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出使日本死里逃生 明代高僧手抄经书推动中日外交
华克勤(1321-1397)《佛说无量寿经》二卷 永乐拍卖供图
[ 《佛说无量寿经》装帧考究,封面为明黄织锦合包而成,折枝花纹错落有致,正中贴镶边经签,系宋代以来典型的经折装样式。华克勤手抄经书共17324个字,字字工整,全篇没有错字或修改。 ]
打开《佛说无量寿经》明黄织锦的封面,17324个字,字字工整,有的娟秀,有的粗壮,全篇没有错字或是修改。盯着落款的“洪武五年岁次壬子五月十七吉日”几个字,书画鉴定学者颜晓军算了算,1372年,距今649年。
六百多年前的那一天,抄下这卷经文的,是明代高僧华克勤。他本是应明太祖朱元璋派遣赴日,却被扣留在日本博多(今福冈)圣福寺,生死未卜。《佛说无量寿经》的字迹透出书写者的沉着心态,但实际上,华克勤冒着随时赴死的风险,在他之前的三批明朝使者,要么遇害,要么死里逃生。
洪武七年(1374年)5月底,在海外漂泊两年的无逸高僧使团终于平安回到中国,并成功完成出使任务。整个京城为之沸腾,朱元璋更是大喜,赏赐使臣祖阐和华克勤每人白金一百两、绢帛两匹。那之后,华克勤还俗出仕,官位从六品迅速升至二品,被任命为山西布政使,成为明代僧官制度下的一位传奇人物。
六百多年来,华克勤在险境中抄写的《佛说无量寿经》一直保存在日本,是日本京都东福寺的重要旧藏。直到今年5月5日,“元明间高僧华克勤写经《佛说无量寿经》学术沙龙”在杭州举行,这部经书才回到中国,回到华克勤的出生地杭州,并将亮相永乐2021年春拍现场。
僧侣开启中日交流
明朝初年,朱元璋的统治面临两大隐患,一是北方蒙古元朝势力,另一个就是南边以日本浪人和张士诚旧部为主的倭寇海盗。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新王朝定鼎后,都会涉及如何跟周边国家打交道。从唐后期到元朝,中日脱离邦交四个世纪之久,骁勇善战的忽必烈也没能打败日本。如何跟日本联手解决倭寇问题,成了朱元璋的心结。
朱元璋三次派遣使者去日本,希望怀良亲王主政的日本南朝能管束倭寇,建立外交关系。可惜这些赴日使者,要么见不到怀良亲王,要么遇害,均以失败告终。第四次派遣时,朱元璋决定以佛教僧人担任使者,遂从全国五百多位僧人中选出祖阐和华克勤两位高僧。
为什么要派僧人担任使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籍研究专家翁连溪认为,在明朝初期,中日之间有很多宗教交流,当时就有很多日本禅僧到中国求法,“之前的使者去了几次,日本人不欢迎你,那拿什么跟他们接触呢?就是宗教。”
明史大家吴晗在《朱元璋传》里讲,朱元璋有出家经历,明初时对佛教的僧团和人才特别重视,以高僧作为使者进行两国沟通,正是顺理成章。
可是,当无逸高僧使团抵达日本,恰逢日本南北朝战争最激烈的时刻。北朝军队攻克博多,怀良亲王败退,华克勤等人被北朝军队软禁。长达一百多天的囚禁期,华克勤开始抄写《佛说无量寿经》,以求“顺心除障,不辱使命”。
高僧手抄经书被视若珍宝
仔细看《佛说无量寿经》,历经六百多年岁月,只有一点虫蛀,可以猜测日方保存完好,很少开启。
颜晓军有很多疑问,被关押时,华克勤为什么要抄《佛说无量寿经》,而不是民间更为流行的《金刚经》?全篇没有一点错误,难道都是默写出来的?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欢欢认为,华克勤之所以选择抄这部经,是因为《佛说无量寿经》是净土宗里的经典,“他是想祈求出使任务顺利,求得佛的庇佑。”
不想坐以待毙的华克勤,秘密写下一封信,送给北朝延历寺住持,请求对方相助。第二年,北朝室町幕府才得知有几位明朝使者被扣押,几位高僧保住性命,并与室町幕府谈判,顺利完成出使任务。这推动了之后的百年,中国与日本共同治理倭寇,平定边疆。
华克勤抄写的《佛说无量寿经》一直是日本京都东福寺的镇馆之宝。何欢欢认为,这部经文之所以被日本人视为珍宝,更多的是宗教和信仰的角度,“他抄完这部经,使团就顺利完成了超出预期的出使目的,有崇高的宗教意义在里面。”
日本研究者发现,在古写经中,同期很多职业抄经者总会出现各种错行、错字或漏写的情况。而华克勤抄的经文,一处修改都没有。一个人身处危难,还能镇定自若,一气呵成写成经书,几乎是奇迹。
唐宋元以来,中国高僧留下的书法作品本就稀少,大部分藏于日本。何欢欢曾在日本看过不少古写经,多出自工匠,高僧最多有“校订”字样,“像这样能有完整落款,而且目的这么明确的抄经,非常少见。这一落款提升了这部经书的古籍版本学价值,以及研究佛教思想和信仰的价值。”
标签: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