才更有意义。
但那恐怕就不是《纽约时报》相关记者的风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