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和答辩》真题及解析44套

大千世界 199 0

  目录:

  2018年1月7日天津市津南区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归园田居(其一)》.

  2018年1月7日安徽省安庆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小狗包弟》.

  2018年1月7日河北省邯郸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再别康桥》.

  2018年5月19日山西省太原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走近文学大师》.

  2018年5月19日江苏省徐州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雨巷》.

  2018年5月19日河北省保定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优美的汉字》.

  2018年5月19日河南省郑州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金岳霖先生》.

  2018年5月20日山西省晋城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林黛玉进贾府》.

  2018年5月20日江西省南昌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沁园春·长沙》.

  2019年1月5日上海市徐汇区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劝学》.

  2019年1月5日山东省济宁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2019年1月5日山东省菏泽市教师高中语文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雷雨》.

  2019年1月5日浙江省温州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019年1月6日山东省青岛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锦瑟》.

  2019年1月6日浙江省嘉兴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奇妙的对联》.

  2019年1月6日辽宁省营口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宇宙的边疆》.

  2019年1月6日重庆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019年5月18日四川省绵阳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归去来兮辞》.

  2019年5月18日天津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包身工》.

  2019年5月18日安徽省芜湖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逍遥游》.

  2019年5月18日山东省济宁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鸿门宴》.

  2019年5月18日山东省菏泽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雨霖铃》.

  2019年5月18日河南省许昌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访谈》.

  2019年5月18日浙江省宁波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沁园春?雪》.

  2019年5月18日甘肃省嘉峪关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019年5月1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大堰河——我的保姆》.

  2019年5月19日山东省东营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马嵬》.

  2019年5月19日山东省临沂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望海潮》.

  2019年5月19日湖南省株洲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祝福》.

  2020年1月4日安徽省合肥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动物游戏之谜》.

  2020年1月4日安徽省宣城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孔雀东南飞》.

  2020年1月4日安徽省宿州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秋兴八首·其一》.

  2020年1月4日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囚绿记》.

  2020年1月4日广西自治区贺州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蜀道难》.

  2020年1月4日浙江省宁波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念奴娇?赤壁怀古》.

  2020年1月4日浙江省杭州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拿来主义》.

  2020年1月4日湖北省襄阳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将进酒》.

  2020年1月4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飞向太空的航程》.

  2020年1月5日山东省东营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短歌行》.

  2020年1月5日山东省临沂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游褒禅山记》.

  2020年1月5日江苏省南京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定风波》.

  2020年1月5日湖北省武汉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装在套子里的人》.

  2020年1月5日湖南省株洲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廉颇蔺相如列传》.

  2020年1月5日辽宁省本溪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咏怀古迹(其三)》.

  部分内容节选:

  2019年5月18日山东省菏泽市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雨霖铃》

  试讲和答辩

  1.试讲题目:《雨霖铃》

  2.试讲内容: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试讲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析诗歌体现的艺术手法;

  (3)适当进行板书,10分钟完成试讲。

  试讲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曾在网上的对联雅座里和一位朋友对对子的时候,他出给我一副上联“狂风大作雨淋淋(雨霖铃)”,初看此联好像很简单,仔细琢磨才发现里面有个“机关”;老师对了一个下联:乌云漫卷天尽沙(天净沙)”细心的同学们发现其中的“机关”是什么了吗?对,这幅对联中暗藏了词牌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霖铃》。(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本篇文章的体裁和写作背景。

  【明确】请同学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本篇文章的体裁和写作背景。

  多媒体屏幕出示:

  诗人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铺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世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体裁:词。

  写作背景:《雨霖铃》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之时所写。

  2.泛读后,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解决本文生字词,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诗歌上阕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主要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朗读时,要注意读出意境美。

  (三)深入研读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话,写出了怎样的环境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句话主要描写自然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的环境中,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让人黯然销魂!首句借景营造了凄清惨淡的画面。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2.在作者的笔下,“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一句,写出了怎样的离别之时的特点?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明确】“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3.有感情地朗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句话还是写景吗?如果不是,采用了何种描写手法?请同学们简要分析一下。

  【明确】此句不再是专门写景。而是采用了白描的描写手法,将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两句运用动作描写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

  4.四人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语概括“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此句话在诗歌中是过渡的作用。一个“念”字,说明下面所写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虚写。通过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等意象描绘了一幅一片烟波,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一望无边的画面,烘托了凄凉的氛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此刻无语凝噎地悲伤之情。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诗歌上阕,请同学们读完后,结合之前所分析的上阕画面,说一说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等。情景交融。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首诗歌所描写的景色以及特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意境,结束课堂。

  作业:课下诵读诗歌下阕,思考上阕的景色描写和下阕有何关系。

  【板书设计】

  …………

  辩题目及解析

  1.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怎样巧妙过渡的。

  【参考答案】

  长调的过渡最不容易,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黏”。这首词上片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真是既不“全脱”又不“明黏”。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词家称这类句子为“换头”,意思是跟上片的起拍句字数不一样),也承接得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些自慰的意思;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诗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