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胡振宇介绍着自制的火箭
发射高度4公里,2013年7月,在内蒙古科左后旗的一处荒漠,胡振宇成功发射第一枚由大学生自制的探空火箭,引起媒体和科研院所的关注。
从“炸弹少年”到“执行董事”,胡振宇的一次“意气用事”,无意间成了国内民间资本进入航天业的“革命”。
在“翎客航天”出现前,国内火箭领域始终处于国企垄断状态。“市场垄断、开发成本高、政策态度模糊”,有意者不愿探步向前。
但胡振宇并不畏惧,这个“90后”闯入了被垄断的火箭市场,当然,“闯入”也意味着寻找出路。
爱好
高中偏科只爱玩炸药
记者:你的火箭和我们印象里的火箭有什么不同?
胡振宇:平时大家看到的火箭多是运载火箭,要把卫星运到轨道内,而我们做的是探空火箭。
记者:探空火箭的定义和用途一般是什么?
胡振宇:探空火箭是30至200公里高空的有效探测工具。与运载火箭相比,它体型更小,是在近地进行空间探测和科学试验的火箭。
记者:很多人都在想,一个20岁出头的大男孩,怎么会和“火箭”“企业创始人”的字眼捆绑在一起。
胡振宇:上了大学,我还是很喜欢化学,包括炸药和航天,后来通过其他爱好者接触了火箭,火箭的燃料和炸药有相通性。
记者:你中学时代就喜欢“玩炸药”?
胡振宇:嗯,我偏科,业余时间都在家做炸药实验,还因此被炸伤过手。
记者:从学工商管理到做火箭,跨度还是很大的。
胡振宇:是的,大二时,通过论坛我参加了科创航天(国内最大的航天爱好者组织),我做过三次实验,前两次都失败了。
记者:你在2013年7月终于发射成功了?
胡振宇:去年7月发射之前,科创航天开会讨论过,有成员说我技术不过关、设计不合理,飞上去一定会掉头、爆炸等等。说实话,发射前我压力特别大。
把火箭市场价降低100万
记者:毕业后怎么会想到开公司,而不是继续搞研究或在相关单位任职?
胡振宇:国企和研究所也有机会进,但进去就要做被分配的课题,没有自己做项目的自由。我想给自己打工。
记者:现在公司有多少人?
胡振宇:目前就3个人。有6年机械工作经验的吴晓飞,还有清华大学的博士严丞翊。我负责燃料、接待媒体、管账和打下手(笑)。
记者:目前运转如何?
胡振宇:已经获得第一份订单了,争取近期出成果。另外有一笔三百万的投资快敲定了。
记者:你们公司的客户一般是哪儿的?
胡振宇:一般科研机构和高校比较多。
记者:目前国内探空火箭服务主要是谁在做?
胡振宇:据我了解只有一家国企,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一家研究院,他们每次发射的报价是300万。
记者:你觉得这是机遇?
胡振宇:对他们来说,探空火箭一年只有几千万的盈利额,鸡毛蒜皮,但这个数字对小公司是很可观的。
记者:你们预计制造的火箭,与市场上的相比有什么明显改善?
胡振宇:现在市场上的就是天鹰系列探空火箭,我们计划三年内出正式产品,要比天鹰里规格最大的火箭飞行高度高50公里,载重多15公斤,售价要比它低100万人民币。
困难
“政策处在灰色地带”
记者:创业前想过会遇到什么风险吗?
胡振宇:想过,火箭的技术、国家的政策等等,都是问题。
记者:媒体报道中,清华大学航空航天教授宝音贺西认为,最大的风险在于政策制约。
胡振宇:这也是我在找风投时,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刚开始注册公司时,我也很担心政策上有限制,我之前的几次发射,也都没有拿到批文。
记者:当时没有说违反相关政策吗?
胡振宇:做实验时我们联系过多个军区和空管局,但没人理我们。在中国,这种航天活动都是从上向下命令,从没有我们这种从底下向上申请的。现实情况就是,他们说“没有办法批准你,但是也没有条文禁止你。”这就是个灰色地带。现在已经有业内一些人员联系我,表示会鼓励支持我们这种民间航天企业。
记者:他们为什么要支持你?
胡振宇:我了解到,体制内的管理层实际上是希望市场上有竞争的,他们欢迎民营企业进来。而基层的部分研究员心态也很开放,就是希望把新技术研究出来。
质疑
有人说我是包装自己
记者:科创航天论坛上有人质疑你,说你年纪尚轻,技术不过硬,更多是包装自己。
胡振宇:对,有人说我只是“宣传委员”、包装自己等等。我真觉得技术上我的确没什么优势,但如果真像他说的那样没水平,我也不会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认可。
记者:我看到你后来跟“科创航天”发生了矛盾,还被除名了。
胡振宇:那次发射成功的项目有企业赞助,是校友主动来找我的,10万块,结果立项之后两三个月都没动静,我有点受不了了,后来和一些成员发生了矛盾。项目是有合约的,作为负责人,我必须对项目负责。
记者:如果你没有被除名,会出来做公司吗?
胡振宇:说实话,可能性很小,我敢下决心做这个公司,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离开科创了,我如果还在那里呆得好好的,就说不定了。
思考
“爱好者”
应成创新源泉
记者:你说过在这个领域,我国和发达国家还差很多个数量级,从“爱好者”的角度,你觉得有多大差距?
胡振宇:美国至少有40万很专业的爱好者,我们呢,科创航天是国内最大的爱好者组织,论坛注册用户才4万,真正活跃的火箭爱好者屈指可数。
记者:这些爱好者能发挥什么作用?
胡振宇:美国大部分非常先进的航天技术突破,最早都是民间的爱好者去做的,很多专业人员都是爱好者出身。40万专业爱好者,每人出一个创意,这行业的创新能力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他们才会产生Space X(美国著名的私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这样的企业。
记者:你创业之后,不少人说你们公司是中国版的Space X,你怎么看待这种比较?
胡振宇:我们现在跟Space X差远了,我们还是有意愿做到他们这种级别的,慢慢磨炼吧。
记者:对于未来,你期望公司能实现对市场的冲击吗?
胡振宇:如果它能做到一定级别,就可以刺激市场,马上就会有反应。据《新京报》