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如何整顿吏治的

大千世界 133 0

  原标题:康熙时如何整顿吏治的

  康熙朝对于贪污的处决限额,开始为60两,其后改为100两到200两,甚至到最后不公开的潜规则是千两死罪。康熙二十年到康熙四十五年共解职、降级总督、巡抚48人,其中6人因贪污致罪。

  但是这种好的形势到了晚年产生了变化,到了康熙老年时期,由于国库充盈以及年龄对贪官的消极态度日益严重。康熙五十年二月(1711年3月)说:“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即生一弊。古人云:‘多事不如少事’。职此意也。驭下宜宽,宽则得众。为大吏者若偏执己见,过于苛求,则下属何以克当。”

  

康熙时如何整顿吏治的-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在此情况下,贪官的胆子越来越大,比如百姓交税粮1两,有的贪官竟然加派到十两十几两。向山西巡抚苏克济贪污四百多万两,按照千两者死,够死4000次了,但康熙却“暂免其司”。表面是暂,只不过因为危害太大,康熙不过是照顾情绪而已。

  当然,对于贪污成风的情况,康熙也进行了所谓的改革。其主要如下:

  其一,重在掌控藩臬。之前,每三年一次“大计”,藩臬到京后需要将条呈上报给通政司,由通政司转交君主。链条越长越容易出现偏差,为此,康熙将次改为直接面呈。这样,皇帝只需要控制百人,就可以控制天下官员,天下官员再去控制天下百姓。康熙认为,我对这百人的监控难道做不到吗?

  实际上,他还真的做不到。不要说百余人,就连身边的人他都无法控制。

  

康熙时如何整顿吏治的-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其二,允许“以风闻入奏”。这一制度其实自古即有,但问题是人性之恶,往往使其成为政治斗争的方式之一,这一点晚明其实早就给出了案例。

  其三,大力奖励清廉官员,例如“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等。其实,奖励清官就证明天下吏治出了问题。树立清官的形象,无非就是告诉世人:大清朝有清官,贪腐的仅是小部分。

  其四,创立了密折制度。密折制度主要是监视官员的手段,但其内容汇报中也会涉及廉政问题。

  康熙朝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从康熙和满汉精英角度上说,其仍然是保住政权为主要目的,再加上各种潜规则的逐步成熟,民众虽然在心理上不满。但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是最老实的百姓,只要能够生存就基本不会惹事儿。

  同时,虽然吏治不太好,但当时清朝的国运仍然是上升的。特别是潜规则的成熟让吏治问题有个底限:因为潜规则在,官员们知道自己该贪多少,你这个级别该贪多少、怎么贪也是有规矩的。

  

康熙时如何整顿吏治的-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贪腐问题其实对天下兴亡没有直接关系,当然间接关系是有的。

  只要老百姓有希望就不会造反,因此,康熙朝虽然贪污问题比较重,但因为百姓心里有谱、贪腐有度有规矩,因此,康熙朝反而在政权建设上非常有效。逐步统一了中国、逐步把汉人降服等等。

  康熙将主要精力放在建设上的时间是在康熙二十三年,既然工作就要用有能力的人,为此,康熙的吏治队伍的整顿并没有放松。这种整顿以才能为主,德行并不重视,特别是慵懒官处理比较严厉。

  自康熙二十三年后,因为工作不胜任体制而被调用的人有1500多人,被革职者有1500多人;因廉洁能干受表彰700多人,贪酷被罚者500多人,强力退休的有2600多人。


标签: 热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