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丰台大营到底驻扎了多少野战军队,雍正皇帝为什么能赢?
康熙末年,丰台大营驻扎了八旗兵4万,分为骁骑营、护军营、火器营,总部驻扎丰台,主要任务是抵御北京外来之敌或流寇,康熙13皇子曾经为统领,13皇子与4皇子雍正是一党,这个条件雍正得天独厚。九门提督是护卫北京城区的部队,约2万人,守卫北京的9个城门,隆科多为九门提督,而隆科多是雍正的亲舅舅,这又是一个好条件。紫禁城内设置有禁军,上三旗人充任,头领为领侍卫大臣,而隆科多兼任。军事上雍正在九子夺嫡的最后战斗中不用担心。但这也不是雍正能够上位的主要原因。
能够上位还得先皇康熙的指名。康熙直到临终才出了上谕,而聆听上谕的只有一个大臣隆科多。有的人说,本来的上谕是皇位传十四子胤祯(zhen)。隆科多把十字改成于祯,改成禛,结果是皇位传于四子胤禛(zhen),老四做了皇上。上谕不只有汉文,还有蒙古文、满文,这个能改吗,不可能。但显然隆科多一人听遗诏,没有旁证让人生疑。康熙帝一生叱咤风云,战功赫赫,不料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搞得焦头烂额,灰心丧气。原因在于,他的儿子太多,有35个,他在位时间又长,儿子们长大成人,能干的又很多。
在明争暗斗的夺嫡之战中,先后形成了五大派,真的是华山论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根据有关资料尽量还原,很多资料遗失或涂改,或略见端倪。最主要的还是雍正的综合能力强、素质全面,得到康熙肯定。因为康熙就是这样的人。康熙长子胤缇(ti)、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各为一派,年龄大,势力强。
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为一派,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祯为一派。胤礽在2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做了40年太子,据说经常不满意,发牢骚说那有做40年的太子的呢,大臣索额图是主要帮手,觊觎皇位,急于求成。其他的皇子不断离间康熙与太子的关系,1708年康熙将太子废黜并监禁,第二年释放恢复太子身份,两年后又被废黜。长子胤礽也觊觎皇位,他的帮手是大学士明珠,在明珠的帮助和支持下,长子与太子从勾心斗角发展到公开拉帮结派,康熙为了维护太子,1688年罢黜明珠。长子胤缇不死心,竟然搞起巫术诅咒太子,被康熙斥责为秉性躁急愚蠢顽皮,认为是乱臣贼子,严加圈禁。皇八子胤禩于是成为皇位有力竞争者,他18岁就被封为贝勒。
在第一次废除皇太子后,康熙下令大臣推荐太子人选,胤禩得到广泛提名。但是他揣测康熙意思,办事不公道,被康熙认为比太子还要凶险,说他“此人之险百倍于二阿哥”,下令削夺其党羽,停发其饷银,取消待遇。皇三子胤祉是个读书人,负责编书、乐器,制定历法工作,爵位高、年纪大,也对皇位动心,曾经派部下到山西、陕西、湖广拉拢地方官员,很被康熙看重。但是他的气质是一介书生,履历单薄,实力不够。
皇四子胤禛在几位皇兄火并皇位时,他似乎漠不关心,以天下第一闲人自居。前面三位皇兄以及老八拼的你死我活,似乎与他无干。他时不时写出山居且喜远纷华的诗句。他认真办理康熙交代给他的事,有一定政务经验,又为皇兄皇弟做错的事开脱,邀请康熙到他家做客,打感情牌。他是密切联系领导,又密布罗网,比如说他设立了血滴子后名粘杆处的特务机构,专事情报工作,耳目聪明,秘密广布势力,暗地击垮、瓦解其他势力。他做事有分寸,大度,对于其他势力不是彻底打倒而是留有余地,能够控制大局。他头脑清醒,大是大非分明,既不是老三的那样理想主义,也不是老大、老二的那种急于求成,私心暴露无疑,也不是老八的那种假仁假义装腔作势,没有原则,老四显得淡定从容。
康熙帝说过要传位给“坚固可托之人”,但还是没有早做决定,直到病逝前一刻才做出决定。因为还有一个他最信赖的人,就是皇十四子胤祯,因此老四胤禛也非理想人选。胤祯在西北掌兵10万,担负平定西部的重任,按照满洲,重视军事传统,他又履历丰富,是最恰当人选。但是其部下重要将领年羹尧却是老四的人。在胤祯回北京参加康熙70岁大寿期,年羹尧驻兵西安,防范胤祯。胤祯远在边地,不知道京城中变故,他回到北京,参加完康熙葬礼,就被登上皇位的雍正下令给康熙永远守陵。
接着雍正又囚禁了其他皇子,不久又幽禁自己的亲舅舅隆科多、心腹大将年羹尧,据说他们知道的太多了。客观上也是隆科多、年羹尧居功自傲,又受贿赂,指派官员,逾越皇权的结果。综上,雍正韬光养晦,底下做足功夫,做事低调,赢得康熙欢心和好感,逐渐让自己的势力处于重要位置,最后处置得当坐上了皇位。
标签: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